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慶 吳婷
摘 要:廣東省是我國制造大省,近年來廣東省制造業發展面臨困境,而制造業服務化為制造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要正確認識制造業服務化的效果,就要采取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法。基于平衡計分卡理論構建了制造業服務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介紹了績效指標評分方法以及如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可以得出績效綜合評分,為績效反饋提供參考,進而調整制造業服務化的戰略目標,希望能為廣東省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升級提供指導。
關鍵詞:制造業服務化;績效評價;平衡計分卡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04
1 引言
廣東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也是制造大省,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拉動廣東經濟的增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也促使廣東省經濟水平一直處于我國前列。然而,近年來廣東省制造業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是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消費市場表現疲軟,導致訂單減少、產能過剩,對以出口為主的制造企業影響更為明顯;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廣東省很多制造企業主要從事的是組裝加工這種低附加值的活動,而研發、設計等附加值更高的活動被其他國家控制;三是原材料、能源、人工等經營成本都在上漲,同時,隨著其他地區的就業機會以及福利待遇的增長,廣東省的外來務工人員數量逐年減少,廣東省還面臨“用工荒”的問題;四是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由于以前不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導致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資源快速消耗,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這些問題都在制約著廣東省制造業的發展,廣東省制造業亟須轉型升級,為促進廣東省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制造業服務化是當今的一個研究熱點,有利于促進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發展,Vandermerwe和Rada(1988)認為制造業企業可以通過增加服務來增加價值,開展服務化經營,即由單純向消費者提供產品轉變為提供“產品+服務包”。廣東省根據市場變化規律,近年來在著力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如2013年頒布的《廣東省生產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在發展目標部分提出,要實現生產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制造業企業在服務化過程中,可能存在著“服務悖論”的現象,即服務化的結果非但不能有效提升企業績效,甚至會導致企業喪失之前的競爭優勢。因此有必要對制造業服務化對于制造業企業的績效影響進行科學的評價,從而正確的反映服務化的效果,為制造業企業合理制定決策提供依據。
2 制造業服務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關于績效評價的方法,在信息化程度低的工業時代主要是通過財務方面的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績效,較有代表性的有“杜邦財務分析法”、“EVA分析法”等,這些方法能夠通過財務指標以量化的形式直接反映企業的財務水平,而財務方面的狀況是企業主要關心的,但這些方法存在著過分重視短期利益、滯后性、忽視無形資產價值等缺陷,不能全面評價企業的績效水平。
如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信息傳遞更加迅速,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更快,企業需要更加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法進行全面評價。卡普蘭和諾頓(1992)提出的平衡計分卡模型,通過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來綜合評價企業的績效,這四個方面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學習與成長因素可以優化內部運營,內部運營得到優化可以提升客戶的消費體驗,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留住了客戶就占據了市場,最終提高企業的銷售收入,有利于企業財務水平得到提升。平衡計分卡克服了單純依靠財務指標評價企業績效的諸多缺陷,通過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有助于企業全面認知自身狀況。
對制造業服務化進行績效評價,需要對制造業服務化的戰略目標深刻理解,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現狀來構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基于平衡計分卡理論,同時,我國提出要由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廣東省要由制造大省轉變為制造強省,必須要增強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因此將技術創新納入到制造業服務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構建制造業服務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下。
2.1 財務評價指標
財務指標是企業績效評價的核心,制造業服務化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實現企業經濟水平的增長,這反映了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程度和盈利能力,財務方面的指標主要包括營業收入、銷售增長率、資產負債率、銷售利潤率、資本收益率、EVA指標、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成本費用等。
2.2 客戶評價指標
客戶指標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客戶是企業收入的來源,企業間的競爭本質上是對客戶的競爭,擁有客戶才能占據市場,制造業服務化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為客戶提供服務來留住客戶,客戶方面的指標主要包括客戶盈利率、客戶滿意度、客戶忠誠度、服務效率、品牌認知度、客戶開發率、合同取消數、市場增長率、市場份額等。
2.3 內部運營評價指標
內部運營指標反映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企業應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優化內部運營流程,提升企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內部運營指標主要包括存貨周轉率、產品及時交貨率、產品服務流程、產品生產周期、流動資產周轉率、產品合格率、總資產周轉率、生產能力利用率等。
2.4 學習與成長評價指標
學習與成長指標反映企業的人力資源水平,是企業為實現長期發展而進行的投資,在如今知識經濟時代顯得更加重要,學習與成長指標主要包括員工的培訓次數、培訓費用、離職率、保持率、知識水平、滿意度、素質、協作程度等。
2.5 技術創新評價指標
技術創新指標反映企業的創新能力,技術水平要求高的活動一般其附加價值也高,制造業企業需通過技術創新由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這對于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積極意義,技術創新指標主要包括專利申請數量、專利增長率、新產品銷售量、產品創新水平、研發費用等。
3 績效指標評分方法選擇及指標權重的確定
由于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包含了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因此對各項績效指標需根據其特點采取不同方法進行評分,主要有如下五種:
(1)系數斜線法。按照完成的目標百分比計算得分,即將實際值與目標值相除。
(2)階梯法。將結果分為幾個區間,每個區間范圍設置不同分值。
(3)加減分法。根據指標情況設定加分扣分標準,按實際情況進行加分扣分。
(4)分級評分法。根據指標評價等級設置相應的分值。
(5)專家打分法。專家依靠自身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對指標的實際情況進行打分。
對指標權重的確定可采取九級標度法和德爾菲法相結合的方式,先用九級標度法構造指標相對重要性評價矩陣,再使用德爾菲法邀請相關專家進行打分,打分過程中如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可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以得分次數最多的為標準,接著算出各指標的權重,最后根據各指標的得分和權重算出綜合評分,即為本次績效評價得分。
4 結束語
制造業服務化績效評價結果反映服務化對制造業企業績效的影響,有利于管理者認清企業的績效水平和發展狀況。制造業企業的管理者應根據績效評價結果與相關人員進行反饋和溝通,在本次績效評價的結果上,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特點制定新的戰略目標和績效計劃,穩步推進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王榮.基于平衡記分卡的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績效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7):132.
[2]李國剛,陳禹圻,張咪,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制造業企業服務化程度對績效影響評價研究[J].價值工程,2018,37(34):85-87.
[3]梁碧云.廣東省制造業服務化程度與績效關系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