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當今時代,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應該是互聯網的時代,放眼全球,世界經濟因為互聯網越來越趨向一體化,而經濟的一體化反過來又加速了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目前,互聯網不僅影響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每個人的實際生活,而且在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都掀起一股強勁發展的熱潮。在此背景下,高素質的電商人才對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促進農村工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區域產業結構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基本要求
1.應該熟練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知識。作為電商人才,必須熟悉電商的基本內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對電商的運作要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自如。應該看到,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商的運作過程及其商品流轉機制,與傳統商務活動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它將傳統商業活動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傳遞方式利用網絡科技實現了整合,創造出更具有競爭力的經營優勢。在這里,信息流是電商運作的前提,所以對電商人才來講,在熟練掌握電商的運作流程的同時,還應掌握好電商信息技術。
2.應該熟悉網絡營銷的相關知識。作為電商人才或從業者,如果不懂網絡營銷方面的相關知識,要做好電商也是不可能的。現代經濟是市場經濟,市場營銷是企業管理的基本職能之一,而且地位越來越重要,營銷也是企業對外服務的窗口,而電商作為互聯網上的商務活動,自然也離不開營銷,網絡營銷是電商網站獲得持續流量的重要手段。隨著網絡信息快速傳輸,市場營銷的效率和效能進一步提高,營銷本身及其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革。所以,對于不同類型的電商人才,也要掌握不同的網絡營銷知識及產品知識。
3.應該精通物流方面的知識。現代電商已經出現了與物流融合發展的趨勢,物流已成為電子商務正常運作的重要保證。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2015)指出,在網上交易過程中,賣家端的好產品,不一定能給買家帶來好的體驗。產品在賣家手里可能是好的,但拿到消費者手里可能就變質了。這不單單是個網銷的問題,也是一個物流的問題。品控、質檢、分揀、裝箱、包裝、儲運、溫控、服務等,任何一個物流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影響消費者最終的體驗,對電子商務運作的效果帶來相應的影響。對于農產品電子商務而言,物流的相關環節運作狀況顯得更加重要。因為我們目前的農業總體上還是一個比較粗放的、組織化程度和供應鏈服務水平不高的產業,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農產品電商的難度。細節決定成敗,一個小閃失就可能導致很差的消費者體驗。如何把好的產品高效且保證品質地送到消費者手中,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內容。
二、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
1.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口較大。商務大數據監測顯示,2018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雖然農村網絡零售額增長勢頭迅猛,但如何實現農產品上行,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化和標準化,才是促進農村脫貧攻堅、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而農村電商人才的短缺,使得農村電商發展滯后,農產品上行面臨較大困難。《中國電商人才狀況調查報告》的數據,我國電商人才目前存在的缺口普遍較大,電商人才缺口數據分別為:2012年81.82%,2013年83.28%,2015年75%,2016年85%,2017年84%,2018年85%。該數據顯示,電商人才短缺的企業大部分年份都占到了8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對電商人才的培養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相對于產業發展的要求而言,電商人才培養明顯滯后,滿足不了電商產業發展的要求。
2.電商運營人才缺口最大。由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專業電子商務人力資源服務商贏動教育共同編制的《2012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首度發布。筆者整理分析了2012年到2018年中國電商人才類型短缺狀況,電商運營人才、技術性人才(IT、美工)、推廣銷售人才、綜合性高級人才、供應鏈管理人才等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口。由于電商運營人才、技術性人才和推廣銷售人才屬于工具性人才,隨著各類型電商行業規模和數量的增加,此類人才近幾年來都是需求較大的。其中,電商運營人才尤為短缺,其缺口2012年為18.18%、2013年37.68%、2015年為44%、2016年為40%、2017年為71%、2018年為50%。隨著電子商務逐漸向縱深發展,對電商人才的需求類型也在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從電商人才的需求數據來看,2016年至2018年對產品策劃與研發人才、新媒體與社群方向人才的需求是以前所沒有的,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這兩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尤其是2018年新媒體與社群方向人才的缺口達到了54%。而與城市電商發展相比,農村電商對技術性人才和推廣銷售人員的需求更加旺盛。
