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這個概念。圍繞著“核心素養”這個課改理念,筆者所在的學校對這一理念在教材和教學中進行了初步地嘗試和探索。
筆者所在的江西師范大學附屬灣里實驗小學從一年級就開設了小學英語課程,選擇的教材是由龔亞夫在“多元目標英語課程”理念下,圍繞著英語教育與立德樹人的課題,主編的一套《新維度英語》的教材。這套教材從本校2017年9月創辦開始一直試用至今。這套教材相較于之前江西省所用的PEP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從語言學習方面來說,它將傳統的詞匯單獨割裂的教授變成語塊成片輸入,以實現學生在語言運用上的一個突破,其次就是這套教材它體現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在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個理念上,與傳統教材上相較而言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在教學目標上融合了“做人”與“做事”,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素質教育目標。
我們一直以來談到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龔亞夫指出,英語學習的價值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交流溝通,獲取信息;二是認知思維、發展心智,三是品格塑造,立德樹人。接下來,筆者就結合一直以來對于這套教材的教學和實踐中談幾點關于英語教育實現了立德樹人的感受。
一、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提高公民素養
前幾年,中國人出國旅游表現出來的不文明行為飽受詬病,各種不文明行為如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隨地吐痰,排隊插隊等,從另一方面也說明公民素養急需提高。在筆者教授的《新維度英語》第2冊中出現了大量公共場所的文明行為的主題。比如說第二單元“Wash your hands!”教授的關于廁所的文明行為,告訴學生上完廁所要沖廁所,要洗手,洗手的正確步驟等等。筆者也發現很多一年級的小學生,經常上完廁所不喜歡沖廁所或者忘記洗手。本單元我選擇了一個視頻歌曲“wash your hands”里面通過動畫生動地呈現了孩子們手上經常有很多的細菌,如果不注意正確的洗手會容易生病,從而教授正確的洗手的四個步驟“wet your hands,use soap, wash your hands, dry your hands”。在這個步驟突出強調了use soap, 因為很多小朋友洗手不喜歡打肥皂,筆者呈現了各種不同實物的肥皂,如固體皂,液體洗手液等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也通過實物操作正確的洗手步驟和讓學生上去演示,讓學生在“做中學”。后面通過采集一位學生在廁所的照片來教授上廁所的一系列文明行為,如上廁所先敲門 knock first, 上完廁所紙要丟垃圾桶,然后沖廁所flush the toilet.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由于在學生觀念中反復強化這些正確的文明行為,至少學生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公共場所的衛生間。從效果上來看,我在女廁所觀察到我們班級很多女生現在知道上廁所前先敲下門,確認是否有人,當然在上完廁所后雖然每位女生基本都能做到洗手,但是還是存在忘記沖廁所的現象,所以我覺得文明行為的培養也勢必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
除了第二單元的廁所文明行為,其他單元如第三元就涉及了學生在食堂用餐的一些文明禮儀,要先排隊get in line,耐心等候 wait your turn, 用餐時請降低音量 lower your voice. 另外第五單元講到了走廊文明行為hallway rules (走廊規則),一年級是學生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學生清楚了走廊上哪些行為才是文明的。就筆者的觀察,筆者發現一年級學生下課后喜歡從教室到上廁所的路上快速奔跑,追逐打鬧,這主要是由于學生關于走廊規則意識模糊造成的。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在這個走廊上的規則意識明顯加強了,當然也有少部分男生還是喜歡在走廊上瘋跑,但是我也觀察到很多其他同學會提醒和告訴老師這些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二、培養學生處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會遇到一些比較常見的突發問題,比如說第二冊中的第4單元,就打嗝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打嗝是我們日常生活都會經歷和碰到的問題,那么我們如果碰到自己或者身邊的朋友打嗝了,如何有效地幫助他們止住打嗝呢,這個單元通過短語的教授教會了學生很多種止住打嗝的方法,同時也根據不同的打嗝情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選擇最有效的止住打嗝的方法。比方說,輕微的打嗝,學生會覺得最方便快速的方法是喝水drink some water,如果是坐動車,正好車上有紙袋,如果喝水還沒有止住就可以用吹紙袋的方法,最后如果打嗝時間過長可能就是身體出了狀況,需要去看醫生解決ask a doctor for help.筆者在教授這個單元的時候,就是通過拍攝學生打嗝視頻,討論解決方案,一些實物演示的方法,教授這個止嗝的常見操作辦法。體現這個教材啟發學生思考,在做中學的特點。同樣,這一冊還講到了,在學校碰到碎玻璃該如何處理,也給出非??茖W的操作辦法。這些其實都是會發生在學校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問題,對于孩子們來說可能由于生活常識的缺乏,是一些突發狀況,但是通過課本英語的學習,他們不僅僅學習了語言,也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處理這些突發的事件。也是在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
三、培養學生情緒管理的能力和健康的思維方式
筆者在2017年暑期參加了新維度北京研討培訓中聽到了一個關于情緒管理的單元的課程。筆者覺得無論是作為學生還是老師,可能都非常需要這個情緒管理的能力。但是反觀筆者所接受的這么多年的英語學習生涯中,無論是初中,高中,大學,竟想不起來有任何關于告訴我們情緒管理的問題。其實對于任何不良的情緒,首先我們教會學生去觀察到它,然后去接納它,最后再想辦法去緩解或者解決生活中的不良情緒。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培養一種健康的思維方式,可能就可以幫助我們處理不良情緒。所以說,英語的學習,不再只是完成它工具性的目的,也可以幫助學生品格的塑造。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英語教育也在不斷的創新,而英語學科也可以通過自己課程的不斷改革從而去實現育人的目的。新維度的這套教材目前也在全國很多的地方試行,筆者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但是這套教材本身含有育人的功能,教師需要通過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實踐,去深入挖掘它的育人價值,結合多樣化創新性的教學形式,引導教學工作,從而去實現育人的目標。
【作者簡介】羅菲,江西師范大學附屬灣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