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作經歷、創作成果、創作影響來論,其實大成是早該出書的了,至少可以出一本散文集、詩集、書法作品集什么的,可是時至今日,大成并沒有出版一本書,這不免讓人變得心緒復雜。首先,替大成遺憾,憑著大成的才情、文字功底、作品數量、社會人脈,休說出一本書,就是出個五本八本,又是如何難的事情?同時,也不禁對大成充滿了敬意,顯然,大成不是一個很隨意的人,不是一個對文字沒有敬畏的人,不是一個拿寫作當玩笑的人……這會兒的大成,雖然還沒有一本書出來,可是,我覺得他的文學操守、文學精神、文學信仰,是一些人無法比肩的。
說來,和大成相識已有十幾年了。
記得是在一個什么作品研討會上,那些與會的文友們大都慷慨激昂,口若懸河,有的大談社會、人生、文學;有的大講創作實踐感受;有的則劍走偏鋒,針砭文壇時弊;還有的王婆賣瓜,自我欣賞,轉著圈兒兜售自己……會場角落處,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漢子在那里凝神傾聽,還不時地在本子上記錄著什么,他那份專注認真的神情,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問身旁的人,這人是誰?人家告訴我,他叫潘大成,朝陽區一個街道辦主任。“街道辦主任,搞文學?”我一臉的疑惑。“真的,他人特好,詩、散文也寫得特棒?!比思腋嬖V我。我還是不怎么相信,街道辦主任,何等的忙差,哪還有心思搞文學呀!莫非作秀?會議休息時,我們握了手,相識了,握手的瞬間,他那真摯的眼眸、木訥的嘴巴和粗糲的手掌一下子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從那刻開始我就從心中認定,大成,是個可遇不可求的朋友。
以后,和他交往便多了起來,知曉了大成的一些經歷,知道他是一名優秀的基層干部,由于工作出色,被派往西藏掛職鍛煉,在日喀則市定結縣擔任計劃經濟委員會主任。兩年的高原生活磨煉了他的意志,凈化了他的靈魂,豐富了他的人生,但也給他的心肺造成了損傷,至今,他還常常胸悶氣短……
我還知道,現在的大成在朝陽區委統戰部擔任著領導職務,業余時間寫詩、寫散文、寫書法,還幫助文友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住房的困難,就業的困難,子女入學的困難,柴米油鹽的困難……
如今,我又知曉了一個和大成創作有關的好消息,他的第一部詩集《高原情》將要出版了。
據大成本人講,他這部詩集《高原情》是在離開西藏十四年后創作的,創作的時間前后加起來還不到兩個月,很有點一氣呵成的味道。
我十分有幸先睹為快,看著他這部飄散墨香將要付梓的書稿,激動的心緒和詩人描摹高原的心緒一樣,難以平復。我敢肯定地說,這是詩人一次最動情的書寫,最忘我的書寫,最奮不顧身的書寫,最刻骨銘心的書寫……如果,將大成以前的作品,比作叮咚泉水、小河淌水,那么這部深沉厚重的《高原情》,就是大河奔流,大江東去……
粗略品讀詩集《高原情》,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藝術特征:
一、地域性書寫
地域,是藝術作品生命底色的重要依托,從??思{《喧囂與騷動》到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從陳忠實的《白鹿原》到莫言的《紅高粱》……哪一部偉大的作品,不是以地域的血脈貫通著藝術生命?同樣,大成的詩作《高原情》,也有著同樣的藝術氣韻,他的每一滴筆墨都聯結著雪域高原,都聯結著青稞糌粑。如《幾腳橋的風》:“雪山冰川/都是水的變種/西藏最不缺的是水/多變的物態/……朋曲河披星戴月/那美麗的景色應歸功于風/無論是遠方的土林/還是近處的沙丘彩虹/都是因風而成”;《薩爾橋垂釣》:“……有人曾問我/你喜歡釣魚嗎/那就上薩爾鄉吧/那里有座橋/叫薩爾橋/橋下有一條河/就是葉如藏布河”;《薩嘎是個可愛的地方》:“加加鎮可謂繁華/薩嘎縣的駐地/一個可愛的地方/這個南依喜馬拉雅/背靠岡底斯山的小鎮/猶如一顆星辰/閃亮在雪域高原上……”;《我來日屋鎮是那年七月》:“那年七月/我來日屋/4700米的海拔/聽起來有些可怕/此行猶如高原探險/我還是要堅持來看看/……”。正是這濃郁的“幾腳橋、薩爾橋、薩嘎、日屋”等地域性書寫,拓展了作品的藝術空間,增進了作品的藝術氛圍,強化詩性表達的力量,使詩作在審美的階梯上又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閱讀這樣的詩篇,我們目光觸摸到的,絕不僅僅是美麗的文字、詩行,而是文字背后雄渾的山川,壯美的江河。
