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療效相當。在改善運動性抽動YGTSS評分方面,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關鍵詞:撳針;滌痰湯加減;多發性抽動障礙;療效觀察中圖分類號:R24"/>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郎俊鳳 王龍龍
摘要:目的 觀察撳針聯合滌痰湯加減治療多發性抽動障礙脾虛痰聚證臨床療效。方法 將90例入組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予口服鹽酸硫必利片治療,觀察組予撳針聯合滌痰湯加減治療,采用YGTSS量表進行評分,治療90天后評價2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YGTSS總評分及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療效相當。在改善運動性抽動YGTSS評分方面,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 撳針聯合滌痰湯加減多發性抽動障礙脾虛痰聚證療效確切,在治療運動性抽動方面療效顯著;撳針聯合滌痰湯加減治療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
關鍵詞:撳針;滌痰湯加減;多發性抽動障礙;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245.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8-0059-03
多發性抽動障礙是以運動性抽動或(和)發聲性抽動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共患病[1-2]。本病目前的治療以多巴胺受體阻滯劑為主,副作用較多,治療時間長,病情易反復,影響兒童的學業及身心健康[3],給社會及家庭給來沉重負擔。中醫藥在治療本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4-6],顯示出獨特優勢。此次研究發現撳針聯合滌痰湯加減治療多發性抽動障礙臨床療效值得肯定,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安全性較高。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納入9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入組時間為2015年6月—2018年6月。其中觀察組47例患兒,男31例,女16例,年齡5~15歲,最小者為5歲,病程13個月~24個月;對照組43例患兒,男29例,女14例,年齡最大者為6歲~15歲,病程12個月~22個月。2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的統計學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美國精神病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Ⅴ》[7]中多發性抽動障礙診斷標準。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兒科學》[8]多發性抽搐癥(脾虛痰聚證)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9]制定,主癥:運動性抽動、發聲性抽動;次癥: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萎黃,脾氣急躁易怒,性格乖戾,納少厭食;舌脈:舌質淡,苔白或膩,脈滑。具備主癥與次癥至少3項,結合舌脈,即可確立證型。
1.3 納入標準 符合多發性抽動障礙西醫診斷標準與中醫脾虛痰聚證診斷標準;入組前1個月內未使用過治療本病的相關藥及其他相關治療。
1.4 排除標準 對研究藥物過敏或治療手段不適應;有心、肝腎功能不全等相關基礎病。治療期間有無不良反應需及時記錄,如有嚴重不良反應要立即停藥及退出本次研究。
1.5 治療方法
1.5.1 觀察組 予撳針聯合滌痰湯加減治療。撳針治療:取合谷、太沖、三陰交、足三里、豐隆,隨癥配穴:搖頭加列缺,動鼻加印堂,眨眼加絲竹空,動嘴加地倉。撳針可保留3 d,每周1次。中藥方面以滌痰湯加減:黨參15 g,茯苓10 g,陳皮10 g,清半夏6 g,石菖蒲10 g,全蝎3 g,枳殼10 g,膽南星5 g,竹茹6 g,生龍骨9 g,生牡蠣9 g,甘草6 g。加減:眨眼頻繁加青葙子9 g,蔓荊子9 g等疏風清熱止痙;咽部發聲不適加蟬蛻6 g,射干9 g,山豆根6 g等利咽止聲;動鼻明顯加白芷9 g,辛夷6 g等通竅止動;肢體抽動加羌活9 g,雞血藤9 g,伸筋草9 g舒筋通絡止抽;急躁易怒加焦梔子9 g,白芍9 g,當歸6 g等柔肝疏肝調暢情志;心神不寧加酸棗仁9 g,浮小麥15 g等安神。每日1劑,分2次口服。
1.5.2 對照組 予口服鹽酸硫必利片(規格:0.1 g,100片/瓶,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開始每天50 mg(半片),分2次服,根據病情,每周可漸增50 mg(半片),如果病情不能控制,可加大藥量,待癥狀控制后2至3個月后,可酌情減少劑量。
2組均以4周為1療程,共治療3療程。
1.6 療效標準
1.6.1 臨床療效評價 采用耶魯抽動癥整體嚴重程度量表(YGTSS)總評分改善率評定療效,臨床控制:抽動基本緩解,可見偶爾發作;抽動積分減分率≥90%;顯效:抽動較前明顯減輕;抽動積分減分率≥60%,但<90%;有效:抽動較前輕微緩解;抽動積分減分率≥30%,但<60%;無效:抽動較前無改善或反而較前加重;抽動積分減分率<30%。積分減少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1.6.2 中醫證候積分及療效判定 證候積分參照制定中醫證候量化分級評定量表,主癥(運動性抽動、發聲性抽動)按嚴重程度計0、2、4、6分;次癥(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萎黃,脾氣急躁易怒,性格乖戾,納少厭食,及異常舌脈)計 0、1分。中醫證候療效評定標準:臨床控制,證候積分值減少率≥90%;顯效,60%≤證候積分值減少率<90%;有效,30%≤證候積分值減少率<60%;無效,證候積分值減少率<30%。證候積分減少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1.7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提示差異在統計學方面有意義。
