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榮 馮嘉蕾 湯薇 王花蕾

摘要:靈龜八法是以八脈交會穴為主的一種按時配穴法,管遵惠教授出身于中醫世家,是中國針灸十大學術流派——“管氏特殊針法學術流派”第四代傳人,繼承和發展了管氏針灸學術流派的理論,多年來致力于靈龜八法針法的研究,深研易理,闡發靈龜八法之淵源,總結了靈龜八法的開穴規律,創制靈龜八法表解法,簡化了靈龜八法開穴程序,開啟了臨床應用方便之門,使靈龜八法針法更切于臨床應用。
關鍵詞:針刺療法;靈龜八法;管遵惠;名醫經驗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8-0007-02
靈龜八法又名“奇經納卦法”,它是把古代哲學的九宮八卦學說結合人體奇經八脈氣血的運行,取其與奇經相通的八個經穴為基礎,按照日時干支的變化,采用數學計算方法來推算人體氣血的盛衰,采取按時開穴施治的一種傳統針灸配穴方法。管遵惠教授,出身于中醫世家,是中國針灸十大學術流派——“管氏特殊針法學術流派”第四代傳人,繼承和發展了管氏針灸學術流派的理論,多年來致力于傳統時間醫學的研究,通過對歷代靈龜八法的整理研究,闡發靈龜八法之淵源,總結了靈龜八法的開穴規律,創制靈龜八法表解法,簡化了靈龜八法開穴程序,開啟了靈龜八法臨床應用方便之門,茲將管老對靈龜八法研究的學術經驗介紹于下。
1 理論研究方面的創新與突破
1.1 深研易理,闡發靈龜八法之淵源 靈龜八法與子午流注同屬于針灸時間治療學的一種針灸配穴法,而靈龜八法是以八脈交會穴為主的一種按時配穴法,八法所用八穴與奇經八脈相通,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具有統率和調整作用。靈龜八法首見于徐鳳的《針灸大全》[1],其理論來源于可追溯至《易經》、《內經》等古代經典著作,由于經典行文多文字深奧,臨床能夠理解并熟練應用者較少,極大地影響了該針法的傳承。管老具有深厚的易學基礎,以其對《周易》認知,結合精深的醫學理論,深入淺出地解讀了靈龜八法的理論內涵,形成了管氏特殊針法流派技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習理解靈龜八法的理論,起到了啟蒙和詮釋的作用,這在近代的相關論述中,堪稱鳳毛麟角,彌足珍貴。
1.2 創制靈龜八法表解法,使開穴簡捷化 靈龜八法的開穴推算方法,是臨床運用的一大難點,管老創新發展了靈龜八法表解法,設計制作了《逐月日干支表》、《時干支查對表》及《靈龜八法六十甲子逐時開穴表》[2],臨床應用時,只要知道陽歷的月、日,即可在當年《逐月日干支表》中查出當天的日干支,再在《時干支查對表》中查找到相應的時干支,即可查對《靈龜八法六十甲子逐時開穴表》按時取穴治療,免去了傳統靈龜八法開穴方法的計算程序,使臨床應用時能簡捷快速地查表開穴,為靈龜八法的臨床應用,開啟了方便之門,對靈龜八法的普及推廣應用,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3 總結了靈龜八法的開穴規律,提出了奇經八脈溢蓄調節式的經氣運行特點 靈龜八法所選用之八穴,既隸屬于正經穴位,又通于八脈,所以八穴不但能治奇經之病,亦能治十二經之病癥,明·李梴《醫學入門》曰:“周身三百六十穴,統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統于八穴”,可見此“流注八穴”在腧穴中的重要作用。管老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各經脈開穴次數各不相同,并總結了靈龜八法所用八穴的60日周期的開穴規律見表1。
