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娜 劉昊
摘 要: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OTO模式外賣食品由于其高效便捷、價格實惠、種類繁多、可選性強等諸多優勢,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一些“3無”食品在行業中大行其道,嚴重威脅到了廣大消費群體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鑒于此,本文系統分析了互聯網外賣市場食品安全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思路及對策措施,
關鍵詞:食品;外賣;互聯網;安全
一、網絡外賣食品市場的安全現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衛生安全是關乎人民健康、國運昌盛的重大民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要提高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保證廣大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安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OTO模式下外賣訂餐這種有別于傳統的餐飲模式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餓了么”、“美團外賣”、 “口碑外賣”等第三方網絡外賣平臺呈井噴式增長。但繁榮的經濟發展下隱藏的危機不容小覷,黑心作坊、無證經營、食物變質甚至是在廁所做飯等食品安全惡性事件層出不窮、不勝枚舉,嚴重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權益。筆者認為,監管部門、第三方平臺以及媒體輿論,必須履行起相應責任來,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凈化網絡外賣市場。
二、網絡外賣食品安全問題原因探析
1.市場準入門檻過低,行政監管措施缺位
很多外賣商家并沒有營業執照,衛生環境不合格,餐飲服務提供者在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設立網店開展餐飲經營時,無需市場準入審查。由于線上訂餐的特殊性相關部門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管,第三方平臺申請開店只需提供法人身份證、營業執照和許可證證件,然后填寫地址、電話、商店照片等信息,提交后由第三方平臺進行線上審查,3日后即可開店。這種簡單的流程又怎么能起到實際審查的作用。此外,第三方平臺為搶占市場份額,吸引更多餐飲服務經營者入駐,放松審查要求,造成平臺內個別網店使用過期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更有甚者使用假借的食品經營許可證。2018年1月1日實施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處罰案例較少,處罰程序復雜,罰款額度低,案件主體確定、調查取證等辦案工作均有別于傳統案件。監管人員不敢輕易辦案,造成日常監管缺乏,平臺及經營違法代價很低。平臺的不作為恰恰是給經營者提供了非法經營的便利,入駐審查的不嚴謹為后來的食品安全問題埋下了隱患。
2.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督法律不健全
傳統的法律監督管理辦法已經不能適應網絡食品安全監管。很多 網絡外賣實體,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對網絡上銷售食品的進貨渠道、存儲環境和銷售渠道等方面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而且,網絡食品安全違法成本相對比較低,網絡經營者只需要向平臺繳納少部分的保證金就可以從事網絡經營服務,查處以后,商家只需要改換門庭依然可以繼續經營,所以很難做到徹底取締黑心作坊和不良商家,導致該行業遲遲得不到凈化。
3.消費者維權渠道不暢通
外賣經營者的店面環境、食品衛生狀況,消費者很難實地了解,消費者在訂餐過程中完全基于對平臺的信任,相信對商家進行了實質審查,簡單憑借外賣商家的照片與介紹進行消費。然而在訂單中出現食品質量問題時商家和第三方平臺相互推諉責任,訂單反饋機制不完善,使得消費者很難找到快捷有效的方式解決糾紛。網絡外賣與以往的食品消費模式相同的是食品質量、食品生產方和食品消費方。不同點就在于交易方式處于線上。正是這一不同點 造成了爭議解決時效的不同。在產生糾紛時傳統消費方式可以 幾分鐘就解決爭議,但是線上的要經歷從申請投訴到提交證據再 到審核這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對于交易額十分小的外賣食品來 說,消費者花費的時間精力與其解決結果之間是不成正比的。這也造成消費者維權難,不維權的狀況。
三、加強互聯網食品外賣服務行業監管的對策及建議
1.健全完善行業監管法律、措施
針對當前外賣食品監督管理法律法規不健全,線上服務多元化和多樣性的發展,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需要具前瞻性、系統性和可行性。對傳統的食品衛生安全法相關內容進行調整和修改,讓其更加適應當前互聯網業態。如將食品安全法中食品流通環節過程的監督與食品市場如何和網絡進行銜接,第三方交易平臺如何有效的監管。要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網絡訂餐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厘清監管職責,整合監管力量,強化部門協作,不斷提高監管效能。嚴格落實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抓好基礎性工作,加強對食品源頭、加工場所的監督,嚴格禁止家庭私廚以及沒有實體店的從事網絡外賣。嚴肅查處網絡外賣訂餐的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
2.加強源頭管控,提高準入門檻和資質審查
通過完善相關立法對第三方平臺和食藥管理部門責任進行明確的權責劃分。對第三方平臺明確食品安全責任承擔,通過立法嚴格規范第三方平臺的監管責任,同時加大處罰力度,對違法平臺或相關經營者進行嚴厲整肅,要讓第三方平臺經營業者承擔起食品安全、衛生的主體責任。對食藥管理部門的責任規定進行具體完善,明確監管責任,減少管理缺位,提高工作效率。通過立法規定將第三方平臺審核的商家信息與食藥監管部門信息進行互通共享,建立統一的網絡 外賣食品安全監管模式,進行線上線下協調監管。促使第三方平臺對注冊的商家嚴格把關,認真檢查各方面的營業執照,而且入駐第三方平臺的商家數量要嚴格控制,不符合任意一個條件的,均不能在第三方平臺營業。而且應該安排監察員到外賣店里去考察,不符合衛生要求的商家不允許營業。
3.暢通渠道,科學構建“外賣食品”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建立售后協調機構,對消費者提供售后咨詢服務。消費者可在售后平臺上搜索餐飲單位的資質,查詢食物原材料來源信息以及配送環節的信息等, 盡可能地平衡網絡外賣商家與消費 者的信息對稱,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另一方面在 O2O 平臺建立 消費者網上投訴、網上調解等多種途徑,開辟快速便捷的監督舉 報渠道,使消費者通過 O2O 平臺解決外賣食品安全小額糾紛的 渠道暢通,維權更加便利快捷,從消費者終端解決網絡食品安全問題。
四、結語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不容忽視,外賣食品也不該成為食品安全問題整治的“留白”。筑牢網絡外賣食品安全“防火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安全”,已經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
參考文獻:
[1]2016 年中國外賣 O2O 行業發展報告//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16(7).
[2]代大鵬.經濟法視野下的網絡食品安全監管研究.寧波大學. 2014.
[3]萬龍江.網絡訂餐食品安全風險形成及監管研究.鄭州大學. 2017.
[4] 劉潔睿,雅楠,陳要南,等. " 互聯網 + " 時代網購食品法律 問題探析[J] .法制博覽,2017(23) : 123-124.
[5] 劉光岳 . 互聯網外賣市場食品安全治理研究 [D]. 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7.
[6] 張倩 . 互聯網外賣行業并購動因與效應研究 [D]. 廣州:暨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