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本文中首先提出了面料再造藝術的概念,并分析了面料再造的設計原則與主要作用,最后從加減化設計、立體化設計以及編繡印花技術等方面研究了面料再造藝術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面料再造 ?藝術設計 ?美學效果 ?服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J9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256-01
面料再造藝術是服裝設計中重要的內容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簡單來說,面料再造藝術就是在原有面料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性設計。通過面料再造可以強化服裝的美學效果,體現面料設計的更高層次藝術價值,從而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
一、面料再造概念
具體而言,面料再造就是在一次設計的基礎上對面料進行二次升級性設計,從而體現面料的美學效果,保證面料功能的藝術性與協調性。面料不僅僅是服裝設計的材料和載體,也直接影響著服裝設計能否成功。現代人要求服裝的時尚元素、舒適度、色彩、面料選擇以及款式缺一不可,通過整體的協調性,提高服裝設計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功能。不同類型服裝和不同的面料,在肌理和紋理的展現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這就需要設計師根據服裝的特點來選擇面料類型,發揮不同面料的價值和服裝整體視覺效果。在面料再造藝術中,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滿足人們對服裝舒適度、外觀、款式等的要求,通過二次設計優化,可以提升服裝的整體效果,達到人們的基本要求。
二、面料再造藝術的設計原則及作用
(一)設計原則
1.功能性
在面料再造藝術設計中,要求設計師能夠按照基本的原則進行設計,不僅可以發揮面料的使用價值,而且保證面料再造藝術的科學性。功能性是面料再造藝術的基本原則,要求設計師在服裝設計過程中考慮好服裝與人體體感的關系,并結合服裝應用的場合、季節和目的,合理使用面料再造藝術。比如,設計冬季服裝時,面料的選擇必然是偏向厚重、保暖且緊密型要好,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在滿足面料再造藝術的功能性基礎上,設計師才能考慮面料再造其他方面的價值,如整體藝術感。
2.藝術性
為了使服裝設計可以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設計師需要熟悉各種面料,并進行精妙的搭配設計。同時,不同的面料都有特殊的工藝特點,要想使服裝作品更加美觀,設計師需要了解不同面料的藝術特質才能對面料進行再造,將面料的藝術內涵體現出來并進行創新,增加服裝整體藝術感。一般來說,面料的初次設計相對簡單,還不能將設計師的藝術理念體現出來,經過面料再造,可以對初次設計進行優化和完善,增加服裝作品的藝術特質。
3.協調性
設計師必須把握好服裝的整體效果再進行設計,而且需要考慮不同類型面料的協調性,面料的選擇和面料再造也必須確保面料符合服裝的整體風格,在面料色彩、質感和服裝風格方面盡可能做到統一,將服裝的藝術效果和美感直接展現給消費者。可見,在服裝設計中,面料與服裝的協調性十分重要,如果面料選擇不符合服裝特點,不僅不能將設計師的藝術理念體現出來,而且還會影響穿著的美觀與舒適度。
(二)面料再造藝術的主要作用
1.美化服裝風格
面料再造有兩種方式,不同面料拼接和面料染整。在設計中選擇不同的面料再造方式可以激發設計師的創新思維,對提升其設計能力也十分重要。因為面料再造與初次設計不同,會直接影響著服裝最終的藝術效果,也是對服裝設計效果的進一步優化,從而為人們展現最具有藝術氣息和美感的服裝作品。
2.轉變立體造型
立體造型就是將平面服裝面料通過再造藝術轉變成三維立體面料,展現出服裝的立體化和飽滿的效果,一般會用在填充衍縫袖口或領口部位。通過立體造型轉變可以增加服裝的活力與表現力,其優勢是平面服裝設計不可相比的。
三、面料再造在服裝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一)加減化設計
加減化設計作為面料再造藝術的常見方法,服裝設計中經常會用到。具體來說,在原有面料設計和加工的基礎上,通過加減化設計方法可以增添或剔除面料材質,使服裝作品更完善和個性化,增強整體的美感。加法性面料再造方法主要是為了在原有面料上增添新面料,可以展現出不同的表現效果,主要方式有貼合、熱壓以及縫紉等;減法性設計主要是通過剔除部分面料來增加衣服的美感和簡潔,比如鏤空、抽絲或磨砂等方式,可以對服裝作品整體或部分進行優化。破洞牛仔褲一直比較受年輕人追捧,在服裝設計中就采用了減法性設計,將牛仔褲面料進行打洞或磨砂,或者根據消費者的審美要求確定破洞的位置、縫制定制圖案等,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二)立體化處理
立體化處理是面料再造藝術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操作過程中主要采用手工縫紉或平縫機縫制,再利用堆疊面料等方式讓面料具有立體化效果;或者設計師還可以通過物理或化學方式對服裝進行立體化處理,比如使用藥劑將面料改性,使服裝的袖口和領口等位置呈現出豎直狀態,或者還可以利用立體化手段設計服裝標志,體現服裝的個性化和立體效果。在服裝立體化設計中,一般有整體和局部兩種方式。其中整體設計主要是針對服裝的整體格局,使其更加美觀的展現給消費者,而局部設計主要強調面料,通過這兩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服裝整體美感效果。
(三)編繡印刷
目前,很多類型的服裝裝飾或畫圖都采用了編繡和印刷方式,而且服裝編繡基本都是純手工操作,工藝嫻熟,圖案精美,但是在價格上相對要高一些。因為一件編繡服裝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與加工制作的服裝相比生產成本要高很多,且編繡人員的技術水平要高,對操作過程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因此在服裝編繡過程中,編繡人員除了要有編繡技巧和經驗以外,也需要具備責任感,能夠盡心盡力將每一件服裝作品編制好。
編繡印花是一種傳統手工藝術,屬于色彩面料再造藝術,其中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服飾文化,具有一定藝術價值。此外,印刷在面料再造藝術中比較常見,主要作用是對面料進行染色和印花,在操作過程中結合了傳統手工工藝和現代工業生產技術,使面料再造藝術更加豐富,尤其是大大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并且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服裝設計中,面料除了作為服裝材料外,其美學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通過面料再造對原有面料進行優化設計,為消費者呈現出更具有美感、立體化和藝術價值的服裝作品。尤其是人們的審美和個性化需求不斷提高,有效推動了服裝設計和面料再造藝術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俊.基于服裝造型設計中面料再造的實踐研究[J].電子制作,2014(10):226+225.
[2]周潔.服裝設計中面料再造藝術的運用[J].西部皮革,2017(14):87-88.
作者簡介:
曾亞琴(1973-),女,漢族,服裝設計高級講師,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