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
摘要:2018年,云南省GDP為17881.12億元,增速8.9%。在全國經濟下行背景下,云南經濟增速保持前列,其中,云南中小企業為全省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些年,云南中小企業行業范圍不斷得到擴展,產業結構持續得到優化,園區平臺建設效果顯著,但同時也存在融資難、創新能力弱、產業集群不明顯問題,本文就云南中小企業相關特點、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進行闡述。
關鍵詞:中小企業 發展問題 對策
云南位于中國西南邊陲,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南部與緬甸老撾、越南接壤,與泰國毗鄰,總面積39.4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800余萬人。2018年,云南GDP為17881.12億元,同比增速8.9%,在全國經濟壓力下行背景下,云南經濟增長排在前列,也體現了云南中小企業發展的厚度。“十三五”以來,云南中小企業發展堅持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居民收入和促進全省經濟增長為目標,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總體持續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對夯實云南經濟發展基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帶動人員就業和實現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由于資源、區位及經濟發展階段的特性,云南中小企業發展體現了其區域特點,亟需理論及實踐工作者的努力與嘗試。
一、云南中小企業發展的特點
(一)中小企業為云南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云南經濟在全國壓力下行及云南產業結構落后的背景下,增速保持全國前列,核心原因是有良好的中小企業群作為支撐:一是質量良好、數量相當的中小企業為支柱企業提供原料、輔料及輔助加工保障,作為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支柱企業的轉型、發力提供堅實基礎;二是中小企業的穩健、持續的發展,不斷培育支柱企業,支撐了支柱企業的做大做強。三是中小企業是云南“雙創”載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云南企業、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二)中小企業行業范圍不斷延伸,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長期以來,云南中小企業基本立足資源優勢,以礦產開采加工、化工、鋼鐵及建材加工、旅游、餐飲、農產品等傳統產業為主。近些年,在政府引導和支持下,云南中小企業行業范圍已逐步向特種材料制造、設備生產、大健康、生物資源新興產業延伸,盡管傳統產業占比達80%以上,但產業結構出現持續優化的趨勢,有力增強了云南產業轉型升級的潛力,保持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如,立足于區域資源優勢,鮮花餅、咖啡、花卉、中藥材等新興產業已走出云南,走到了全國各地乃至國外。立足生物資源優勢,已有科技公司先后落戶云南。
(三)政府引導、支持成效明顯,園區平臺建設效果顯著
為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云南省不斷強化營商環境塑造、產業引導、政策支持及增強公共服務供給。為輔助中小企業產業升級、節約成本,在云南省轄區內,以行政區劃為范圍,分別成立了專業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稅務、財務、審計、立項、審核等服務,以協助部分企業完成了升級改造。為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打造云南創新引擎,云南省支持大學城及各高校成立大學生網商創業園,已孵化了一批優秀公司,現茁壯成長,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師范大學等一大批高校畢業生先后投入到創業浪潮中。為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興產業,增強科技、創新含量,云南各開發區升級園區建設,并不斷在各州市建立園區,設立科技孵化基地,已培訓出一些新興企業,如在安寧市,已成長了泊爾恒生物制藥、菲爾特環保公司等。為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云南省出臺政策,要求及鼓勵各州市向中小企業撥付貼息資金,協助企業融資,部分州市開發“助企貸”等政策性金融工具,以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政府在云南省中小企業的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舵手。
二、云南省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短缺、融資難依舊制約云南中小企業生產與發展
根據問卷調查,云南中小企業資金結構為:業主自有資金占比達40%以上,銀行及信用社融資占比達50%以上,外部融資是影響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業務拓展和實現發展的關鍵因素。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云南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含涉農)融資,鼓勵各州市因地制宜地開發信貸產品及進行貼息支持,這使云南一大部分企業受益。另,云南中小企業呈現數量多規模小,多數企業處于發展第一階段,不能提供土地、房產等有效抵押物,不符合金融機構傳統放款條件。且云南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新的征信體系、授信體系尚未建立,企業融資難。