管老通過對靈龜八法開穴規律的研究探討發現:①靈龜八法的開穴規律,體現了奇經八脈溢蓄調節式的經氣運行特點[3];②奇經八脈的氣血盛衰和穴位開闔與十二經脈氣血按時盛衰的循行規律不同;③奇經八脈本身氣血盛衰的變化,以陰日的氣血流注比較恒定,并有著以10日為一周期的經氣循環特點;八脈中陰經氣血較旺,八脈經氣的運行比較偏重于陰經;④奇經八脈的經氣不按時辰的順序循環傳注,但各條經脈在六十甲子的陰時與陽氣,總體上氣血的運行是相對均衡的[4]。
1.4 總結了提高靈龜八法療效的關鍵因素 管老在多年的臨床研究應用中,總結提出了提高靈龜八法療效的運用要點:① 注重奇經理論的學習是關鍵:運用靈龜八法應以奇經辨證為主要辨證方法,辨證的準確與否是獲得療效的前提,臨床必須重視《奇經八脈考》一書的學習與應用;② 強調針灸經絡辨證,根據疾病選擇適宜的配穴,也是用好靈龜八法針法的關鍵;③ 在治療時,根據辨證選擇運用恰當的補瀉手法,是決定療效的重要環節;④ 提昌靈龜八法與子午流注針法相輔為用,可使療效更為顯著[5]。
2 典型病案
患者,女,47歲,于1976年10月16日早上八時許,在挑菜下坡時,不慎跌倒,扭傷右腳及腰部,治療5天,收效不顯。遂于1976年10月21日上午八時送來針灸治療。查:右踝外側青腫,局部壓痛,不能行走,腰痛不能俯仰轉側,從腰1到骶椎均感壓痛,腰肌普遍壓痛。采用靈龜八法取穴,按1976年10月21日日干支時丙午,上午八時,臨時干支是壬辰;日干支代數丙為7,午為7;時干支代數壬為6,辰為5,四數相加為25。因丙午是陽日,當除9余數是7。故開兌卦督脈之后溪穴,配左申脈穴,行瀉法后用半導體電療機通電20 min,起針后,患者腰部已可活動;又加針長強一穴,行龍虎交戰手法,留針20 min,起針后患者腰痛大減,已可俯仰活動。第2天,右踝腫脹全消,自己步行來診,腰部基本活動自如,又針治一次,病痛完全消失。
按:督脈經氣阻滯,故出現腰痛不能俯仰;陽蹺者,足太陽之別脈,其脈氣起于跟中,出外踝下足太陽申脈穴。按經絡辨證,此乃督脈、陽蹺經氣阻滯所致。故開后溪,配取申脈。取左申脈穴,一則因為右踝青腫,不便針刺;更主要是寓意于《針灸大成》所言:“左針右病知高下,以意通經廣按摩”之義[5]。
3 小結
管遵惠教授深研易理,通過多年研究,闡發靈龜八法之淵源,總結了靈龜八法的開穴規律,提出了奇經八脈溢蓄調節式的經氣運行特點,創制靈龜八法表解法,簡化了靈龜八法開穴程序,踐行了管氏針灸的傳承理念。通過多年對靈龜八法的研究及應用,強調指出了靈龜八法針法的應用,不僅僅是簡單的按時取穴而已,必須深刻領會靈龜八法的推算原理,才能明確靈龜八法的深刻內涵,也才能準確應用靈龜八法,提高靈龜八法診治疾病的準確性及高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繼紅.淺談靈龜八法的理論淵源及臨床運用[J].新中醫,2008,40(2):111-112.
[2]管遵惠,丁麗玲,郭翠萍,等.靈龜八法表解法的臨床運用[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4,3(2):141-143.
[3]管遵惠.試論經氣的運行[J].云南中醫,1985,3:12-16.
[4]管遵惠.靈龜八法開穴規律探討[J].云南中醫,1987,8(1):26-28.
[5]管遵惠.論經絡學說的理論及臨床運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197.
(收稿日期: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