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拉

“低齡禿”現象在英國也非常普遍。
中國“90后”的“發際線問題”,不久前登上了熱搜。
根據阿里健康發布的拯救脫發趣味報告,使用植發、護發產品的消費者中,“90后”占到了36.1%,與“80后”的38.5%不相上下。
有網民調侃說:“第一批‘90后已經開始脫發,第二批已經在路上。”
另一項調查顯示,20至40歲的中國男性是脫發主力,其中30歲左右的人群脫發勢頭最猛,比上一代人脫發年齡幾乎提前了20年。
也就是說,在中國,出現了主流脫發人群年齡明顯下沉的趨勢。但我想指出的是,脫發問題提早、大規模出現,不僅發生在中國,更是個全球性現象。
在英國,脫發成了“國民焦慮”,而且至今無解。
很多留英的學生,抵達后不久就會被學長告知,英國“水硬”,要過濾后再飲用,否則容易脫發。各大購物網站上,防脫發和生發產品永遠銷路良好。
“低齡禿”現象在英國也非常普遍。最為人熟知的例子,就是常常被全球網民拿來調侃的威廉和哈里兩位王子。不過37歲的威廉王子,頭頂已經呈現出一塊明顯的“地中海”。剛剛35歲的哈里王子,發量也明顯減少,發際線顯著后移。
幾乎不可避免的脫發,給英國男性帶來的心理打擊是巨大的。
在一項對2000名英國男性進行的網絡調查中,有近3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害怕脫發,而且害怕程度僅次于得重病、死亡、遇到恐怖襲擊和欠一大筆債。11%的人甚至承認,曾擔心脫發焦慮到失眠。還有52%的人說,曾幻想用某些昂貴的物質來交換“滿頭頭發”,比如一輛跑車。
實際上,德國人也有嚴重的“脫發焦慮”,據說德國的一些旅行社還專門為此開發了 “土耳其植發之旅”。
喜歡較真的日本人做過一次量化的“全球男性脫發現象調查”。結果表明,德國以41%的“禿頭率”排在世界第三,超過了英國的第5名。而排在“脫發榜”最前列的,是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兩個國家:捷克和西班牙。
脫發看上去更像是個“歐洲問題”。據說這是基因使然——有80%的歐洲男性遺傳了父母的脫發基因,亞洲人中這個比例只有15%。
所以,中國的“90后”們先不要絕望:只要不是基因問題,總還是可逆的。
我瀏覽了德國的一些脫發論壇,醫生給出的防脫發建議主要包括:改變飲食習慣,減少酸性食物,讓身體“去酸化”,同時少染發,杜絕劣質染發劑,并且一定要在生活中給自己減壓。
與此同時,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脫發的低齡化和普遍化,假發和植發將成為具有全球贏利前景的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