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簡要地闡述了英語外來詞的兩種分類;然后敘述了在現代漢語中英語外來詞匯的總體發展特點,最后對英語外來詞對于現代漢語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夠通過本篇文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帶來些許借鑒意義,同時能夠更好促進我國文化的大交流和大融合,從而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的進步。
【關鍵詞】現代漢語;英語外來詞;延展性
【作者簡介】王媛(1987.09-),女,漢族,陜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和語篇分析等。
引言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與西方國家的經濟交流和人員往來日益頻繁,有大量的英語詞匯涌入我國。而這些新詞匯往往都帶有濃郁的時代特色,很難始終的按照最初的翻譯標準進行翻譯,也就促使了一些英語外來詞的新型翻譯方法。同時,這些英語外來詞又憑借強大的生命力,迅速在我國的生產和生活當中傳播開來。
一、 現代漢語中英語外來詞的分類
1. 音譯詞。現代漢語與英語之間的差異較大,所以在兩者之間有時往往很難找到完全相匹配的詞匯來進行相互的轉換,基于此種現象,也就逐漸地出現了音譯法這種翻譯方法。這種翻譯方法的應用非常廣泛,尤其是在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上,大多都采用這種翻譯方法,如: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迷你(mini)等等。而由這種方法翻譯過來的詞匯,就叫作音譯詞。這種翻譯方法帶有豐富的異國情調,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令翻譯變得更加簡單明了,如:沙龍(salon)、比基尼(bikini)等等。但是音譯法同樣有著些許不足之處,使用這種方法很難直接從字面意識了解到詞匯的實際意義,很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現象。例如:message一次,曾被譯為“馬殺雞”,現今被譯為按摩。
2. 意譯詞。所謂意譯法,就是在英語外來語在翻譯的過程中,根據詞匯原有的含義,加上漢語本身的詞匯構建方式,綜合而形成的一種翻譯方法。由這種方法翻譯而成的詞匯被稱為意譯詞,它綜合了音譯法的特點,并在其基礎上進行改進,彌補了音譯法望文生義的缺點。相較于音譯法,意譯詞最主要的優點就是能夠根據詞匯來推導出其含義,使其含義變得簡單明了,更加便于人們的交流和溝通。
3. 音譯雙關詞。這是綜合了音譯法和意譯法兩種方法最終組合而成的一種詞匯翻譯方法。它旨在兼顧音譯與意譯兩方面,從而形成更加準確的翻譯詞匯。這種翻譯方法具有以上兩種方法的特點,一方面保留了音譯法的異國腔調,另一方面也綜合了詞匯之間的內涵意義。具有相當的美學意味,是一種兩者兼顧的翻譯方法。例如:脫口秀(talkshow)、佳能(cannon)等等。
二、 現代漢語中英語外來詞的發展特點
1. 引用形式逐漸豐富。隨著英語外來詞匯的日漸增多,它的引用形式也變得逐漸豐富起來,進一步地推動了英語外來詞在我國的發展。直接引用外來詞匯,也被稱為借詞,一般指英語外來詞匯被直接引用,不經過任何翻譯加工處理。它大概包括三種類型:其一,英語原詞。例如:out(落伍)、taxi(出租車)、OK(好的)等等;其二,英語原詞的縮略式,例如:iPhone(蘋果手機)、IQ(智商)、CAO(藝術總監)等等;其三,英語縮略詞的混合形式,著其中包含著現代漢語、阿拉伯數字等多種語言元素,例如:X型腿、AA制、A貨等等。
2. 生活用語不斷增多。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英語外來詞匯也逐漸地融入到中國人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當中。在某些情況下,合理的運用英語外來詞匯可以更便捷地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這一特點在科學領域表現地尤為明顯。例如:聚氯乙烯(PVC)、U盤(可移動存儲式設備)、LED(發光二極管)等等。這些詞匯在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極大地方便了人類的交流,給人類的科學研究帶來極大的便利。尤其是計算機迅猛發展的近些年,由于計算機的系統升級換代速度過快,導致人類沒有過多的精力去為新系統進行命名,索性直接用Windows7、Windows8之類的名稱作為替代,既簡潔又一目了然。同時由于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逐漸加快,我國逐漸引進大量的進口產品,這集中表現在人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PC(個人電腦)、ATM(自助取款機)、瑜伽(Yoga)等等。
3. 網絡詞匯空前繁榮。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后,計算機的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截止到今天,幾乎每家每戶都對電腦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夠熟練的對其進行運用。隨之而來的,也是各種網絡流行詞匯的不斷出現,并且逐漸滲透到現實社會當中,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起來。現階段,網絡詞匯在年輕人的圈子中較為流行,因為尚處在青春期成長期的年輕人對于新鮮詞匯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與之相對的,由于自小接觸更多的網絡信息,也使得當今年輕人的英語水平相較于上一輩的英語水平更加優秀。所以,大量的網絡新鮮詞匯也正是出自當代年輕人之手。這些新詞匯既有現代漢語的文化內涵,又包含了新一代年輕人對于新生活和新事物的向往,充分地體現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例如:博客(blog)、BBS(電子廣告牌)、沖浪(surf)、黑客(hacker)、CU(回見)等等。
三、 英語外來詞對于現代漢語所產生的影響
1. 增強現代漢語的表現能力。英語外來詞匯應用在現代漢語中,可豐富漢語言的表現能力、提高語句表達的趣味性,進而可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尤其是針對農村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而言,生動有趣的外來詞匯可激發學前兒童的學習熱情,教師倘若在此過程中,對外來詞匯的來源背景進行合理講述,還可豐富農村幼兒的文化知識內容、開闊學生視野。同時,外來詞匯和現代漢語的有機融合也使得漢語本身的內容和結構得到豐富,促使漢語表達換發生機與活力。
例如,在農村幼兒園的教學中,涉及水吧、粉絲等相關詞匯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外來詞匯“Bar”和“Fans”進行了解,使其明確漢語音譯詞匯的由來和具體的詞匯應用背景,必要時,幼兒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地展示相關詞匯的應用場景,由此提高幼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精神。在漢語詞匯中,經常出現“共贏”,該詞匯來源于英語“win-win”結構中,表示合作雙方在一項具體事務上都具有一定的收獲與利益。借助外來詞匯的結構與翻譯,使得漢語的表達能力有所提升。同時這種形式的外來詞匯,也造就了漢語言文字的表現張力,有利于核心情感的表達,因此,“共贏”一詞被廣泛應用在國際交流事務中有關合作共贏的詞匯結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