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從歷時角度對here/there兩個詞空間,時空幷指,心理指稱階段的習得加以研究和探討,運用認知語言學知識分析here/there從空間指稱到心理指稱語義升格現象。here/there引起的倒裝句還原之后出現時態錯配現象,本文對此時態錯配現象加以解釋,并且探討了here/there作為呈現句的語義習得及語義界面。旨在讓二語學習者更好地掌握here/there呈現句的運用。
關鍵詞:here/there 呈現句 習得 界面
1.引言
顧陽(1997)和尹洪山(2017)都認為呈現句取決與動詞的語義。呈現句對動詞語義制約,表“存在”或“出現”。呈現句的謂語動詞比較復雜,主要有作格動詞充當,如一些表狀態的不及物動詞。Milsark(1979:249)認為存在句的差異體現在語義和對動詞的界限上。動詞應為不及物動詞且與地點短語結構相連。Kuno&Takami(2004:52)與顧陽(1997)的觀點相反,而Kuno&Takami(2004:52)認為呈現句并不取決于動詞的語義,而是與語義的可視性有關。Lumsden(1988)指出呈現句的動詞需由非賓格動詞充當。尹洪山(2018)用實證的方法對呈現句的習得加以分析。田臻,吳鳳明,曹娟(2015)和張靖宇(2017)都是從構式語法理論角度分析英漢存在構式與動詞語義的關聯。且運用語料庫統計there與動詞語義的排斥與吸引。Lackoff(1987)在討論There構式時,提及here以區分there構式。吳一安(2003)從三個語言層面分析空間指示語的特征。呈現句的研究中,界面研究受到了不少學者的關注,如White(2011:577-590)認為習得的程度與界面的難度有關。界面不同,習得的程度不同。縱觀前人的研究,多數對there呈現句型進行研究,很少有學者從習得角度對呈現句加以研究。前人的研究無疑是本文的起點,然而這些研究尚未從歷史角度對呈現句的習得分析,在前人的基礎上,本文從時間,空間,心理三個方面歷時地對呈現句習得和界面加以研究。
2.呈現句空間,時間,心理指稱歷時習得
英語呈現句主要是here/there開頭的句子,here/there的習得經歷了三個階段:空間指稱,時空幷指,心理指稱。英語學習者的習得階段是從具體到抽象,與三個指稱階段一致。
2.1空間指稱階段
英語空間指稱詞here/there與this/that指示詞相同,here表示近距離指示,there表示較遠距離指示。以說話者為目標,here運動過程是靠近說話者,there是遠離說話者。吳一安(2003)認為指示是帶有方向性,發自[自我],指自身之外空間里的實體(含人)。[距離]是自我與空間實體之間的距離,分為[近距]與[非近距]兩種。指示不僅是帶有方向性且具有運動性。從[自我]到[實體]之間的運動。[自我]即說話人本身,說話人在使用空間指示語時總把自身作為立足點。如例句(1):
a.Come here.
b.The school is a mile from here.
c.Go there.
d.Could you put the table there, please?
Here/there在漢語中翻譯為這里/這兒、那里/那兒。同英語一樣表示空間距離上的遠近。
2.2時空幷指階段
隨著語言的不斷發展,起初here/there只是空間指示詞,逐漸發展成可指時間也可指空間,但主要是空間指示詞。Here表示此處,此時。There表示那時,在那一點上。Here時態上主要用于指過去與現在,而there指將來與現在。
(2)a.Here the speaker stopped and looked around the room.
b.Could I interrupt you there for a minute.
Here有回顧過去,審視當前之意。There則是對未來的預測和對現在的描述。
例句(3)(A waiter comes, interrupts them and leaves.)
Rachel: So you were saying?
Joey:I'm not quite sure.
Rachel: Okay, you had asked me how long we had known each other and I said ' eight years' and then the, um, waiter came over and cut his tip in half and um, now here we are.
Joey: Yeah, here we are. Er,l...I think I'm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Friends 8.16)
例句(4)There goes the bell.
例句(3)中Joey欲向Rachel表白,話還沒說完就被飯店服務員打斷了,Rachel用“here we are”幫助Joey撿起當時被打斷的思路。例(3)是從過去到現在回溯式的。例(4)語義上表示將來要發生或者正在發生的事情。
Here與there在時間指示上具有不對稱性。Here可以表示現在、過去,也可以表示將來之意 。但there無回顧過去之意。
a.Here comes the bus.
用一般現在時表示正在進行的語義,例(5)倒裝句還原后為:
b.The bus is coming here.
