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瑋 劉宇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各種各樣的改變,不斷接受著世界各國的文化。日本的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夠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得到廣泛傳播,是因為其經濟發(fā)達,制作水準高,市場規(guī)模較大,在文化產業(yè)方面占據優(yōu)勢。得益于網絡的宣傳,以日系流行文化作為品牌主打的電子雜志,在亞洲乃至世界范圍內都有著極大的市場。
關鍵詞:日系流行文化 電子雜志 電子化發(fā)展
一、電子雜志的興起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子雜志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并受年輕人的喜愛。電子雜志與傳統(tǒng)雜志的主要功能是相同的,對于廣大讀者而言,是提供閱讀;對于媒體而言,是傳播新聞。而對比傳統(tǒng)雜志,電子雜志卻有著一些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材料上,紙質版雜志不易保存,容易造成污染,不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而電子雜志更加環(huán)保。在運營成本上,傳統(tǒng)的方法印制成本和發(fā)行投遞成本較高,也花費更多時間。在用戶體驗上,電子雜志的快速、便捷、無國界讓人們隨時隨地自由閱讀,或是在咖啡廳關注巴黎時裝周的最新動態(tài),或是在地鐵站閱覽城市的實時新聞。電子雜志的交互性特征是其有別于傳統(tǒng)雜志最重要的特征。如同貼吧、微博的互動,讀者與作者的互動,讀者與讀者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讀者可以深度感受雜志的內涵。作者能通過讀者的反應判斷市場的趨勢、讀者的喜好。在廣告投放上,通過互動可以讓讀者更加容易接受廣告。
二、日系流行文化
(一)流行文化的定義
流行文化是一種被許多人廣泛接受的文化形式。流行文化的基礎以商品經濟為主,載體則借助大眾傳媒,主要目的是娛樂,以流行趣味為引導,包括服飾文化、消費文化、休閑文化、奢侈文化、物質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位、都市文化、亞文化、大眾文化以及群眾文化等。因為流行文化的娛樂性質能給各階層帶來輕松愉快的感覺,因此,流行文化不僅受年輕人的追捧,還受廣大網民的關注和喜愛。當今社會的快節(jié)奏越來越讓人感到壓抑,沒能有娛樂的閑暇。然而高效率的工作是需要勞逸結合的,為了釋放生活的重負,大家都需要一些休閑的調味劑。
(二)日系流行文化的傳播
日系流行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日本的森系、原宿風服飾及獨特的古裝,風靡全球的動漫和COSPLAY,思想獨特的現代文學作品,旋律輕快的J-Pop音樂,清新自然的日本美妝等等。日本并沒有在最初就具有將文化和產業(yè)結合起來的意識,而是在二戰(zhàn)后,一些年輕人逐漸具有了文化和反文化意識。二戰(zhàn)后經濟高速發(fā)展,年輕人開始崇尚自由與獨立,在物質滿足的基礎上開始注重精神追求。例如日本的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較早,現如今已高度發(fā)達,走在世界領先水平;日本被譽為“動漫王國”,一度席卷全球,如今動漫產業(yè)已經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yè)。網絡的發(fā)展更是給予“御宅族”更大的探索空間,年輕的設計師開始跨界合作,時尚與游戲、運動與家具,各類品牌的聯名款甚是火爆。
日系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夠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廣泛傳播,一是由于其經濟發(fā)達,制作水準高,市場規(guī)模相對較大,在文化產業(yè)方面占據優(yōu)勢;二是信息化對外來文化的流入有著直接的影響。衛(wèi)星傳播、互聯網的發(fā)達使得由音樂、游戲、動畫等要素構成的信息產物的獲得變得更加容易起來,人們對各種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加,海外的信息自然就會補充進來;三是日本為推動流行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guī)。
(三)日系流行文化的品牌效應