二、民族性書寫
所謂民族性,是指作品中所反映的民族生活,表現的民族的意識和氣質,體現的民族風格和特征。大成詩作中的藏族同胞,不論是男人女人,還是老人孩子,不論是何種職業……無不閃爍著高原地帶人性耀眼的光澤,無不彰顯著雪域冰川大善神奇的力量。他們勇敢、機智、質樸、善良、吃苦、耐勞,在空氣最稀薄的天地間,在生存最艱辛的天地間,演繹著人間童話,創造著生活史詩……如《我的南木老兄》:“南木加/我最先認識的藏族老兄/一個給食堂挑水的伙夫……/他長著一雙鷹的眼睛/……我居住的小院有一塊空地/地面全是石頭/沒有家鄉的沃土和墑情/要想種點青稞……根本就沒有這個可能/在我小院的門口/忽然就多了兩樣東西/一堆黃土/一堆羊糞/好事突然襲來/像個天方夜譚/后來我才知道/這背土送糞的人/就是南木加老兄/我真的如愿以償/種上了一池青稞/不久小院就生長出了一片春色/那青稞可是瘋長著/是新生的一處風景/我想起了南木加/想起了這位藏族老兄/他讓我心存感激/心生感動……”。詩人鏡頭一樣的筆觸,蒙太奇一般的切換,通過一連串的細節選擇:小院、空地、石頭、黃土、羊糞、青稞、春色,將一個善良質樸的藏族兄弟描摹得活靈活現,觸手可及……這種白描式細致入微的描寫,對表達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心靈、民族品貌是大有裨益的。
三、心靈的書寫
所有的藝術創作,探究其本質,都是一種心靈的表達,心靈的展示,心靈的書寫。無論是洪鐘大呂之作《石頭記》,還是袖珍經典《靜夜思》……哪一個能離開心靈?無心的作品,還能稱得上作品么?大成的詩作《高原情》,就是一部從心靈中流淌出來的作品,如《踏上朝圣之路》:“……高原的橋有千萬座/每座橋都是朝圣的橋/高原的路有千萬條/每條路都是朝圣的路/那么朝圣的路/應該駛向何方/那是一條心路密碼/至今還沒有破譯的秘方/沒有走不通的路/沒有過不去的河/朝圣就是你向往的前程/就是對你虔誠的考量/……”;《雪山上的雄鷹》:“……不是天大地大/而是心里帶著傷痛/盡管我幾經沉浮/幾乎斷送了前程/但也不是宿命/即便浴火重生/我要感謝/高原的雪/高原的山/高原的冰/高原的風/還有高原的鷹/……”。如果僅從表層看,似乎寫的都是地域文化,宗教民俗:朝圣、天葬……但我們稍一品咂,就能感到詩人心靈的趨向,感到詩人心中那種大慈大悲、大善大愛,這種來自天地間的心靈表達,充滿著對人性的思索,對仁愛的考量,對靈魂的叩問……這對提升詩作美學高度、增強詩作的人性力量是大有益處的。
其實,大成詩作的藝術特色還有很多,比如情感的書寫、民俗的書寫、藝術的手段創新等等,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有時,想一想每日里忙忙碌碌的大成,著實對他有些敬佩。他是家中的頂梁柱,單位的領頭羊,文友中的操心人……平日里,雜亂的事情占去了他好多時光,讀書寫作,也只能在夜半時分的燈下進行。我敢肯定地說,他這部散發著雪域高原氣息的詩作《高原情》,一定是在大東北的某一隅夜色燈光下揮筆寫就的。
我堅信,大成只要保持住這份藝術初心,秉承自己的文學信念,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一撇一捺地做人,一筆一畫地寫作,他的文學未來、文學收獲,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一定會大成的。
春天了,我在這里真誠地祝愿著大成!
作者簡介:王長元,男,1959年出生于吉林省大安市(縣)大賚鎮。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文聯副主席、長春市作家協會主席。出版長篇小說1部,中短篇小說集5部,詩集1部(與人合著),專著1部(與人合著)。曾獲得首屆梁斌文學獎、中國網絡文學獎、東北文學獎、省政府長白山文藝獎等多種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