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真 魏九妹



摘 要:客流計劃是編制全日行車計劃、列車開行方案和車輛運用計劃的基礎,為地鐵的精細化、自動化運營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當軌道交通新線路運營前,客流計劃的編制數據主要來源于客流的預測資料;當線路正式運營后,客流計劃編制依據為統計資料或運營中的客流調查數據。據此,介紹了一種根據線路各站發、到客流資料,即OD表進行客流計劃的編制方法,并進行了實際應用。
關鍵詞:OD表;斷面客流量;最大斷面客流量;客流計劃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99
1 客流相關概念
1.1 客流
客流是指單位時間內,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在某個方向上通過的乘客人數。客流顯示了在該段時間內空間上的位移及乘客數量,同時這種位移又強調了其方向性和起訖位置。
1.2 客流分類
1.2.1 根據客流在時間上的分布
按照客流在時間上的分布特點,可以將客流分為全日客流、全日分時客流以及高峰小時客流。其中,全日客流主要是指在運營時間內,全日各個小時的客流量;高峰小時客流是指在全日客流量中數值最大的小時客流數。
1.2.2 根據客流在空間上的分布
按照客流在空間上的分布特征,可以將客流分為斷面客流、車站客流。
(1)斷面客流。
指在單位時間(一般是指一小時或全天)內,通過線路上某一地點的客流。其實質是指通過該斷面所在區間的客流。根據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方向的不同,可將斷面客流分為上行方向斷面客流量和下行方向斷面客流量,各條線路上下行方向的客流量通常是不相等的。
當1較大時,即出現了上下行方向最大斷面客流量的不均衡,此時1 可作為行車計劃的合理編制提供參考。
線路斷面客流量的計算公式表示如下:
一般,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上、下行方向的最大斷面客流量不在同一斷面上,因此,全日分時最大斷面客流量也不一致。全日分時最大斷面客流量的峰值即為高峰小時最大斷面客流量,一般出現在客流早高峰期或晚高峰時段。
(2)車站客流。
是指在該車站上車、下車以及換乘的客流,包括全日車站客流、高峰小時車站客流和超高峰小時車站客流,經由不同出入口、收費區的進出站客流量和換乘客流。
車站高峰小時和超高峰期客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車站的設計規模,是確定站臺、樓梯、自動扶梯、通道、售檢票設備、出入口等車站設備容量或車站輸送能力的基本依據。
2 客流計劃的編制
客流計劃主要包括車站站間到發客流量、各車站雙向上下車人數、各區間斷面客流量、全日分時最大斷面客流量等,是編制全日行車計劃的基礎資料,也是合理安排列車編組數、列車運行列數的依據。
2.1 編制資料
在新線投入運營或既有線路臨時性客流發生重大變化時,客流計劃主要是根據客流預測資料編制;在已開通的運營線路中,通過進出站閘機等車站終端設備通過乘客刷卡等,采集到乘客的進出站信息,然后通過專業系統對客流數據進行精確區分,收集到線路各站發、到客流資料,即OD表。根據站間OD客流統計,對各車站雙向上下車人數、各區間斷面客流量、全日分時最大斷面客流量進行計算。
全線分時客流分布對運營線路上的客流在時間上進行分布預測、調查分析,可確定不同峰值時段的客流量。行車組織人員根據不同時段的客流分布特征,對列車運行圖高峰期時段進行劃分設置,并合理安排列車編組數、列車運行列數,作為開行不同形式運行方案的主要依據。
在線路運營分析或運行圖編制的實際運用中,為充分做到車流、客流相吻合,除掌握全天各小時的客流分布為,還要掌握半小時乃至10分鐘的變化量。上述客流數據一般可以通過自動售檢票系統得到,分時客流分布比例如圖1。
2.2 編制方法
(1)依據某一小時車站站間到發客流量,對該小時內各車站上車、下車人數進行計算。
(2)根據上一步驟中計算出的各車站上車、下車人數,對該小時內各區間的斷面客流量進行計算,并匯總斷面客流量,確定該小時最大斷面客流量。
(3)計算全日分時最大斷面客流量。
3 實例應用
在線路運營過程中,通過進出站閘機等車站終端設備通過乘客刷卡等,采集到乘客的進出站信息,然后通過專業系統對客流數據進行精確區分,收集到線路各站發、到客流資料,即OD表。表1為國內某地鐵車站采集的站間客流OD表,A-F為上行方向,表格數據用斜線劃分為上行、下行兩部分。
3.1 計算各站上下車人數
表格1中以斜線為分割線,斜線右上方為上行數據,斜線左下方為下行數據。對斜線右上方的數據每行求和,得到上行每個站的上車人數;對斜線右上方的數據的每列求和,得到上行每個站的下車人數。依次類推,斜線左下方每行求和,得到下行每個站的上車人數,每列求和得到下行每個車站的下車人數。即斜線上方(下方):
以上行數據為例:
B站上車人數為從B站到 C、D、 E 、F、G、H各站的客流總和,
即B上=98+2344+418+266+893+773=4792(人)。
C站上行下車人數為C下=790+98=888(人)。以此類推,計算高峰小時各個車站上下車人數如表2所示。
3.2 計算高峰小時區間最大斷面客流量
區間斷面客流量上指通過線路某一區間(斷面)的乘客數量,利用公式(2)可計算高峰小時各區間的斷面客流量,例如,上行方向,1-B區間斷面客流量為A站上車人數-A站下車人數,即13282-0=13282(人)。
2-C區間斷面客流量為A-B斷面客流量+(B站上車人數-B站下車人數)=13282+4792-115=17959(人)。
3-D斷面客流量為B-C斷面客流量+(C站上車人數-C站下車人數)=17959+3946-888=21017(人)。
同樣的方法計算各區間斷面客流量如表2所示。
根據上表計算,上行最大客流量出現在C-D區間21017人,下行最大客流C-D區間20366人,根據公式(1),計算客流不均衡系統1=1.01,說明上行斷面客流量、下行斷面客流量基本均衡,并將其作為列車行車組織方案制定的參考因素。
比較上下行斷面客流量,站間最大斷面客流量即上行C-D區間的斷面客流21017人,作為該時段內的最大斷面客流。
3.3 計算分時最大斷面客流量
在最大斷面客流量的基礎上,根據全日客流分布比例表即可計算出全日分小時最大斷面客流量,如表3所示,某天的客流計劃初步確定,為后期行車計劃的編制提供一定的基礎。
4 結論
客流計劃對于行車組織具有重要的意義,技術人員根據客流計劃對列車運行圖峰期時段進行劃分設置,并合理安排列車編組數、列車運行列數,作為開行不同形式運行方案的主要依據。本文在OD客流的基礎上,探討了客流計劃的編制與具體運用,為合理安排地鐵行車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史小薇,劉煒.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第2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
[2]候雯.斷面客流分析在全日行車計劃編制中的實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6,6(7):1342-1343.
[3]李俊輝,郭英明等.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
[4]沈景炎.線路客流預測分析與運營組織設計[J].都市快軌交通.2007,2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