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勝
農村班線客運不僅促進了城鄉要素的流動,也進一步推進了鄉村振興建設,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近年來,農村班線客運事故頻出,2017年以來定遠縣發生了多起農村班線客運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如何保障農村班線客運安全,成了當前各地各級政府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為了進一步探究農村班線客運安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通過隨機乘坐農公客運班車的方式,實地考察了定遠至義和、爐橋、站崗三條縣內客運班線的運營情況。同時查閱運輸企業相關安全資料,對定遠汽運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并分別與定遠縣交通管理部門、企業管理者、事故易發線路駕駛員進行了座談、討論。最終通過系統分析論證,從運輸企業管理、駕駛員、道路環境以及其他參與者等四方面分析了定遠分公司農村班線客運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定遠農村客運企業農村班線客運的基本情況
定遠縣農村客運班線企業隸屬于安徽交運集團滁州汽運有限公司,下轄定遠縣總面積2998平方公里,轄22個鄉鎮,人口103萬,為全市人口最多的縣。境內G3高速和S101、S309、S311省道為主要的干線公路。X040、X043、X048、X046、X050為主要的縣鄉公路。該分公司擁有定遠汽車站、定遠東門客運站兩個客運站。現有班線運營客車294臺,營運線路68條,其中縣內班線運營客車177臺,營運線路34條,全縣22個鄉鎮均有客運班車通行。目前定遠農村班線客運存在通鎮車輛較多,通村車輛較少,各類農用交通工具較多,隨意停靠等現象,總體上來說通行環境復雜,安全性不高。縣鄉道路上大型貨車、轎車、校車、客車、農用車、手扶拖拉機、摩托車、電動車等各類車輛通行繁忙,尤其是兩輪、三輪電動車目前在定遠農村是主要的通行工具,但是由于速度快、穩定性差,是事故高發群體。隨著公路客運市場客流的逐步下滑,同時非法客運現象普遍,并且多數規模較小,縣內客運班線的經營模式基本為租賃承包經營。
二、農村班線客運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運輸企業管理方面。運輸企業安全管理涉及定遠分公司對安全制度、駕駛員、車輛及線路的多方安全管理。其中安全制度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的頂層設計,涉及農村班線客運的各項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從調研的情況看,雖然定遠分公司制度比較齊全,但是在制度的落實上還是存在欠缺,主要表現在各級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及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對駕駛員的管理是運輸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具體的激勵和懲罰措施,能夠對駕駛行為起到直接的引導作用。從對企業相關文件的查閱和管理人員的訪談情況看,定遠分公司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通過動態監控平臺監控到的駕駛員違法、違規行為,管控力度不強,處置力度不夠。從運行路線上看,企業雖然開展了安全風險評估工作,但評估內容不夠全面,針對性不強,防范措施建立不夠完善。原有的客運班線存在諸多不安全隱患,如營運過程中存在拉客、超載的現象,特別是由于鄉村客運線路長,中途沒有設置停車站,于是就經常出現招手即停的局面,甚至伴隨亂停亂放的現象,這對交通秩序、其他車輛及行人的通行造成不良的影響,交通安全無法保障。而車輛是農村客運班線的載體,從定遠分公司縣內客運班線車輛的數據可以看出,老舊程度較為嚴重,運營時間在6年以上的車輛占85%以上,車輛安全技術狀況的完好率呈下降趨勢。同時車輛的維護、安全例檢無法得到保障,也是導致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
2.駕駛員方面。駕駛員是農村班線客運的運輸主體,是直接能動者。駕駛員的素質、安全意識直接影響客運的安全。定遠分公司2017年以來的8起亡人事故中,7起發生在縣內農公客運班線上。事故原因基本上都有駕駛員思想麻痹,未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定駕駛車輛的因素。并且駕駛員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齡偏大,自覺遵章守法意識差,受利益驅動,行車中爭道搶道、超速、超員等交通違法情況時有發生。縣內客運班線駕駛員基本為固定線路行駛,由于長期運行在固定線路上,對道路通行情況較為熟悉,易造成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和駕駛操作上的陋習固化。
3.其他參與者方面。農村班線客運安全不只是運輸管理企業一家的事,也需要其他參與主體的多方努力,其中乘客和政府相關監管部門尤為重要。乘客的安全意識淡薄是導致農村班線客運安全事故多發的重要原因。
三、農村班線客運安全提升對策
