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 陳蓉蓉
摘要:目的 觀察中風通絡合劑對急性腦梗死風痰阻絡證患者血漿HCY的影響及臨床療效。方法 將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在規范化內科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腦病科協定方中風通絡合劑,對照組采用規范化內科治療,2周后評價療效。比較2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血漿HCY水平。結果 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Hcy水平降低程度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中風通絡合劑治療急性腦梗死風痰阻絡證療效顯著,能明顯降低血漿Hcy水平,且無嚴重不良反應,值得推廣。
關鍵詞:化痰通絡法;急性腦梗死;風痰阻絡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8-0027-03
急性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因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1]。其致死率和致殘率高。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血管損傷及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漿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升高有關,是腦血管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2]。該病屬祖國醫學“中風病”范疇,其病因病機復雜、多變,眾多醫家從中風病因病機等進行深入的探索,總結出多種治療方法,療效突出。筆者采用中風通絡合劑(天地合劑)治療急性腦梗死風痰阻絡證,臨床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腦病科住院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5~82歲,平均(60.10±10.45)歲,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0~78歲,平均(62.10±11.41)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Hcy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發布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3];中醫診斷標準及分型標準參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診斷標準,為空腹血漿總HCY濃度高于15μmol/L[5]。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西醫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符合中醫缺血性中風病急性期,辨證屬中經絡-風痰阻絡證;發病7 d以內;初次發病或者既往有腦梗死病史未遺留神經功能缺損的患者;年齡在30-85歲的患者,男女均可;志愿受試,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由腫瘤、外傷、血液及代謝系統疾病等引起的卒中患者;出血傾向的患者;患有其他嚴重疾病,預期生存時間小于3個月;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服用B族維生素、葉酸患者;對本藥成分過敏者。
1.5 治療方法 入院后2組患者均給予基于《指南》的規范化內科治療。治療組給予中風通絡合劑,組方:天麻10 g,地龍15 g,僵蠶10 g,鉤藤10 g,法半夏10 g,陳膽星6 g,橘紅6 g,石菖蒲8 g,郁金10 g,赤芍10 g),每日1劑,水煎2次過濾取汁,300 mL早晚分服,連續服藥14 d。
1.6 觀察指標 (1)標本采集:血漿HCY分別于治療第1 d和第14 d分別由科室護士抽取靜脈血5 mL于干燥管中,送檢驗科檢驗。(2)療效性評價:治療前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測定及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采用NIHSS評價)。(3)安全性評價①治療前后的血常規、肝功能(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腎功能(肌酐、尿素氮)等檢查。②不良事件:包括過敏反應及嚴重不良事件。
1.7 療效標準 根據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標準[6],根據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量表評分,比較2組治療14 d后的有效率。基本痊愈:NIHSS 量表評分減少≥90%;顯效:NIHSS 量表評分減少>45%,<90%;有效:NIHSS 量表評分減少≥18%,≤45%;無效:NIHSS 量表評分減少或增加<18%。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見表2。2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明顯下降(P<0.01),治療后2組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較 見表3。2組治療前后HCY水平明顯下降(P<0.01),治療后2組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不參與蛋白質合成的含硫氨基酸,是氨基酸代謝過程中的一種中間產物。研究表明:HCY滴度每升高5μmol/L,腦卒中風險升高59%,每降低3μmol/L,卒中風險降低24%[7],它與腦血管病的發生演變有密切關系,與腦血管病風險呈正相關[8]。HCY會使細胞處于應激狀態,損傷內皮細胞,從而使動脈粥樣硬化鏈啟動加劇,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與心腦血管病關系密切,因此HHcy受到廣大臨床醫師的高度重視,控制HHcy的發生成為了干預腦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風病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等臟器密切相關,病性多為本虛標實。朱丹溪首先提出痰邪為患,力主中風“痰濕阻滯”說。現代醫學有關痰的論述也很多,徐景藩[9]認為多種內外因致使痰濁內聚,陽亢風動時,肝風挾痰以致風痰相兼,痹阻經絡,即成為中風-中經絡之證。文獻研究中指出有形無形之痰,均可用化痰法,針對風痰的致病特點,故治療多選用熄風化痰之法。