例(5)b并不是對a倒裝的還原,a,b兩句的時態不對應。例(5)a是一般現在時,而例句(5)b是現在進行時。倒裝句還原后時態是不發生變化。如例(6)所示:
a.Here is the book.
b.The book is here.
c.Here comes the model.
d.The model comes here.
實際上,例(5)b這句話是對例(5)a語義上的解釋,是對動詞come的語義擴展與闡釋,所以(5)b并不能算是(5)a倒裝句的還原。例(6)中d是c的正常語序。但語義上是The model is coming here.語義上是進行時。即例句(5)b是a語義上的正常語序。且動詞come的語義也發生了改變。最初come的主語為“人”,即某人來某地。如例句(7)
a.He came into the room and shut the door.
b.My son is coming home soon.
隨后come一次被隱喻化,主語可以是“物”。如下面的例句(8)
a.Spring came late this year.
b.Theres a storm coming.
將地點狀語放于行為動詞之前,隨著come表“行為,結果”這些語義背景化后,而“呈現,出現”語義得到凸顯。根據呈現句對動詞語義的制約,come“出現”之意得到凸顯。故出現例句(5)Here comes the bus.動詞“come”被固化為“出現”之意。
2.3心理指稱階段
從事空幷指進而發展至心理指稱階段,here有壞事又要開始之意,暗含說話人不愉快心理。而there有完成之意,暗含說話者對對方經常做的事的厭煩心理。如例句(9)
a.Here we go.
b.There you go.
c.Here you go.
d.There we go.
“here”和“there”語義歷時變化過程,從最初的空間指稱階段,到時間和空間幷指階段,在這一過程“there”“here”語義也發生了變化。最后到心理指稱階段,兩個詞的意義與最初階段空間指稱完全不同。Here,there的語義升格,從原本空間指稱到現在語義泛指,這種現象在Here/there+Pron+V結構中格外顯著。語義升格在習語中比較常見。在這些例句中,早已不見here/there近指遠指的語義,也不是呈現句的標志詞。here/there語義泛化,其語義取決于其后的代詞和動詞,以及說話者與聽話者所處的語境。在例句(9)中,a和c僅僅只是代詞不同,語義幾乎相反。在a中表示厭惡的情感,而在c中則是表揚之意。we和you都屬于第二人稱,we包括說話者在內,表明這件事與說話著有關,影響著說話者利益,所以表現出厭惡的。而you不包括說話者,即說話者的利益沒收到損失。you與說話著心理距離遠于we。而there的心理距離遠于here。當人稱代詞的心理距離和there、here表現出一致情況下,語義為褒義。而當兩者距離表現為不一致時,語義會出現矛盾,形成貶義。例句(9)a、b中,語義不一致,所以這兩個例句表現出說話人厭惡的心理。而二語學習者對there/here的習得過程與語義變化過程一致,根據習得的過程,學習者最先習得具體性詞語。空間指稱詞最先被學習者習得,隨著語言水平增加,抽象和模糊性詞語被學習者習得。
3.呈現句及其語義界面
3.1呈現句階段
英語呈現句中,實際的主語是在后面。屬于一種倒裝結構。主語移位至后面,空下的位置由Here/there填充構成呈現句。Here/there在空間、時間和心理指稱階段,二者不可相互替換。而在存在句標志階段,由于兩個詞語語義升格,并無語義特指。所以這兩個單詞可以互相,都可以充當存在句的標志詞。馬玉蕾、王振華(2009)認為生成句法理論將“there”看做虛主語是值得商榷的。他認為“there”并非是虛主語,而是虛狀語,代替了倒裝結構中省略的處所狀語。此時“there”和“here”表“處所”的意義十分明確。逐漸“there”和“here”常出現在倒裝句句首,并且舍棄處所狀語成分,隨著這種表達被泛化。“there”和“here”表“處所”意義在人們的認知加工中被背景化。語義不斷虛化,進而被固化為一種表達,成為存現句的標志。“there”和“here”都可引導存現句,只是“there”出現的頻率高于“here”。最終形成“there be”表存在的句型。在前面提及的例句(9)中,there和here早已沒有了原指和近指的區別。Here和there原始語義不斷被背景化,進而其他語義得到凸顯。如例句(10)
a.There she is.
b.There is a restaurant around the corner.
c.There goes the bell.