(二)高新人才匱乏,創新能力弱,導致云南中小企業省際競爭力不強
調研顯示:云南中小企業人員的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未到40%,絕大部分企業都面臨關鍵技術人員缺乏的問題;其次,云南省中小企業銷往省外產品占比小,多數為初級或者初級加工產品,以滿足省內市場需求為主。這主要是云南人力資源匱乏、創新人才占比低,導致云南中小企業省際競爭力不強。
人力資源、人力資本是一個企業、一個區域基業長青的動力之源,是行業、產業持續發展之根本。人力資源、人力資本優勢通過技術、管理創新能力轉換出來,創新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產能力及利潤水平,是中小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核心力量。云南中小企業由于創新高層次人才匱乏和缺乏技術專利分享平臺,創新的動能低。近幾年,隨著部分高新企業入住云南,部分優秀畢業生選擇到云南就業擇業,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明顯改觀,但相比國民經濟增長和規模以上企業增長,發展極不充分,高新技術企業整體占比仍較小,整體表現為核心競爭力不足,產品跨區域競爭力不強。
(三)產業集群不明顯,可持續發展能力弱
根據走訪調研,云南中小企業一方面地域分布零散,除了鮮花、蔬菜等少數行業外,各行業、各企業分布在全省各州市;另一方面同一產業園中分布著不同行業;第三,云南中小企業由于區域內部競爭大,相互交流少,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由于沒有產業集群,云南中小企業間不能有效地降低企業制度成本、促進行業協同創新、形成規模經濟效益等優勢,可持續發展能力弱。
三、促進云南省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對策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為民營經濟,占全部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我國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稅收,解決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是我國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現提出促進云南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
(一)創新信用擔保機制,完善征信體系建設,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傳統的信用擔保機制是建立在傳統的經濟組織形式和信用體系之上,隨著經濟發展和新型經濟組織的出現,傳統的信用體系建設及擔保機制已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在調研中,有的企業已轉換為輕資產型,不符合抵押貸款要求;有的企業購買林地,但金融機構不接受林地抵押。為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在“助企貸”等地方政策性金融工具開發經驗基礎上,云南省金融主管機構可以積極嘗試將現有經濟組織形式和大數據相結合,創新有別于傳統信用擔保機制的產品,完善征信體系建設,運用大數據方式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系統, 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融資產品,從體制機制上的創新激活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二)支持研發創新,內培外引,加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增強省際競爭力
積極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加大新興產業的培育力度是確保未來云南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由于資金、理念等方面原因,云南中小企業研發投入少。積極宣傳,設立獎勵、扶持基金,引導中小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力度,鼓勵對綠色、新興行業方面的投入,是通過內部培養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有效方式。其次,向云南周邊省區的中小企業園區學習、對比,從園區建設、服務體系、財稅政策等方面細化有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吸引新興產業落戶云南。
(三)塑產業集群環境,發揮支柱企業的牽引作用,打造產業集群
中小產業集群是發達國家中小企業長盛不衰的鑰匙,法國、德國、意大利通過中小產業集群有效地實現了區域規模效應、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地增強了區域競爭力。政府引導,塑產業集群環境,發揮支柱企業的牽引作用,形成云南區域中小產業集群,將有力地升級云南中小企業的發展。一是從頂層設計著手,政府出臺產業集群規劃、明確發展行業、劃定區域,為產業集群塑造環境。二是在繼續做大做強支柱企業的同時,引導支柱企業反哺區域中小企業,通過技術、人員、產品、研發等多種方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與創新,形成專業化分工,構建區域企業集聚合力,促進產業集群形成。三是重視企業、行業協會、中介交流平臺的打造,形成良好的文化環境,健全區域社會網絡。
參考文獻:
[1]郭界成.丹東市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20—21.
[2]馬守莉.滁州市中小企業發展狀況及其戰略選擇.中部崛起戰略.2007(10):174—176.
[3]衛丙戊.上海中小企業轉型發展情況及對策研究.上海經濟.2005(2):174—176.
(作者單位: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