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東
【摘 ?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成熟,教師也越來越多的將多媒體運用到現代教學當中,高中生物課堂也涉及到多媒體的運用。然而在運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力圖使多媒體技術更好的運用到教學中,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生物 ?多媒體教學 ?具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159
高中生物作為理科的三大學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所以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生物學科具有理科科目的共性,知識內容較為抽象、思維發散能力要求較高。生物中涉及的圖例,如細胞組織、基因組織,這些圖例,傳統的板書教學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使用多媒體教學卻能對這些圖像進行形象化的展示。所以,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現在教學中,然而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下面對此展開探討。
一、多媒體運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對生物教學方式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越來越得到關注,然而,在新課標理念下多媒體教學卻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新課標理念下,對多媒體教學理解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運用到生物教學當中。然而在運用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具體,機械地將教學形式的改革與采用新的教學設備相等同,這樣就容易導致教學過程較為生硬,部分老教師不能掌握多媒體的操作方法,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另外,有些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只重視課件的展示,多媒體教學只是單純的變成課件教學,并不能展現出新課標所要求的思路新。不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缺乏師生間的有效交流,長此以往,學生會出現注意力不夠集中,對學科缺乏興趣,生物課堂教學有效率降低。
2.多媒體課件質量差。一個成功的生物課件至少要包含聲音、圖像、文字、動畫這些要素。課件質量的好壞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然而現實教學,教師使用的課件卻參差不齊。例如:某教師在講授課程《細胞的基本結構》時,使用的課件便是從網上直接下載的。另外,也有教師使用的是教科書后面光盤,直接使用這些課件,雖然方便,但是卻不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缺乏針對性的指導,這樣的課件是不合格的。
有的教師雖然親自制作,如某老師制作的《孟德爾豌豆雜交試驗》課件,課件的內容基本上是按照課本,圖解也是采用課本上的,教師在課上只是對課件進行了播放。通過分析會發現,課件占據了主導地位,教師作用讓位于課件。可以說這樣的課件,并沒有突出教學的重難點,質量過差,這樣多媒體教學反而達不到教學目的。
3.多媒體課件容量過大。課件的信息量遠遠的大于板書的信息量,教師在對課件進行播放時,往往速度偏快。然而對于學生來說,一節課注意力和接受信息量都是有限的,信息量過大,學生會跟不上教師的步伐,許多學生往往不能抓住教師所講的重難點,課后當教師問到收獲時,往往不知所以。
4.生物學科的教學過度依賴多媒體。生物作為一門實驗為主的學科,教學過程中涉及了大量的生物實驗內容,實驗對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反思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部分教師出現,利用多媒體來演示實驗步驟,以此來代替親身試驗,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缺乏親身的感知。
另外,多媒體對于生物的某些教學內容并不相適應,例如:在講授《從生物圈到細胞》《細胞中的無機物》《細胞中的能量通貨》,這些較為簡單的章節時,教師使用傳統的板書即可將明白,這樣不僅省去制作課件所花費的不必要的時間,還可以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對策分析
通過上文可知多媒體教學方面存在著新課改理念解讀不夠準確、課件質量差、容量過大、過度依賴多媒體等方面的問題,為了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相對應的解決對策。
1.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加強多媒體課件的創新性。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一定要抓住新課程標準的精髓,并非是表面上的改變授課模式,而是從實質上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教師可以通過集中培訓、組織研討等活動,深入對新課標進行挖掘,增強實踐性,只有在準確解讀新課標的前提下,才能把握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優勢用于運用于教學之中。例如:某教師在設計教學課件時,將高中生物抽象的知識結合多媒體技術高效性、靈活性,將音頻和動畫插入其中,使得課堂有著較強的活力。
2.加工優化多媒體課件。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親自參與課件的制作,不能只是機械地使用下載的課件。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除了要結合學情,還應該增加備課質量,避免將課文內容照搬照抄到課件當中。教師在制作課件之前,要對教科書做一次文本的梳理,對課件進行一次整體的規劃,哪些內容適合用課件,哪些不適合,對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教學效果做一個大致的估測。那些能夠使用多媒體技術,能增加視覺效果的內容,例如演示,DNA的結構、染色體變異等內容,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對于課本上有的內容,課件沒有必要再做重復,要進行精簡,在課件上突出重難點,便于學生掌握。
3.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多媒體除了可以使用文字、圖表來傳遞信息資料,還可以使用動畫、視頻、聲音來進行傳遞資料,教師在上課時,如果把握不好播放速度,就會無法獲得重難點知識,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多媒體課件的播放速度,要學生能跟上節奏,讓多媒體服務于學生,而不是讓多媒體左右學生,要考慮學生能夠接受的內容程度來定,切不可隨意地增添講課內容,設計課件一定要符合適量的原則。
4.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模式并舉。生物學科因為具有學科的特殊性,多媒體只能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模式,不能代替傳統教學,尤其是對于實驗操作方面,教師不能單單用視頻、動畫來演示實驗過程而代替學生的親身實驗,學生依舊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去生物實驗室去體驗實驗過程,多媒體在生物實驗方面,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但不能是主導。
總之,教師在使用多媒體進行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實際授課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因地制宜,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的效用,增強課堂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生物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2]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學科教育.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