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說敘事文本中,敘事視角一直以來都是最先被讀者所感知的,而同時它也是研究中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蕭紅的《呼蘭河傳》是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所寫的自傳體小說,以一個孩童的好奇心敘述著自己的所見所聞,關注底層大眾的平凡生活和普通人民的生存情境,描繪出呼蘭河這個大舞臺中上演的一場場悲歡離合的故事。本文擬從兒童視角的關注和選擇,兒童視角與成人視角的融合,以及兒童視角使文章充滿散文化和詩化這三個方面來闡釋這部作品的兒童敘述視角。
關鍵詞:兒童敘事 《呼蘭河傳》 敘述視角
《呼蘭河傳》以呼蘭河為背景,用兒童敘述視角講述作者孩童時期的喜怒哀樂,描寫生活在東北土地上貧苦大眾的故事。蕭紅作為女性作家因其自身性別意識與兒童的親密聯系,再加上對童年的眷戀和懷舊心理,因此選擇兒童視角來敘述小說故事。這樣一種兒童敘事小說通過童眸觀察成人世界,展示出不同、別樣的生命情境,呈現出雙重敘事視角,帶有陌生化的敘述色彩,打造出小說散文化和詩化的特點,從而使人感悟到兒童視角所表達的獨特美學意蘊和創作意義。
一、兒童視角的關注和選擇
女性作家出于性別意識,和兒童有著天然的親密聯系。不論是從客觀上作為母親的角色,還是從心理上女性較為細膩敏感的性格,導致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對童年時期的感悟更深,更容易流露出對兒童的關注,更能體會到兒童的所見所感。同時,童年的經歷對于作家創作兒童視角小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蕭紅來說,童年時期成了她生命中的底色,也成為她創作的原型。蕭紅孤獨無助的童年生活,使其在《呼蘭河傳》中深深地表現出悲涼的生命基調。蕭紅的一生奔波憔悴,對生命本體的體驗具有深刻印象,于是想念和懷戀自己的童年時代,懷舊心理啟動,關于童年的記憶因此浮現在腦海。由于以上種種原因,加之《呼蘭河傳》為自傳,色彩強烈的兒童視角文本就更加明顯。蕭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回溯自己的童年,同時也引領讀者回望她的成長道路,審視她的童年。
二、兒童視角與成人視角的融合
《呼蘭河傳》采用回溯性的敘事方式描寫童年時期的人物事件,自然而然就會運用兒童視角,用小孩子質樸童真的口氣為我們講述一件件成人世界的故事,用兒童心理體悟人世百態。然而僅僅運用兒童視角是無法達到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學高度的,成人視角的轉折、交替和穿插又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層次的社會文化底蘊魅力。在《呼蘭河傳》中,蕭紅一次又一次地用兒童的語氣描繪童年時期的后花園,并且用自由天真的語氣展現了孩子的天性。同時,文章中時隱時現的成人視角,不斷超越兒童視野,用成人的理性跨越和駕馭沉重的社會思考。
蕭紅用隱蔽的成人聲音表達出故鄉人的冷漠、麻木、無知、迷信,用冷寂的筆調緩緩道出對弱者的真誠關注和深切同情。成人世界和兒童世界的交叉、互補、重疊,使得敘事空間富有張力,形成冷清與熱誠,成熟與天真,理智與懵懂間的對比、碰撞和組接,拓展了敘事空間,完成一個內蘊豐富的故事。
三、兒童視角充滿散文化和詩化
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對兒童視角的運用,使作品呈現出的事物都具有兒童的思維特征。兒童思維下事物表達直觀、感性且邏輯不明、畫面感充足、情節結構淡化,這就使得小說的散文化傾向鮮明。蕭紅在具體的人、景、物的描寫中,又加入詩的意蘊,開拓了文學境界,使得《呼蘭河傳》在充滿散文化特點的同時,又富有詩化的韻味。在《呼蘭河傳》中時時可以看到風俗畫般的東北農村自然風光,比如治病救人的跳大神、熱鬧非凡的放河燈、大寫龍王爺野臺子戲等,尤其在“野臺子戲”一節,蕭紅詳盡地描述了怎樣搭臺子戲,如何演奏,臺下觀眾的反應,直接給讀者呈現出一幅充滿鄉土氣息且熱鬧和諧的畫面。在《呼蘭河傳》的第四章中,反復出現的句子就是“我家是荒涼的”,每次都是出現在每一節的首句,構成一種循環反復的手法,營造出荒涼破敗的意境。這樣反復出現的表達方式,正是兒童敘事策略所帶來的,兒童思維和小說敘事的融合使得小說的詩化特點更加明顯。
四、結語
蕭紅作為女性作家,和兒童有著天然的連接,童年的回憶為蕭紅帶來內心的慰藉,于是蕭紅在《呼蘭河傳》中以兒童視角敘述文本,追尋童年往事與記憶。在享受天真的童年時,又充斥著對人性的刻畫、人生的描述及社會的描寫,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彌漫著哲思和詩情、哀傷和悲涼的童年世界,窺探到成人世界的麻木愚昧。《呼蘭河傳》的兒童視角創造出一種小說散文化詩化的新型結構,給讀者帶來了美的閱讀體驗,在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學價值和創作意義。
參考文獻:
[1]蕭紅.蕭紅文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
[2]王璐姝.論蕭紅的兒童書寫[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3]陳云燕.當代女性作家兒童視角小說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4]潘映希.蕭紅小說的兒童敘事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6.
[5]嚴曉馳.《呼蘭河傳》和《城南舊事》在女童視角下的比較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2015.
(作者簡介:王改,女,延安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