楊萍
摘 要: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草原萎縮讓我國進行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而為了對草原進行生態保護,專門出臺了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來提升地區人們對草原保護的積極性,促進全民參與保護,營造出人類生活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局面。
關鍵詞:草原生態;生態保護;補獎機制;問題;對策
從2010年開始,國家在全國多個重點草原牧區加大力度進行草原生態保護工作,并且開始實行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目前,諸多草原牧區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內蒙古地區和青海地區。但是,每個政策的施行并不是盡善盡美,在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于青海地區施行的過程中,依然衍生出諸多問題,影響和阻礙了草原生態保護的進程和效率,說明在今后補獎機制的繼續順利施行,需要進一步問題各方面的問題,草原生態保護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一、草原生態補獎機制存在的問題
1.牧民的缺乏適應能力。草原片區以畜牧為生的牧民,數代放牧為生,因此形成了一套祖輩相傳的生活標準,而由于前期缺乏生態保護意識,導致他們這套標準對草原生態的破壞性極大。進行草原生態保護,落實補獎機制,必然會改變牧民的放牧習慣,讓他們難以適應新生活。由于缺乏改變思維,生存環境也比較惡劣,部分牧民對草原生態補獎機制產生抵觸心理,大大提升了該機制的普及和環境的保護力度。
2.補獎的主體缺乏清晰指示,影響牧民參與。以目前的機制來說,對補獎主體的界定仍然保留眾多意見,而當保護主體被模糊化后,會讓牧民對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不明確,導致他們缺乏參與草原生態保護的動力。進行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正式需要全體牧民共同參與進來,在進行補獎的同時,義務的界定會限制其對草原環境的進一步破壞。實際施行中,由于主體模糊化,導致對牧民的限制缺乏執行力。
3.有獎無罰,法律不健全。補獎實際上是一種獎勵機制,一定程度上能夠調度起人的積極性,但是需知道,一項政策的施行,除了要有利益的柔和引導,還需要有法律的嚴厲阻嚇。但是,目前我國具有環境保護法,針對草原生態保護卻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支持。缺乏法律支撐的草原補獎機制,讓對草原保護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缺乏知識基礎和環境意識的牧民手里,因此政策之策起來存在諸多的漏洞和不足之處。
4.缺乏公開化和延續性。在推行補獎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公開公布補獎的信息,導致該項草原補獎政策不能深入民心,缺乏權威性,不能消除牧民的疑慮,只會大大打擊了牧民的積極性。同時,政策的推行并沒有延續性,經常在短期內被調整細則,甚至終止,導致牧民難以適從,自然就不再跟從。
5.曾經政府部門行政不作為。對草原進行生態保護是一項具有帶動性、持續性的專業行為,因此需要政府積極開展工作。從20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家落實對草原進行生態保護的政策,但是該政策主要以減少人口和畜牧數量為主,一刀切的執行方式,既便宜了破壞環境而畜牧量少的牧民,又嚴重打擊了畜牧數目量多卻保護環境的人。缺乏針對性的執法實際上是一種惰性執法方式,不但不能夠為草原生態環境提供保護,還嚴重影響了牧民的經濟生活。曾經的行政不作為,對現在良好政策的施行加大了難度。
二、草原生態補獎機制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1.針對牧民缺乏環境適應能力的問題,開始時期不能夠使用過于強硬的手段,需要慢慢引導牧民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思維的轉變。在牧民思維開始轉變的時候,政府需要對牧民放牧提供科學的指導性,保護牧民的經濟效益,減輕牧民對新畜牧方式的不安感和對未知新生活的恐懼感。在牧民進行轉變的過程中,補獎機制的出現正好能夠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為牧民提供基本的生存資源。
2.要讓草原生態得到確切的保護,要使補獎機制落到實處,對制度的完善和對補獎主體進行明確的指示是關鍵一步。完善的制度是一套可供參考的標準,而明確的補獎主體可以肯定每一位的參與者,讓所有牧民知道自己是這項政策的受益人,提升牧民的參與感。確定補獎主體,還需要進行有效的登記,派發證件以此確立主體的身份,同時明確補獎渠道。
3.同時,法律作為政策的靠山這是必不可少的。制定強而有力的法律部,可以對草原生態發展有明確的法律監管,能夠促進大眾認真看待草原生態和環境保護問題。法律會明確每一位參與者的義務,并且對破壞制度和草原生態文明建設者進行必要的處罰,具有阻嚇性作用。
4.對補獎信息需要進行公開化和透明化處理,所有的資料和細則需要向所有的牧民詳細說明,讓他們更加清楚補獎機制和草原生態保護對自身的發展百利而無一害。進行信息的公開,除了在網絡上進行外,還需要根據本區域的特點,制作實體的信息公示欄,方便牧民定期查閱補獎信息。并且派專人作為信息解讀員,讓不認識字的牧民也能夠清楚整個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實施過程。對政策的制定,需要廣泛聽取牧民的意見,讓牧民成為環境保護的參與者,提升他們對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5.政府部門要充分吸取當年的執行失敗經驗,以法律和草原生態補獎機制內的政策為執行指導,同時要充分研究當地的實際情況,面對不符合實際的政策需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在執行前需要做好資料收集和調研工作;在執行過程中要認真負責,落實責任制;在執行過程后,自覺接受大眾的監督,有錯及時改正,不推脫責任,對人民群眾負責,做好帶頭作用。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草原生態補獎機制政策的施行,必然會存在諸多問題。遇到問題最主要的是不逃避,并且根據問題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解決。草原生態保護是一個漫長的工程,需要所在區域的人共同參與,而補獎機制的出臺,是解決草原生態問題的一種方式和手段,無論是政府部門或者牧民參與者都不能夠過分依賴,避免出現更加復雜的社會問題。
參考文獻:
[1]布拉格,斯慶畢力格,貝嘎勒,鄭海燕. 關于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落實后農牧民收入情況調查報告[J]. ?現代農業. 2017(12):60.
[2] 陳力.淺談喀什地區實施第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新疆畜牧業. 2017(03):40-42.
[3]楊旭東,孟志興,楊春. 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成效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06):1506-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