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群芳

【摘要】 目的 探究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對脊柱微創手術患者疼痛改善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方法116例行脊柱微創手術患者, 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雙盲法分成, 參照組與研究組, 各58例。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干預措施,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為(4.32±1.34)分低于參照組的(6.54±1.21)分, 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為(10.08±2.25)d, 住院時間為(17.19±1.27)d, 短于參照組患者的(16.41±2.28)、(22.92±2.88)d, 并發癥發生率1.7%明顯低于參照組的12.1%, 護理滿意度94.8%高于參照組的70.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可明顯降低脊柱微創患者術后疼痛, 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 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康復護理干預;脊柱微創手術;疼痛程度;并發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91
人體長期保持不正確的姿勢、就寢的寢具不合理、風寒侵襲、骨質增生等諸多因素引起脊柱的韌帶、肌肉、骨質以及椎間盤等發生病變, 對血管、脊髓、脊神經和植物神經造成刺激、牽引和壓迫致使出現復雜多樣的癥狀稱為脊柱病[1]。脊柱病患者常出現眩暈、食欲不佳、嘔吐、視力和記憶力下降、頸肩酸痛及無法直立等多種癥狀, 若不能及時進行救治將會對患者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嚴重影響, 甚至出現癱瘓。脊柱骨折、頸椎病、腰椎病是外科常見的脊柱疾病, 脊柱病可以保守治療、手術治療, 由于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會發生疼痛并且活動范圍受限, 后期康復護理工作非常關鍵。本文探究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對脊柱微創手術患者疼痛改善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12月接診的116例行脊柱微創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均經符合脊柱疾病病理相關診斷標準, 排除心肺功能衰竭、存在凝血障礙、腎臟功能不全、精神狀態異常以及惡性腫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雙盲法分成參照組與研究組, 各58例。參照組患者中男32例, 女26例, 年齡34~65歲, 平均年齡(53.4±4.1)歲;研究組患者中男33例, 女25例, 年齡33~66歲, 平均年齡(53.7±4.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次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同意書, 本次研究已獲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
1. 2 護理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施予心率、血壓、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監測, 病房環境護理, 術后不良反應處理以及用藥指導等常規基礎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干預措施, 詳細內容為:①術前耐心為患者講解脊柱發病機制、手術治療的有效性以及術后可能引起的疼痛, 加深患者對脊柱疾病了解, 提高治療依從性, 為后期康復護理打下良好基礎;同時給予患者術后自行翻身、腰腹部的活動及運動幅度、力度進行正確預演, 幫助患者進行腰圍型號選擇;留意觀察患者皺眉、咬唇等面部表情和其他異常動作, 及時詢問患者疼痛部位, 必要情況下可遵醫囑施予患者鎮痛藥物緩解疼痛[2]。②手術后2 h患者可少量飲水, 手術完成當天指導患者交互進行足踝泵、股四頭肌及高抬腿等早期主被動訓練, 避免發生肌肉萎縮, 控制訓練時間在
25 min左右, 并請患者的主治醫生指導患者進行腰圍佩戴, 然后引導患者下床站立和行走, 使患者慢慢掌握下床行走的平衡性, 在此期間確保疼痛程度在患者可承受范圍內, 并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確?;颊呋顒影踩?后期逐漸增加鍛煉的時間。③患者術后6 h即可恢復飲食, 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病情和日常飲食習慣制定針對性飲食計劃, 確保攝入高鈣、高維生素、高蛋白及高能量的食物, 避免冷食冷飲和辛辣刺激食物, 最好暫時禁煙, 避免咳嗽引起傷口疼痛。麻醉藥效消失患者出現疼痛時應及時進行干預并轉移其疼痛注意力, 若實在難以忍受, 應遵醫囑服藥干預, 并且在夜間加大病房巡視力度, 協助患者完成翻身、如廁、叩背等, 可向患者家屬示范長期受壓部位的按摩手法, 以防患者發生壓瘡和血栓[3]。④控制患者輸液量在<1000 ml范圍, 并不放置留置針, 確保病房物品擺放合理方便患者拿取, 同時設置防滑墊和床護欄減少滑倒摔傷和墜床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盡可能減少病房的陪同人員, 保證患者休息環境足夠安靜, 保持充足睡眠, 促進身體恢復盡快出院[4]。⑤術后疼痛導致患者出現煩躁心理時, 盡早進行心理疏導, 灌輸“早發現早治療”、“早治早輕松”等觀念, 幫助緩解心理的不適感;患者擔心住院時間過長增加經濟負擔時要做到充分體諒, 讓患者安心留院觀察。出院前叮囑患者1個月內采取蹲式便器且不可大力如廁;出院3個月內不能負重、深度彎腰, 平時上下樓梯應放慢腳步。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VAS評分、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壓瘡、傷口感染、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及護理滿意度。采用VAS量表按照劇烈疼痛影響睡眠(7分≤評分<10分)、疼痛程度可承受不影響睡眠(4分≤評分<6分)、輕微疼痛或沒有疼痛(評分<4分)三個標準, 采用10分制進行判定, 評分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輕。發放自制問卷調查表按照非常滿意(評分≥90分)、一般滿意(60分≤評分<90分)和不滿意(評分<60分)三個標準,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