2 結果
2.1 2組治療前后YGTSS量表總分評分及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YGTSS量表總分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均明顯降低,具有顯著差異(P<0.01),2組療效相當。組間比較,在YGTSS量表總分評分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中醫證候積分方面,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2組治療前后運動抽動和發聲抽動評分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YGTSS量表中發聲抽動及運動抽動評分治療前后均明顯降低,具有顯著差異(P<0.01),2組療效相當。組間比較,在發聲抽動評分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運動抽動評分方面,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療效相當(χ2=0.22,P>0.05)。
2.4 2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對照組與觀察組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7,P<0.05)。
2.5 不良反應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出現1例急性支氣管炎,1例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經判定不認為是不良反應,未退出本次研究;對照組出現2例頭暈、嗜睡癥狀,3例嗜睡、乏力癥狀,1例惡心、嘔吐癥狀,經判定均視為藥物的輕度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95%,出現不良反應的患兒均未退出本次研究。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多發性抽動障礙是精神障礙類疾病,可歸屬于中醫學“抽搐”、“驚風病”、“慢驚風”等范疇。病因涉及多方面,與先天稟賦不足、感受外邪、情志失調因素相關,病位涉及五臟,主要責之于脾,與心、肝關系密切[10-12]。小兒病理生理特點是脾常不足,易脾虛,脾主運化,脾虛水濕運化失職,水濕內停,痰濁內生,阻滯氣機,氣機不暢,筋脈失養,經筋拘急而發抽搐;痰濁循經上擾咽喉,則喉中出現怪鳴、吭吭聲;痰濕阻于頭部經絡,不通則不榮,出現點頭、眨眼、搖頭;日久化熱化風,痰熱風互結,上擾神明,出現神志不清;脾虛出現肝旺,肝氣橫逆,則急躁易怒、穢語、重復語言等。本病發生、發展、轉變與痰息息相關,怪病多由痰作祟,脾虛而痰生、痰伏,日久生內風,風痰易動,走竄經絡,引起抽動。故本病正虛為本,風痰為標,健脾祛痰為其治則,息風止痙為治標。
足三里足陽明胃經合穴,三陰交脾腎肝三經交匯穴,二者可健脾氣而痰自消;太沖與合谷配穴以平衡陰陽,氣血調和,從整體論治本病;豐隆為祛痰要穴。撳針符合“靜以久留”的思想,可長時間刺激穴位,達慢病慢治之功。聯合中藥滌痰湯加減,方中黨參,健脾助運為君藥,使脾旺健運;茯苓健脾利濕,濕去則痰消,以杜絕生痰之源,陳皮、清半夏,燥濕理氣化痰,氣順則痰邪可消,此三味共為臣藥以助君健脾,共奏健脾利濕、濕去痰消之功;痰日久化熱化風,石菖蒲、竹茹清豁熱痰,枳殼降氣化痰,全蝎息風鎮痙,以治其標,此四味共為佐藥;甘草于此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藥。隨癥加減之藥及配穴多為治標之舉,體現出中醫藥辨證論治的靈活性。撳針與滌痰湯加減聯合應用,共奏健脾祛痰,息風止痙之功。
通過本次研究表明,撳針聯合滌痰湯治療多發性抽動障礙脾虛痰聚證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與口服西藥療效相當。在改善中醫證候及發生性抽動方面優于口服西藥治療,而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安全性高。撳針聯合滌痰湯治療多發性抽動障礙脾虛痰聚證的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石森.抽動障礙的發病機制及治療[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4,41(3):164-167.
[2]鄧紅珠,鄒小兵.兒童抽動障礙共患病[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7):485-487.
[3]鄭毅.兒童抽動障礙藥物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7):491-494.
[4]何大雪,周西,劉小凡.抽動癥的中醫現代研究概況[J].四川中醫,2013,31(9):181-184.
[5]鄭宏,王素梅.王素梅從肝脾論治小兒多發性抽動癥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2017,44(11):2284-2285.
[6]陳果,向娟,歐陽里知,等.“聰腦通絡針法”聯合中藥治療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36例[J].中國針灸,2016,36(11):1169-1170.
[7]張道龍,譯.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M].5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34-35.
[8]汪受傳.中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9]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9.
[10]余兆蕙,林沛穎,黃子玶,等.從肝常有余辨治兒科疾病[J].中醫雜志,2015,56(3):253-255.
[11]安福寧,崔杰,韓敬宇,等.自擬平肝熄風止痙方加減治療多發性抽動癥60例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7,35(8):169-171.
[12]楊志華,張喜蓮,馬融.馬融從中醫肝脾理論論治小兒多發性抽動癥經驗[J].中醫雜志,2015,(2):102-104.
(收稿日期: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