1.強化各項內部管控措施。企業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首先認真開展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工作。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事前預防,重點在于教育,特別是企業要經常性、有針對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要充分利用各類宣傳載體,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防御性駕駛、應急處置常識、交通法規作為安全宣傳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對從業人員進行廣泛宣傳和警示教育,學習中要理論聯系實際,采用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式,努力提高授課質量,讓從業人員聽得進、聽得懂,切實調高培訓實效,增強安全意識。其次,認真做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針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管理盲區和缺陷,建立、健全駕駛員不安全駕駛行為的排查制度,糾正駕駛員不安全駕駛陋習,對有違法、違規行為的駕駛員進行針對性的警示教育和處理,對屢教不改的“問題人”,建立退出機制。進一步加強線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企業安管人員要定期對各條運行線路進行安全風險評估,評估內容要全面、直觀,實行“一線一表”,對排查出的風險點,要充分征詢交管部門、線路駕駛員的意見,進行動態管理,并及時報告相關部門。再其次,認真做好車輛技術管理工作。針對于車輛老舊程度較高的現狀,要認真落實車輛二級維護制度,并加強日常的車輛技術管理。嚴格按照《營運客車安全例檢技術規范》,對車輛進行每日安檢,督促駕駛員做好日常“三檢”工作,確保車輛安全技術狀況良好。企業在積極配合縣政府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的進程中,要強化縣內班線客車的技術管理,防范車輛帶“病”行駛。最后,企業要進一步提高安全意識和政治站位,加大對安全的投入,加強安全管理隊伍的建設,充實管理人員,引入第三方安全評價,從制度、從源頭進一步夯實安全基礎。企業要研究運用經濟的、行政的手段,提高對租賃承包車輛駕駛員的管控力,嚴把駕駛員的聘用關、考核關,強化運營過程的監管。
2.加大智能技術的投入和使用。運輸企業應該加大智能技術的投入和使用,實現農村班線客運的安全保障。在整個汽車控制系統中,安全保障系統是核心,而智能技術的發展又可以進一步提升了汽車的安全保障系統。由于運輸企業管理人員較少等原因,駕駛人員監管困難,并且農村道路路況相對復雜,增加了農村班線客運的危險性。智能技術可以運用于農村班線客運汽車的制動系統、車速控制系統、顯示系統和預警系統。通過安全氣囊智能化,防撞系統智能化等技術,減輕碰撞帶來的損失;通過紅外熱成像等技術,提高客車預警能力;也可以把智能技術與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相結合,通過對駕駛員的臉部及行為識別,及時有效甄別其疲勞駕駛、酒駕、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其他危險動作。這些智能技術在農村班線客運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實現風險的智能識別、智能預警和智能評估,還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監督駕駛人員的危險行為和輔助駕駛,提升農村班線客運的安全性。
3.增強其他參與者安全意識。明確鄉鎮政府對轄區內道路交通的安全監管責任,統籌安全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安全監管職能,統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發揮綜治網格化管理的作用,綜合治理安全隱患,防范道路交通安全風險。要針對農村點多面廣、群眾交通安全意識不強等特點,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發揮鄉鎮政府參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主力軍作用,用群眾語言、典型案例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行車、乘車、走路等交通安全常識,增強農村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同時進一步統籌并落實監管責任,公安、交通、安監等職能部門要加大安全檢查力度,重點整治交通違法行為,保障農村道路交通安全。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突出重點難點,加大對農村道路的監管力度。要堅持在農村道路上定點檢查與流動檢查相結合的辦法,即實行點、線、面相結合,利用節假日、趕集日人多車多時突擊查、事故多發地段重點查、偏遠鄉村定點查、農忙季節巡回查的辦法,進行路面管控。通過嚴厲打擊,嚴管重處,有效加強路面控制,將農村公路交通違法率、事故率降到最低。
(作者單位:滁州市公路運輸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