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華佗五禽戲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華佗根據中醫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編創的一套導引術。2011年5月23日,華佗五禽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華佗五禽戲的起源可上溯至先秦,《莊子》中就有“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的載述,可見當時已有多種模仿動物形神的導引圖文,更屬五禽戲原始功法之類。而具體將五禽戲整理總結并作為一套功法推廣的是著名醫學家華佗,如今我們所能見到的較早載錄華佗五禽戲具體練法的文獻,則是南北朝時期陶弘景編撰的《養性延命錄》。后來,后世醫家、養生家因師傳之變異,或根據華佗五禽戲基本原理不斷發展,又創編出了數以百計的五禽戲套路,雖然各法功作互異,且鍛煉重點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大同小異。
華佗五禽戲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也是流傳時間最長的健身功法之一,由五種動物的模仿動作組成,據傳華佗的徒弟吳普依法鍛煉,活到九十多歲依然耳不聾、眼不花,牙齒完好,甚至達到百歲高齡,這在古代實屬罕見。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作為一種醫療體操,華佗五禽戲不僅能使人體的肌肉和關節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
華佗五禽戲包括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鳥戲五種仿生導引術,動作簡單柔和,其不同的模仿動作具有不同的健身效用。
有滯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的人不妨練練熊戲,練熊戲時要在沉穩中寓于輕靈,將其剽悍之性表現出來,習練熊戲有健脾胃、助消化、消食滯、活關節等功效。
有腰背疼痛的人練虎戲能增強挾背穴和督脈的功能,緩解頸肩背痛、坐骨神經痛、腰痛等癥狀。
很多上班族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生活不規律,導致腰圍增大,習練鹿戲是個縮減腰圍的好方法。因為鹿戲主要針對腎臟的保健來設計,它的各個動作都是圍繞腰部做運動,在練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使我們腰部的脂肪大量消耗,并重新分配,有益于縮減腰圍,保持苗條身材。
習慣于乘坐電梯的人爬上幾層樓梯就會累得氣喘吁吁,這其實是在提醒你的心肺功能需要加強了。猿戲中的猿提動作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方式,上提時吸氣縮胸,全身團緊;下落時放松呼氣,舒展胸廓,有助于增強心肺功能,緩解氣短、氣喘等癥狀。
關節炎是冬季的常見多發病,但是近幾年來即使是炎炎夏日,在醫院的骨傷科也會遇到不少肩周炎、關節炎患者來求醫,主要原因是因為使用空調不當或者長時間吹電扇,導致關節疾病的發作。練鳥戲時動作輕盈舒展,可調達氣血,疏通經絡,祛風散寒,活動筋骨關節,預防夏季關節炎的發生,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力。
1982年6月28日,中國衛生部、教育部和當時的國家體委發出通知,把華佗五禽戲等中國傳統健身法作為在醫學類大學中推廣的“保健體育課”的內容之一。2003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又將重新編排后的五禽戲等健身法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