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和戲劇是經過提煉、組織、美化、升華的藝術。特別是在幼兒戲劇表演中,舞蹈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幼兒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受生理和閱歷的影響,發展得比較緩慢。而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其模仿能力也十分強。所以,當語言文字或者其他藝術表現手段難以表現幼兒精神世界——細膩的感情、深刻的想法、鮮明的個性和自然、人類及自身內在的矛盾沖突等一系列問題時,我們便可以通過編排一段帶有特定意義的舞蹈,借助舞蹈背景音樂、舞蹈服飾、道具等來表達幼兒的情緒,幼兒戲劇與舞蹈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關鍵詞:幼兒 戲劇 舞蹈
戲劇是以角色表演為中心,通過演員扮演角色,運用動作表演故事情節來反映社會生活、刻畫人物形象的舞臺藝術。它是一種綜合性藝術,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造型、燈光、服飾等各種藝術成分,通過視覺和聽覺給人們享受和啟迪。從戲劇觀眾的年齡層面上看,將戲劇分為成人戲劇和兒童戲劇(幼兒戲劇)。幼兒戲劇主要以3~6歲的幼兒為接受對象,以人物對話為主,輔以動作等手段進行舞臺表演,供幼兒觀看或直接參與表演。幼兒戲劇的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就不同。
我國幼兒戲劇發展至今已經歷了近百年的時間,在幾代藝術家的不懈努力下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果,而當下的幼兒戲劇也牢牢占據著幼兒的視野。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幼兒戲劇的觀看人次以每年11%的速度在增長,幼兒戲劇占幼兒的娛樂活動比重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幼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我國開放二胎政策,幼兒人數將繼續增加,幼兒戲劇的需求也會逐漸擴大。根據最新數據顯示,近五年里,在幼兒戲劇需求不斷擴大的市場背景下,已經出現許多幼兒劇院,幼兒戲劇也越來越受歡迎,活躍度持續增長。
經過對多個幼兒園的調研發現,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特征來看,各大幼兒園的戲劇活動安排得很科學,大部分是以幼兒歌舞劇為主。幼兒可以作為觀眾進入劇場,觀看一出戲劇演出,有專業的導演、燈光師、舞美、演員等精心編排的戲劇節目,比方說《彼得·潘》《八仙過海》《西游記》這樣的傳統故事。通過觀看演出,幼兒不但享受了戲劇藝術帶給他們審美上的愉悅,還能獲得故事給他帶來的啟發和教育。
讓幼兒直接充當角色,在學校、社區、戲劇教育的機構,教師作為一個啟發者,給予幼兒一個情境,比如說你是白雪公主,在漆黑的森林里迷路了該怎么辦?根據幼兒的個性,他們會有不同的反映,會做出不同的判斷,有的幼兒會大哭大叫,有的幼兒會保持沉默不敢發出聲音,有的幼兒會去尋求各種幫助,等等。最后教師作為教育的引導者,給幼兒優化方案供孩子們思考延伸。幼兒的種種表現已經不是一個故事情境那么簡單了,而是一個社會層面上的關系,如果以后幼兒在街上真的走丟了,他們可能就有經驗去尋求別人的幫助,也知道如何跟人交流和溝通獲取幫助。大家也可以相互討論,通過戲劇演繹的方式去獲得一個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所以幼兒的戲劇教育也是一樣,他們會在戲劇演繹的情境中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大部分的幼兒戲劇活動由教師引導,并且共同參與,為了幼兒的安全起見,對于難度比較大的表演一般由教師完成,所以最重要的是舞蹈肢體語言和動作。舞蹈在幼兒戲劇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簡單的說和唱不足以表達強烈情感的時候,舞蹈就不只是幼兒戲劇表演中的點綴和陪襯了,也不是串聯上演的獨立節目,而是成為推進情節發展、激發矛盾沖突、塑造人物個性、展示角色內心情感的主要手段。在幼兒戲劇活動中,舞蹈的各種身段、造型姿態,都源自生活,是生活動作的提煉、加工、夸張與變形,是生活動作的規范化、節奏化和美化。幼兒成長過程中有許多美的人和事,但現實又是寬廣、繁雜的,而刪繁就簡,以少勝多,以虛代實和虛實結合,就成了舞蹈剪裁并重塑幼兒戲劇的獨特方法。
舞蹈在幼兒戲劇里的藝術魅力還在于,它對幼兒審美期待的滿足。幼兒在戲劇欣賞和戲劇表演活動中,因年幼無知,很多時候無法用語言傳情達意,更多的是視覺期待,如希望看到優美的風姿,難忘的記憶,驚險、激烈的搏斗,而這一切都能使幼兒在舞蹈技藝中得到滿足。
在幼兒戲劇活動中,我們一定要注重幼兒舞蹈表演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以舞蹈的要求多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
參考文獻:
[1]王釗.幼兒園大班教育戲劇課程的實踐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2]劉寧.大班幼兒戲劇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7.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活動課程的開發研究”(項目編號:XJK19CZY116)。
(作者簡介:王文玲,女,本科,湖南省益陽師范學校,研究方向:音樂、舞蹈)(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