這三個例句中,there語義不斷虛化,在例句(10)a中there具有空間指稱意義,表示遠指。在b中there空間指稱意義被背景化,但b的背景化是在空間指稱意義的基礎上逐漸背景化的過程。此時的there語義中還帶有一定的空間指稱意義,隨著there存現句的使用頻率增加,表達不斷被固化,且語義泛化,不局限于表處所的句子中。例句c中“鈴響了”there沒有實際的語義,此時的there不分空間、時間和心理,僅是存現句的標志性詞語。
Here/there+Pron+V的習語習得
但在“給你”的固定表達中,如例句(11)
a.Here you are.
b.There you are.
這兩個例句都可以表達“給你”在此處here/there語義泛化為給予某人某物。Here/there已經不分彼此,且與空間和心理距離的遠近無關。這與漢語中的“這”“那”兩個詞相同。從近指和遠指的區別演變成心理距離的遠近,語義升格到最后不分彼此。
3.2呈現句語義界面
在對呈現句的習得研究中,語言界面的對立和轉換是影響呈現句習得的關鍵。句法結構與語義結構在語言界面會產生映射。呈現句的予以界面是對立且可相互轉換,從無界到有界的轉換。呈現句增加了對動詞語義的限制,且大多數由不及物動詞充當。不論是有界還是無界都要滿足呈現句對動詞的制約條件,即動詞語義需滿足“出現,存在”等意。張克非(2007)對呈現句動詞的類型作了歸納,可分為:移動動詞,始發動詞,姿態動詞。部分及物動詞和非作格動詞不能出現在呈現句中。及物動詞分主被動,如若給及物動詞句子結構加上界限使其變成被動,則部分被動語態的及物動詞可以用在呈現句之中。如例句(12):
a.There appeared an illegible signature.
b.There disappeared an illegible signature.
c.There was heard a piercing scream.
d.There heard a piercing scream.
例句12中,動詞appear滿足呈現句對動詞的制約,即有出現之意,而無界的“disappear”不能滿足呈現句對動詞的限定,故句子不成立。例句c,d中,heard屬于及物動詞,加兩個論元,本不能應用于呈現句中。但將其被動化后,例句c成立。即在動詞前加了限定成分。被動化操作不能是所有的及物動詞都應用于呈現句之中。有些及物動詞被動化后人不能應用于呈現句中,因為違反了呈現句對動詞語義限定。如若給無界的例句(12)b的動詞加以限制,如例句(13)所示:
a.There slowly disappeared an illegible signature.
此時,disappeared可以被呈現句接受。slowly對動詞disappear加以限定,恰好彌補了disappear的語義空缺,在添加slowly之后,此句話語義可接受程度增加。句法結構上的限制可以改變動詞本身所蘊含的語義,是不受限的動詞受到限制,從無界到有界,從而滿足呈現句的制約條件。
4.結論
Here/there經歷了空間指稱階段,時空幷指階段,到心理階段的一個歷時變化過程。在此變化過程中,語義升格。從特指到泛指,here/there語義模糊,甚至可以互換。在這一過程中,here/there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從位于動詞之后,倒裝之后位于動詞之前。大部分的倒裝句都可以還原。而here/there在還原過程中出現了時態錯配現象,本文對此現象加以解釋。Here/there歷時變化過程也是學者習得的過程。對于外語學習者,最先習得具體詞語最后習得抽象的,模糊的詞語,即here/there作為空間指稱詞,進而到時空幷指,心理指稱,以及作為呈現句的標志詞。Here/there作為呈現句的標志詞時,對動詞的語義加以限定。最后討論了here/there界面的對立與轉換。對here、there作為呈現句習得研究有助于學者對呈現句更好地理解與掌握。
參考文獻
[1]Kuno S.&Takami K. 2004. Functional Constraints in Grammar[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Lumsden, M. 1988. Existential Sentences: Their Structure and Meaning[M]. London: Croom Helm.
[3]Lakoff G.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Milsark.G.L. 1979. Existential sentences in English[M]. New York: Garland.
[5]White, L.201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t the interfaces[J]. Lingua.
[6]顧陽,1997關于存現結構的理論探討[J].現代外語,(3):15-25.
[7]馬玉蕾,王振華,2009,英語存現句的認知理據分析[J].外語教學,30(01):21-24+29.
[8]吳一安,2003,空間指示語與語言的主觀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06):403-409+481.
[9]尹洪山,2017,英語呈現句的界面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7(07):26-29.
[10]尹洪山,國輝,楊萍萍,2018,英語存現結構習得中的非賓格制約——基于句法語義界面的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6(02):34-39.
[11]張靖宇,2017,HERE指示構式與動詞關聯度的實證性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35(03):83-89.
[12]張克定,2007,英語there-結構的認知解釋[J].外語學刊,(2):81-85.
(作者介紹:姚金琳,寧波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