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各行各業的發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電子商務企業,在技術的不斷創新下,電子商務企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同傳統企業相比,電子商務企業以線上交易為主,電子商務的運營擺脫了地域、空間限制,因而其經營管理模式、環境等有了很大的差異,如果依舊從傳統的角度去看待、開展內部控制建設,則必然會和電子商務企業實際管理需求存在偏差。
關鍵詞:電子商務公司企業;內部控制;研究
一、引言
電子商務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事物,其主要是指利用因特網開放的網絡環境下,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等活動。目前電子商務雖然在我國國內的發展逐步壯大,電子化以及網絡化逐步在社會當中普及開來,在這個過程中同樣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存在問題做相應的分析及解決。
二、電子商務公司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對內部控制新環境認識不足
管理者對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由于經濟貿易模式的大不相同,隨著電子商務的全面實施,內部控制的環境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如果不能及時跟上外部環境的變化,就會導致企業會因為內部控制制度不合適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和財務損失,更甚者給企業帶來無法挽回的后果,使企業無法繼續。
(二)缺乏合理監督
要想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必須要對實施的過程進行監督。然而在現實中由于電子商務企業內部監督考核機制不完善,缺乏完備的信息公開體系,單位員工對于信息公開方面的認識也存在欠缺,使得內部監督不力,使企業形象受損的現象時有發生。此外雖然電子商務企業內部一般會建立監督內部控制的機構,對內部控制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發揮的作用卻往往有限,并不能完全起到監督的作用。
三、電子商務公司企業內部控制
(一)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制度權威性
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上,電子商務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進行:第一,以相關政策規章為依據,參照同業其他企業優秀經驗,結合企業實際,編制內部控制制度架構,并借助專業人士的幫助,從企業戰略發展目標、實際發展情況以及經營特點等出發,對制度架構、細則進行進一步完善。第二,借助風險評估系統來健全監督評價機制,對電子商務企業經營情況實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過程的監督,識別其中存在的風險,并在風險衡量和風險成因分析后,督促管理人員及時處理超過風險標準線的問題,聯合內部審計人員,閉環監管、評估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從而不斷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提高內控制度有效性。第三,完善績效考評機制,以各人員崗位職責為依據,制定部門、崗位內部控制績效指標,將其納入員工季度、年度考評指標,根據達標率對優秀的部門、人員進行獎勵,對違法亂紀、不遵守制度守則的部門施以降低來年預算額度、降薪等處罰,以提高內控制度的權威性。
(二)電商企業完善自身建設
外部環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作為電子商務的主體電商企業,也應該不斷地完善自身的內部建設。第一,優化自身的內部資源。根據企業自身資源優化管理的相關要求,借助相應的計算機軟件等功能,對電商企業的經營過程環節進行統一規劃,并不斷優化人財物等相關資源。第二,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在優化自身資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建設企業信息化的概念與意識,并逐步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規劃以及制定相應的技術實施方案,準備響應的人才與資金,力求使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施展開來。
(三)增強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
在傳統商業模式下,大部分企業的業務活動范圍主要集中于國內,因為開辟國際市場的資金成本較高,對國外市場信息變化反應速度慢,從而加大國際市場的風險。但隨著電子商務模式的興起,企業通過網絡技術能隨時掌握國內外市場信息的變化,使很多企業國際化經營成為可能。隨著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在帶來企業業務量增加,市場范圍擴大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基于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實施的網絡財務管理模式,通過網絡進行財務數據的收集和處理,使得企業核心財務數據儲存在財務軟件里,如果有黑客攻擊企業財務系統,則會對企業經營發展帶來極大的威脅。所以企業在運用網絡技術完成財務工作時,應在其安全性和效率性之間進行權衡,避免盲目為了追求效率而忽視安全問題,增加企業財務風險。對此,企業可以組織專門人員負責對網絡財務管理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同時完善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機制,出現安全問題時,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解決存在的潛在財務風險問題。
四、結語
在當前的經營背景下,加強內部控制不單是電子商務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徑,也是企業加強風險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現階段,電子商務企業還應積極開展在思想理念革新、制度完善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從而加快企業現代化內部控制體系構建進程。
參考文獻:
[1]何夢瑤.電子商務企業內部控制探討——以A企業為例[J].
山西農經,2019(12):157.
[2]索杰.電子商務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構建分析[J].會計
師,2019(09):50-51.
作者簡介:楊林,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