亞洲是受日本流行文化影響最深的地區(qū)。在香港和臺灣等地,日本歌星安室奈美惠、Aimer、米津玄師等的音樂響遍大街小巷。日本明星石原里美、菅田將暉、山崎賢人等主演的電視劇更是口碑爆棚,同時由明星效應帶動的時尚雜志也深受讀者喜愛。COSPLAY文化最火爆的國家就是日本,但目前社會全球化程度非常高,COSPLAY作為動漫文化的附屬產物,在世界范圍內備受青少年動漫迷的青睞。
2004年11月,日本曾提出:“要有機開展產業(yè)立國、信息立國、文化立國、環(huán)境立國,讓它們成為展現這個富有魅力的觀光立國的國家印象。”因此,眾多富有魅力的日本元素在日本的各個角落開始傳播。充滿90后情懷的《火影忍者》,治愈了脆弱心靈的宮崎駿系列,陪伴了一代人童年的任天堂游戲,快時尚品牌中的總價比之王優(yōu)衣庫,設計簡約獨立的無印良品等等,日本品牌已經在無形之中開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三、日系流行文化電子雜志App的設計愿景
目前,中國還沒有出現一本旗艦性的電子雜志可以和傳統(tǒng)紙質雜志相抗衡,電子雜志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然而廣告商已經開始關注電子雜志,對其獨特的表現形式興趣高漲。另外,電子雜志正在成為風險投資商的新寵,引發(fā)這股熱潮的則是電子雜志內容的提供商和發(fā)行平臺。近年來,日系流行文化發(fā)展迅速,日本文化除了在動漫界獨領風騷,更是亞洲時尚的風向標。日系流行服飾的風格走向,影響著東亞地區(qū)乃至全球的流行趨勢。目前,日本街頭大多流行的是可愛性感風,各個商家跟風地生產動漫和日劇主題服飾,日本年輕人穿著時尚大方,審美觀念領先于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
為什么日本文化能受到廣泛歡迎呢?很大程度上來說,這來源于日本文化的多重性和日本國民的包容性。以日常生活為例,日本人將外語的發(fā)音用對應的片假名來表示,形成外來語;日本人曾借鑒中國古代的漢服,衍生出日本古代的和服,而現代的便裝正是欣然接受西方洋裝的體現;日本古典建筑中的園林和寺院,著名的金閣寺和平等院等吸收和改良了中國唐宋時期的風格,而著名的日本東京站則借鑒了歐洲建筑風格的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日本對外來文化吸收融合的同時,也保護自身傳統(tǒng)文化,豐富本族文化,這樣便為日本成為文化輸出大國打下了基礎。日本正從工業(yè)社會向生產這種流行文化的社會轉型,其流行文化的輸出在帶動日本經濟恢復、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受到世界的認同。
四、結語
哪里有興趣哪里便產生流行,大多數人共同感興趣的事物,也無形中產生商機,同時出現了生產文化商品的企業(yè),由此形成文化產業(yè)鏈。因此,電子雜志結合日系品牌,基于日系流行文化創(chuàng)建一個可互動分享、為年輕人量身定制的電子雜志App。通過App幫助合作企業(yè)推廣品牌形象,對其旗下產品進行快速推銷,也能夠幫助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準確傳達自己的心情和態(tài)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宋冠純.淺談日本流行文化傳播及對中國的啟示[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七)[C].北京: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7:2.
[2]楊紅燕.論電子雜志的媒體特征[J].藝術科技,2017(10).
[3]余致遠.輝煌與式微:東亞流行文化產生的背景、影響及其啟示——以日本動漫、中國香港電影、韓國時尚為例[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01).
[4]劉婷.日本文化產業(yè)戰(zhàn)略對我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啟示[J].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2014(33).
[5]王舒,夏維肖.淺析日本流行文化對中國青少年消費傾向的影響[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資助項目“日系流行文化電子雜志APP設計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810202024)。
(作者簡介:黃瑋,女,通化師范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日語;劉宇<通訊作者>,女,通化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日語教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