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珍
摘 要:金山區作為上海市的遠郊區,居民出行主要依賴公路交通體系極不便利。金山鐵路的開通運行適當減少了濱海地區居民的出行壓力及通勤時長,但就整個區域居民而言,輻射面過窄。金山區域大交通問題已然成為限制金山區與上海中心城區快速聯系和滬浙聯動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據此,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對金山區軌道交通建設方案提出若干建議,以供職能部門參考。
關鍵詞:遠郊區;軌道交通;聯動發展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16
金山區作為上海市西南門戶、與浙江省嘉興市接壤,是浙江省與上海中心城區的連接紐帶。時至今日,金山區成為上海唯一沒有軌道交通的行政區域,成了上海市域大交通的頂端盡頭,限制了金山區與上海中心城區的快速聯系和對外輻射能力。在調研中發現,要求迅速改善金山區域大交通環境,已然成為金山全區群眾普遍的呼聲。周邊浙江省嘉興、嘉善等地區近年來提出一系列相關政策訴求,與上海聯動發展對交通環境提出更高要求。
1 金山區對外交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金山區遠離上海中心城區,是名副其實的遠郊區。長期以來,金山區與上海中心城區、郊區其他城鎮、長三角毗鄰城鎮之間的交通主要依賴于公路交通體系,居民對外通勤時間長,便捷性不夠。2012年金山鐵路(上海南站至金山衛站)是長三角地區首條公交化運營的市域鐵路,其開通運行后,輻射面有限,只能有效拉近金山南部濱海地區與上海中心城區的距離。同時,金山鐵路受制于國家鐵路運輸組織的影響,列車開行對數較少,運行間隔時間長,可達性較差。金山西北部的普鐵滬昆鐵路,原設置的楓涇站已關閉運行多年;另一條國家高速鐵路滬杭客專,在區境內設置的金山北站,雖然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金山區與長三角及全國的快速聯系,因車站位置遠離朱涇、楓涇鎮區,終點站虹橋火車站而非上海南站,客流量長期低迷,日均客流約0.2萬人次,金山北部、中西部地區對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便捷度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
2 實現滬浙交通聯動的路徑思考
金山區通過建設軌道交通不僅可以滿足本區域居民需求,為居民帶來出行便利,而且可以加快長三角其他省市與上海的互聯互通,使金山成為滬浙大交通網格上的大走廊、大通道,努力發揮區位優勢,不斷強化金山與主城區的快速聯系和對外輻射量能力,助推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
2.1 牢牢把握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契機加快推動項目建設
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先決條件是城市外圍衛星城鎮的組團規模必須足夠大,而且聯系足夠緊密,這樣才能產生足夠的客流需求。金山區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應有效準確把握和發揮好上海西南橋頭堡的區位特點和優勢。2018年5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同志率隊到金山區調研時,提出“兩區一堡”的戰略定位,要求金山區建成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目前,長三角一體化加速推進,尤其是嘉興全面接軌上海的形勢,有利于金山區從外部環境尋找發展軌道交通的突破口。
建議金山區從長三角一體化加速、嘉興全面接軌上海的角度,借助外部有利條件積極向上爭取盡早啟動R12南楓線(金山段)建設。建議積極引導滬嘉城際軌道交通接入朱楓地區,并在R12南楓等線路客流量測算中充分考慮嘉興城區、嘉善、平湖地區及長三角科技城方向引入的客流量。
2.2 選擇合理的軌道交通制式
金山區作為上海市遠郊,受申報條件限制,難以通過地鐵、輕軌形勢申報軌道交通項目,必須以其他途徑來爭取建設軌道交通。綜合考慮軌道交通各種制式特征、國家政策、上海市2035規劃導向、毗鄰地區軌道交通發展策略等因素,建議將連接亭楓發展軸與中心城區的快速軌道交通功能定位為“市域快軌”。原因是:
一是金山區大交通選擇市域快軌的功能定位符合金山區地理區位特點及政策導向。市域快軌是一種介于地鐵車輛和城際動車組之間的軌道交通系統,功能定位于連接中心城市與其外圍新城(鎮)或者向大都市圈相鄰城鎮延伸的快速軌道交通線。
二是市域快軌通勤速度快有利于更好解決交通需求。市域快軌設計最高速度為160km/h,實際運行速度為60-80km/h左右,而地鐵、輕軌設計最高速度為80km/h,實際運行速度為25-40km/h。在運行速度方面,市域快軌明顯比地鐵、輕軌要快,符合金山人民對建設快速軌道交通、快捷來往遠郊與中心城區的需求。
三是市域快軌車輛適用性強、服務效能好。市域快軌可采用直流電和交流電的“雙流制”,既可以和地鐵貫通運營,也可以和城市鐵路、地方鐵路貫通運營,有利于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軌道交通網絡。車廂數量編組還可根據實際客流需要采取多種編組形式,靈活方便。與高鐵、城際鐵路線路上的動車組相比,市域快軌列車還具有地鐵列車快速啟動、快速制動的優點。
四是市域快軌造價合理。據不完全統計,城市軌道交通的平均造價大致如下:市域快軌是每公里2億元至3億元。而地鐵全地下線每公里約8億元,輕軌平均每公里約3億元。
2.3 相關配套建議
金山區建設軌道交通可能存在三個難題:客流量不足、資金不足和技術難題。針對可能存在的問題,根據前期已有資料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
第一,資金與客流:針對資金難題及運行效益,多年來,政府部門及世界上的地鐵公司都在為此進行探索實踐,希望扭轉這一局面。一是確保市、區兩級政府對金山區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的資金保障。首先金山區建設軌道交通是從上海市發展這個全局出發,使金山成為連接滬浙的大通道、大走廊,促進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二是建設軌道交通可以促進金山發展,避免成為上海發展的痛點、盲點。因此,市區兩級政府應大力給予資金支持。三是加大空間綜合利用開發。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同時,由于軌道交通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會提升地價,提升后的土地價值一部分可以通過物業開發回收,以補貼軌道交通建設資金缺口,并為軌道交通增加客流。在這個模式下,政府不僅可以減少乃至無需補貼地鐵,更可以從沿線土地開發收取地價,獲得明顯的財政效益,促進經濟發展。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申通公司)在這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港鐵公司正是通過獲得地鐵沿線空間綜合利用發展權,在向政府交納地價的同時,真正實現了將軌道交通沿線土地增值收益回饋于軌道交通建設,而軌道交通物業及社區建設也為軌道交通運營培育了源源不斷的客流。上海軌道交通及沿線空間開發主要采取了招拍掛出讓,捆綁運作,市區合作開發的方式。軌道交通線路的項目公司與沿線區政府投資企業合資組建地鐵房地產開發公司,申通公司與沿線區政府達成約定,合資的軌道交通房地產公司獲得土地,只需向沿線區財政繳納一級開發成本,二級開發收益由區政府與申通公司對半分成。除此之外,使地面建筑項目與地下設施有效組合起來,獲得共同發展。“軌道交通+物業”模式對于不同的線路會有不同的發揮空間,因此在規劃好的城市里面也是可以利用的。該模式對金山區建設軌道交通具有一定借鑒價值。2005年深圳,港鐵拍得深圳市軌道交通4號線(龍華線)車輛段地塊,并引入“軌道交通+物業”(簡稱R+P)模式,開發了“天頌”住宅項目正是一個成功典范。四是積極探索多元化市場投融資模式。充分利用企業資本金、民間資本,形成多元化的融資格局。根據融資途徑的不同,采用PPT、BOT、BOOT等模式,債務資金可考慮國內商業銀行貸款或發行地方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