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人們對于群眾文化的需求也在日漸提升,這就使得群眾文化工作者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更為嚴苛的要求。因此,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作風建設,從而為廣大群眾提供優(yōu)良的文化服務。
關鍵詞:群眾文化工作者 理論學習 作風
一、新時期對群眾文化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由群眾文化工作的性質所決定,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滿足一個合格公民、合格“文化人”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與此同時,還需要樹立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在日常的工作當中,必須一直保有高度的積極性、熱情度,自動自覺地為廣大群眾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
(二)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
群眾文化工作者要想在實際工作中成為一名合格的組織者、傳播者以及實踐者,就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等來得以實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東西方文化呈現出了相互融合、碰撞,精髓文化與糟粕文化之間激烈撞擊的發(fā)展狀態(tài),這就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
(三)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yǎng)
在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主要具有廣泛性、復雜性等特點。由于群眾文化活動面對的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受到年齡、職業(yè)以及愛好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對文化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具備多方面能力,不僅要在表達、創(chuàng)新、溝通協調以及組織等方面具有較強的能力,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遇到挫折時,能夠百折不撓;在面對困難時,能夠做到迎難而上。在實際的工作中,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健康的工作心態(tài),進而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文化服務。
二、新時期加強群眾文化工作者理論學習與作風建設的相應對策
(一)加強理論學習的相應對策
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加強政治思想、心理健康、職業(yè)道德以及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學習,進而使其能夠在整體素質上得到有效的提升。這就需要相關部門采取相應的措施,使理論學習更加具有成效。
首先,始終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從事群眾文化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極強的群眾基礎,必須與群眾實際生活建立起密切聯系。例如在開展理論學習的過程中,相關組織者必須充分結合學習者的實際工作情況,針對他們所存在的個體差異性與整體性進行全面綜合的考慮。并且要根據實際的學習狀況,進而對理論學習內容不斷地更新。只有這樣才能使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踐當中。
其次,采取多元化的理論學習形式。在信息化日益發(fā)展進步的形勢下,群眾文化理論學習的開展,也必須充分地運用互聯網、多媒體等先進技術,使理論學習方式得到不斷的豐富。例如相關部門在開展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借助電子郵件的形式將相關的學習內容以郵件的方式發(fā)送到學習者的郵箱里,這樣對于那些抽不出時間來參加集體學習的工作人員極為有利,讓他們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在網上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布相關學習內容,讓他們可以自主學習。
(二)加強作風建設的相應對策
首先,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充分了解當前的民意民生,與群眾建立密切的聯系。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自覺地到生活及群眾中去學習。除此之外,還必須處理好與廣大群眾的關系,以人們的實際需求作為主要導向,對于工作的相關內容、服務的主要對象要有明確的認識。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必須以滿足廣大群眾的切實需求為出發(fā)點,確保群眾文化工作真正地實現群眾性。
其次,在組織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者要盡最大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平等以及積極的活動氛圍,在活動形式以及內容上要更加豐富多樣,在遵循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同時,也要注重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另外,作為群眾文化工作者,需要對不同風格、觀念的群眾文化活動進行有效的借鑒,取彼之長補己之短,進行優(yōu)勢互補,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群眾文化工作得到全面、穩(wěn)定的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加強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理論學習及作風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廣大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相關部門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使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理論學習以及作風建設得到顯著的增強,從而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文化服務,并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
參考文獻:
[1]李艷秋.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者理論學習及作風的加強[J].大眾文藝,2017(15).
[2]柯維群,王鳴剛.關于新時代文化工作者綜合素質的探討[J].甘肅科技,2010(04).
[3]郭驪.如何做好新時期的群文工作者[J].大眾文藝,2011(15).
(作者簡介:李淑范,女,本科,松原市寧江區(qū)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理論)(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