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 要: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發揮美術課程的特有功能,發掘學生創造潛能是非常有必要的。激發學生想象,重視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開拓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
關鍵詞:創造力;多媒體教學;思維
美術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美術活動是各種感官共同作用的、創造性較高的活動。對創造力的培養有著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希望通過美術課堂來獲得創造的靈感,進而激發自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美術課堂上培育同學們的創造力符合新課改對美術學科的本質要求。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美術教學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創造思路,激發學生想象,重視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美術學科與日常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如果要創作出富有個性的美術作品,那么前提就在于緊密結合生活。師生應當意識到日常生活才是美術創作的來源。教師應培養學生學會在平日的生活中捕捉自由創作的靈感。為此在培育創造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同學們觀察日常生活,從點滴的生活細節中提煉創作素材并且獲取靈感。這樣做有利于培育小學生良好的審美體會,善于發現平日生活蘊含的美好事物。
我們經常會發現,在兒童階段,孩子們的美術作品中有很多新穎、令人感動的創意,因為他們無拘無束??墒请S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作品中的創意越來越少,作業的水平甚至還停留在學齡前。因此在教學中針對這種現象應采用針對性訓練,打破思維定式,引導學生開啟發散性思維,讓學生的創造性想象獲得一種邏輯性線索,從而產生豐富的聯想。
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利用發散思維講行藝術創造并非易事。提高學生創新意識,應先訓練學生對周圍事物有意觀察,腦子里儲存的信息量大了,在創造作品時,才會有豐富多彩的內容。如果圖像貯存少,畫面自然會無序空洞,如何能談上創造呢?例如,教師在指引小學生創作繪畫時,首先要讓同學們留心觀察,體會并且感受各種景物特征。在獲得親身感悟的基礎上,小學生就可以把自身感受濃縮為繪畫作品,同時也融入了真切情感。在觀察真實生活的過程中,教師更應當指引同學們調用多感官來體會生活及內心的微妙感情。在積累繪畫素材的基礎上,運用自由創造的方式抒發情感。
二、創造課堂意境,合理使用多媒體,開拓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
美術課堂不能缺乏創造意境,教師如果能創造自由的課堂意境,那么就能在最大限度內激發聯想與創造力。從現階段來看,多媒體已經逐步融入了新時期的美術課堂,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手段和方式來激發想象力,讓小學生迅速融入生動的課堂意境中。多媒體進入課堂不僅使教學更具靈活性、創造性,而且將帶來學習方式的轉變,它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變教學方式方面有重要地位。對美術教學來說,充分地應用多媒體,可以使圖像、動畫、影像教材更生動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美升級為動態美,將教材中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因素,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趣味性的課堂意境中,小學生將會更容易發揮創造力,擺脫美術思維的局限。例如教師在講授關于素描的基本知識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同學們演示優美的素描作品,進而創造富于想象力的課堂氛圍。
三、鼓勵自主探究,改進評價方法,保持學生創造熱情
在小學階段中,某些小學生表現出豐富創造力,然而另一些學生卻習慣于模仿教師的行為,欠缺對于美術的創新能力。為了激發自由創造力,教師需要運用多樣的手段來鼓勵同學們大膽創作,突破創作中的思路局限。教師在為同學們演示美術創作思路時,最好不要全盤展示作畫的思路和內容,而是保留某些聯想的空間。同時,教師也應當尊重同學們在美術課上的主體位置,鼓勵大膽進行自由聯想和創造,把內心的深厚情感融于美術作品。
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發學生創造力,促進美術教學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教學中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可以采取分層評價。對優等生的作業,在表揚其創意的時候可以提出不足,幫他們“更上一層樓”;對中等生要肯定優點,提出改進意見,鼓勵其繼續完善創作;對作業有困難或有誤的學生,要對其過程及態度或想法等進行肯定。對任何一個學生,教師的態度都要誠懇,充滿信任,為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發展提供條件,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斷前進。
學生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但有時我們不一定能看懂并理解,所以作業完成后我們可讓學生把作品張貼在作業展示臺上,讓學生自己做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發現創造的價值。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對美的鑒賞能力。同時可以發揮學生的個性優勢,使學生作業出現多種結果,多種形式和風格。只有這樣才能轉變長期的模仿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欲望,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優勢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