當代中醫學認為缺血性中風病風、痰、瘀之間彼此依存、互相轉化,風邪是致病之使,痰濁是致病之源,血瘀是致病之本,初期以風、痰為主,日久則氣血痰凝,痹阻經絡,形成風痰阻絡證,治療則強調風、痰、瘀同治,治痰需熄風,治瘀兼化痰,痰化風自消觀點[10]。王少卿等[11]研究“方證相應”使用熄風法對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缺損的影響,結果發現熄風法較單純使用化瘀法更有效。張占英等[12]應用祛風化痰通絡法治療風痰阻絡證腦梗死患者,臨床觀察發現可顯著降低患者的血漿HCY水平。唐世球等[13]對化痰通絡湯對急性腦梗死患者HCY影響及臨床療效觀察,結果顯示化痰通絡湯能降低急性腦梗死患者HCY水平,臨床療效顯著。依據痰瘀同治理論,筆者選用本科的協定處方中風通絡合劑(天地合劑),治療急性腦梗死風痰阻絡證,方中天麻熄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用于治療眩暈、肢體麻木、手足不遂等,為治風要藥,地龍通絡平喘、清熱定痙、利尿,用于治療肢體麻木、半身不遂、高熱神昏等。葉天士云:“病久則邪正混處其問,草木不能見效,當以蟲蟻疏逐,以搜剔絡中混處之邪”。故選用蟲類藥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功,且用以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活血化瘀類中藥中,地龍使用頻率高[14],兩者共為君藥,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治痰要藥;橘紅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功效;膽南星祛痰、鎮靜、抗驚厥,三者共為臣藥,石菖蒲開竅化痰,鉤藤清熱平肝;熄風定痙,赤芍清熱涼血、活血逐瘀止痛、散邪而瀉肝熱,僵蠶熄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共為佐使藥,綜觀全方配伍得當,共奏熄風化痰,活血通絡之效,切中“痰瘀”的病機,充分體現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思想。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天麻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減少神經細胞凋亡的作用[15],地龍有降血壓、抗凝、抗血栓作用。赤芍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近年來研究表明應用活血化瘀藥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降血脂,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時還具有抑制神經細胞凋亡,抗氧化等作用[16-17]。
本研究發現,中風通絡合劑治療急性腦梗死風痰阻絡證療效顯著,可明顯降低患者血漿HCY水平,切中病機,從而肯定了中醫藥對腦梗死危險因素干預方面的作用,且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價格低廉,患者依從性較好,為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開發院內制劑及新藥研發提供了臨床依據,找到了新的途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其干預調節機制尚不完全明確,需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吳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58.
[2]杜國英.高同型半胱氨酸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研究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3):335-336.
[3]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 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257.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19(1):55-56.
[5]趙廣峰,李存明,董風林,等.化痰通絡湯對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及臨床觀察[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7,23(2):115-117.
[6]The Four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Diagnosis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Medicine,1996,9(1):55-56.
[7]白佳璐,楊軍.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9):13-14.
[8]梁雪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的研究進展[J].醫學信息,2015(31):383-383.
[9]蔡永峰,招遠祺.中風病[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2.
[10]莊志江.化痰通絡湯對急性腦梗死風痰阻絡型患者NSE/HCY因子影響研究[D].河南中醫學院,2017.
[11]王少卿,高穎.以熄風法為例的缺血性中風方證相應療效分析[J].北京中醫藥,2016,35(11):1003-1005.
[12]張占英,趙永辰,王濤,等.化痰通絡方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568-570.
[13]唐世球,楊輝,周麗華,等.化痰通絡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10):1973-1975.
[14]鄭薏,林國清,付鐵彥,等.活血化瘀法對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2):84-86.
[15]周曉暉,林道強,莫小文,等.加味化痰通絡湯治療海南地區痰瘀阻絡型缺血性中風病的臨床觀察[J].海南醫學,2015(18):2734-2735,2736.
[16]黃港.中醫辨證運用活血化瘀藥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1):88-89.
[17]朱成全,張玉亮,朱兆洪.銀丹心腦通膠囊治療老年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2):172-174.
(收稿日期: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