3.電商人才的供給渠道比較單一。由于電商屬新型產業,對電商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人才存量較少,再加上高校人才培養輸出不足,導致缺口較大,尤其是縣域電商、農村電商的發展急需培養大量的人才。《中國電商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電商企業人才供給渠道主要有:通過招聘網站、依托社會的人才市場、依托人力資源服務提供商提供的解決方案、通過企業內部中培養提拔和接受高校電商專業畢業生。2015年到2018年通過招聘網站渠道引進電商人才的比例分別為89%、91%、85%、90%,占到了絕大多數,而且依靠其他方式引入或培養電商人才的方式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長,這說明在電商高速增長的背景下,電商人才的供給數量和供給渠道也越來越豐富。
但是,通過2014年阿里研究院與淘寶商學院聯合發布的《縣域電子商務人才研究微報告》來看,縣域網商的招聘渠道相對單一,人脈網絡成為最主要的招聘渠道。家人或親戚介紹、朋友介紹所占比例遠高于其他渠道,比如招聘網站、招聘會、報紙廣告等。這與縣域網商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他們生活的范圍主要是熟人社會,與家人、親戚和朋友形成關系網是各種信息交流融通的有效渠道,自然在招聘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4.電商人才培訓方式比較落后。2015到2017年《中國電商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電商人才培訓方式主要有:公司集中統一培訓、老員工傳幫帶和外包給第三方企業,報告中的數據顯示老員工傳幫帶占到了絕大多數,統一培訓也占有較大比例,而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企業進行培訓,采用的企業比較少。而在縣域電商的人才培訓方式上,由于他們身處熟人社會,人際分享成為最常見的學習途徑,其中朋友之間交流比例最高。另外,網絡學習也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培訓途徑,通過觀看網絡培訓視頻,閱讀網絡上的文章來實現自我培訓。
三、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對策
1.培養誰和培訓什么。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不僅要使得農村人享受購物的便利,最重要的是如何通過電商平臺讓農產品進入城市,所以對縣域電商人才的培養,除了要重視工業品下鄉的從業人員以外,更要重視對農產品電商人才或在農村的電商從業人員的培養和提高,同時,要大力培育和造就一批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鏈的服務商。與傳統的農產品銷售不同,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之上的新型農產品交易平臺,這要求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行業的從業者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首先,要對農民進行互聯網技術、網上支付交易、農業生產技術、金融知識等相關方面的培訓,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打下基礎。其次,要加快電商運營人才、技術性人才、推廣銷售以及綜合性高級人才的培養。
2.誰來培養。從資源形態和組織行為上來看,農村電商的人才培育,大致有這樣一些機構或方式。一是政府的公共服務培訓力量,如人勞社保部門、扶貧辦、農辦、團委等;二是農村自發的幫帶力量,這種方式在各個淘寶村較為普遍,鄰里幫帶,親戚串通,盡管方式有些落后但比較實用;三是企業市場推動力量,如阿里巴巴淘寶大學。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老員工傳幫帶是目前最常用的電商人才培養方式,尤其對于農村這樣的熟人社會來說,傳幫帶的效果會更好。著名的“沙集模式”自2006年第一家農村網店在睢寧縣沙集鎮上線運營以來,10余年間,睢寧縣全面復制推廣“沙集模式”。2016年,電商交易額達153億元,實現5年翻4番。全縣農村網商近3萬人、網店4萬家,帶動就業超20萬人。“沙集模式”的成功充分體現了傳幫帶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中的效果。
3.怎樣培養。怎樣培養主要是解決好具體培養模式問題。隨著農村電商市場的發展變化,客觀上要求不斷改進人才的培養模式。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可以考慮和縣域涉農企業深度合作,把此類企業作為實習基地,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在該企業的就業意向,從而達到為農村電商培養人才的目的。另外,高校及科研機構在電商人才培養方面,應結合農村電商發展的實際需求,舉辦一些相關的短期培訓班,加強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讓他們掌握最前沿的電子商務知識。在目前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高校老師有必要走出去,通過各種社會服務的方式來幫助貧困人口加入到電子商務中來,培養一批農村電子商務人才。
總之,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應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立足長遠,為農村培養一批能夠留得住、長遠發展的高素質電子商務人才。長期來看,要通過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鄉村振興,實現鄉村繁榮。[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基于網絡經濟的區域電商人才培養研究”(SGH16H096);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陜南秦巴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績效評價研究”(2015D065)。]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