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飛 丁厚成 劉影 朱慶明

【摘 要】為進一步提高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質量,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抓手,針對其中最核心的環節-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一套教學改革實施綱要。以安徽工業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為例,圍繞教學模式的五大要素,從教學模式理論、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實施條件、評價方法五個方面,設計支撐專業課程畢業要求的教學方法改革方向。最后,以《安全信息系統工程》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為例進行實施說明,多元化、靈活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安全工程;專業認證;課堂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X9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4-0093-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43
工程教育認證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由美、英等國主導的《華盛頓協議》體系是國際上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學位互認體系[1]。2006年,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開始試點工作[2]。經過10年的努力與探索,2016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拉開了我國具有國際實質等效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序幕。對認證工作有深入研究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南京大學陳道蓄教授認為:10年的認證工作經驗表明,課堂教學已經成為工程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軟肋”,《華盛頓協議》要求的“基于產出”的評價方法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極為有效的手段。被認證專業準備認證的過程其實就是全面發動,并積極推行課堂改革的過程[1]。專業認證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是通過專業認證高校的共識。
安全學科的自身發展與社會安全專業人才需求的日漸增加,給高校安全工程專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安全科學與工程”(代碼0837)已新增為一級學科。處于逐步規范和發展中的安全工程專業教育,還有許多值得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而安全工程的專業認證工作從2008年開展至今,在引導高校安全工程專業的開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已經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3-4]。一直致力于安全工程專業認證工作并對推動安全工程專業認證做出突出貢獻的北京交通大學宋守信教授認為:課程教學是“產出導向培養體系”中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實現支撐,而課堂教學又是課程教學的核心,OBE三有要求之一的“有教學環節支撐并落實到位”做的不夠理想,在有些教師中尚沒有得到充分的理解、認同及貫徹落實。課堂教學改革是提高安全工程專業認證工作的有力抓手。
安徽工業大學安全工程專業基于社會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5],積極響應學校專業認證工作的號召和引導,于2017年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認證結論為“有效期6年(有條件)”,時間自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工程教育認證現場考查報告》中,第四部分指出了現場考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其中第1條和第2條就與課堂教學息息相關。因此,這里將以安徽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安工大”)安全工程專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為例,進行研究與實踐。
1 教學改革內容
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通用標準》和《安全工程專業認證補充標準》對課程設置的要求,專業課程中進行課堂教學的課程一共有26門,其中專業基礎課9門,專業必修課5門,專業選修課12門(含限選課3門),具體如上圖1所示。
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組織教學,并以簡化的形式穩定地表現出在實踐教學中建立起來的各種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其一般包括五個構成要素:理論依據、教學目標、實施條件、實施程序和教學評價[6]。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學習而使用的教學模式。
改革路線以教學模式的五要素為基礎,以安全工程專業認證專家現場反饋的問題為依托,融合各種現代教學方法,從課程教學模式和課堂授課課程兩個方面來開展改革。
改革內容改革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1 不斷汲取當代課堂教學模式新理論
當今世界教育正在經歷終身化、民主化、以人為本、信息化和國際化五大趨勢,最近更新的專業認證12條畢業要求也由原來的10條擴充了2條,并且包含了這五大趨勢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滿足新形勢下對工程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對現有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安工大安全工程專業將剖析以有意義學習理論、學習風格理論、學習金字塔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的構成要素,并以此為基礎,根據專業課程體系的特點,吸收最有利和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理論精華,作為教學模式選擇的依據。
1.2 認真、全面、有針對性地編制教學大綱
根據《工程教育認證現場考查報告》中指出的有關教學大綱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全面修改和完善教學大綱,除保留原有教學大綱要求的課程編號、課程名稱、學分、學時、適用專業、建議修讀學期、開課單位、課程負責人、先修課程、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標準、教材與主要參考書目、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建議實驗(上機)項目及學時分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大綱編寫的依據與說明外,還應重點在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中明確說明該課程支撐畢業要求的分解指標點、說明課程達成度評價的計算方法、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3 深刻理解畢業要求,精心設計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中,除說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要求外,還應基于專業認證的畢業要求,詳細說明該課程支撐畢業要求的分解指標點,指標點支撐情況如下表1所示。
1.4 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全方位衡量實施條件,明確課堂教學改革方向
本著“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產出為導向”的原則,結合專業教師的受教育背景和學術科研情況,安排課程授課教師;教學內容,根據每門課程知識點的掌握要求來確定重點和難點;根據每門課程的具體情況,優先選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安全工程的所有授課教室都滿足多媒體教學需求,課靈活使用更高效的教學手段;教學時間,按照學校統一要求每節課為45分鐘,課間休息5分鐘,一般是2節課/次或者3節課/次;根據不同的課程目標和內容要求,以及授課環境等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適用的課堂教學方法。
1.5 科學合理制定課程達成度評價方法,切實做好教學有效性評價
雖然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也可能不同,但是基于專業認證的課程達成度標準是統一的,考核的出發點都是學生獲取畢業要求能力的情況,因此,可以采用統一的課程達成度評價方法進行計算。
課程的評價依據,主要評價學生的考核結果,包括試卷、平時、設計等,每門課程的累加式考核方法、分項成績、分項權重、總評成績等,對每項考核方式的合理性進行確認:考核內容是否完整體現了對相應畢業要求指標點的考核(試題難度、分值、覆蓋面等),通過試卷送審表或考查內容確認;考核的形式是否合理(除了期末考試外,是否有其它形式考核學生是否獲取該條指標點所列能力),通過試卷送審表、平時成績登分冊和考試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確認;結果判定是否嚴格(是否存在試卷很難,得分很高的現象),該項內容通過試卷分析和課程教學小結表確認。課程達成度評價,依據對學生的考核結果(包括試卷、作業、實驗等),將課程對該條畢業要求指標點的達成度進行評價。
2 實踐應用
以《安全信息系統工程》的課堂教學改革為例,在該課程中,設計了基于安全工程專業認證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調查問卷。問卷結合該課程所講內容和專業認證的畢業要求,共設計了6個題目:
(1)請分析管理信息系統是否可用于校園安全管理,并說明理由。
(2)請給出《鐵路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研究綜述》的文獻檢索過程和內容。
(3)你認為職業規范和工作能力哪個更重要?你認為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三者重要性排序如何?
(4)假如你是安工大校園火災安全管理信息系統規劃的負責人,你將如何開展系統規劃工作?
(5)假如初到工作崗位,你遇到了工作上的難題,你將如何對待?
(6)你對本課程內容設計、教師授課等有關教學方面的建議。
該門課程2013級選課學生數為60人,將學生分為6個組,每組交一份問卷。問卷結果表明,90%的學生都很看重能力的培養,注重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且對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做到綜合運用。2014級選課學生數為57人,將學生分為6個組,并對參與式教學過程進行了改進,除提交問卷外,還組織每組學生對問卷題目進行講解和答疑,并從學生中選取三位作為評委進行點評,此次改進效果很好,除部分同學對題目的領悟和理解不夠外,三位學習成績一般甚至不好的學生表現出很全面和深刻的表達能力與思考能力,部分小組選派的講解同學表現出優良的溝通和表達能力,綜合素質很好。
3 結論
本文在專業認證專家反饋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安全工程專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施綱要:根據安全工程課程的特點,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明確實施過程的各個環節,并指出注意事項。提出安全工程專業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學生的興趣和意向,建立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評價方法,給出評價標準。最后在所授專業課程中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在課堂改革實踐中還發現以下問題需要關注:時間控制。不管是參與式、探究式還是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授課時間,而且不可控因素很多,而每門課程的授課時間又有限,因此,在采用注重學生參與互動的教學模式時,需要精心設計題目、準備足夠的基礎知識和靈活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來協調授課時間的問題;學生沉默應對。由于老師、學生和客觀環境等的影響,當前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互動過程中表現不夠積極,需要采用“軟硬兼施”的策略,調動學生課堂互動的積極性;教學評價體系。不同專業課程,其教學模式、教學目標和要求不同,因此,需要解決教學效果評價的統一性問題,可以按照“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原則設置評價體系,但是要重點考慮整個課程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的權重問題。
【參考文獻】
[1]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中國工程教育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EB/OL].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View.w?menuID=01010401&ID=10000116202016-06-04.
[2]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成果導向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7-10.
[3]佟瑞鵬.高校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8,28(3).
[4]宋守信,楊書宏,傅貴,許開立.安全工程本科教育專業認證的方法與實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8,18(8):49-57.
[5]寧濱.以專業認證為抓手,推動“雙一流”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7(Z1):26-27.
[6]李虹霞,邱學文.淺析美國高校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2007(1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