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香 蘭啟防

[摘要] 目的 探討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在促進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良好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從2017年1—12月期間在該院就診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中選取120例實施研究,120例患者均采用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共治療2周時間。觀察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以及治療前后的餐后1 h胰島素(INS1)、餐后2 h胰島素(INS2)、空腹胰島素(FINS)水平和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指數(HOMA-β)等改善情況。 結果 患者治療2周后的FBG、2 hPBG水平,均較治療前有顯著降低,且均能夠保持在較為合理的范圍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2周后的HbAlc,較治療前顯著降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患者治療后的HOMA-IR,較治療前有顯著降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颊咧委?周后的INS1、INS2、FINS水平,均較治療前有顯著升高,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患者治療2周后的HOMA-β,較治療前有顯著升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促使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獲得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患者的胰島素抵抗作用,對于患者長期獲得良好血糖控制效果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血糖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7(b)-0020-02
由于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導致當前全世界范圍內的糖尿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一直處在一個偏高的狀態[1]。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需終身用藥治療,成為了危害居民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2]。目前臨床上對于糖尿病的治療一直處在不斷地研究探索之中,截至目前為止,仍無法對其進行根治,主要的治療仍然是依靠胰島素及其類似物對患者進行血糖控制,從而控制其病情進展。因此,對于糖尿病化妝來說,血糖控制是貫穿其整個治療過程中的重中之重。研究表明,如果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能夠進行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對于促進患者實現血糖的長期良好控制,改善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具有顯著的意義?;诖?,就對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在促進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良好控制中的作用進行臨床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該院就診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中選取120例實施研究,其中包括68例男性、52例女性;年齡在45~78歲之間,中位年齡(58.6±7.4)歲。該組患者均能夠閱讀并理解該次研究內容,且同意自愿參與研究,且該研究在立項前上報并經過了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和批準。
1.1.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為新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空腹血糖(FBG)>10 mmol/L的患者;③患者經飲食控制血糖水平仍無法控制到理想范圍內;④入組前未使用胰島素或降糖藥物治療的患者;⑤能夠配合班次研究實施的患者。
1.1.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的急慢性并發癥的患者;②合并肝、腎功能不全疾病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④由于其他原因而導致的血糖一過性升高的患者;⑤合并精神疾病史、意識障礙,溝通障礙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120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首先在治療前均進行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IVGTT)和胰島素釋放試驗,均不給予降糖治療。患者入院后第2天,叮囑其禁食10~15 h,然后在早晨實施IVGTT試驗,采集空腹靜脈血測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靜脈輸注50 mL濃度50%的葡萄糖溶液,輸注速度保持在16 mL/min左右。然后用5 mL生理鹽水進行沖洗,以套管針取穴進行血糖及胰島素的測定。胰島素強化治療如下:使用美敦力胰島素泵進行持續皮下賴脯胰島素(商品名:優泌樂,國藥準字J20140152)輸注。采用美敦力胰島素泵強化治療2周以后,停止使用胰島素泵,并于療程結束次日再次進行IVGTT實驗操作。同時采用葡萄糖酶法測定患者餐后2 h血糖(2 hPBG),并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患者餐后1 h胰島素(INS1)、餐后2 h胰島素(INS2),并測定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lc)。應用穩態模型計算出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指數(HOMA-β)和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其中HOMA-β=20FINS/(FBG-3.5),而HOMA-IR=(FBG×FINS)/22.5。兩組患者均給予為期6個月的隨訪,臨床研究于2018年6月截止,并進行相應的數據整理和匯總分析[3]。
1.3? 統計方法
將SPSS 17.0統計學軟件作為研究數據的處理軟件,主要對其中的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實施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x±s)表示,比較則采用t檢驗方式進行;而計數資料則以(%)表示,比較則采用χ2檢驗方式進行;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治療2周后的血糖控制效果和胰島素抵抗指數改善情況比較
患者治療2周后的FBG、2 hPBG水平,均較治療前有顯著降低,且均能夠保持在較為合理的范圍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2周后的HbAlc,較治療前顯著降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患者治療后的HOMA-IR,較治療前有顯著降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治療2周后的胰島素水平和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指數改善情況比較
患者治療2周后的INS1、INS2、FINS水平,均較治療前有顯著升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患者治療2周后的HOMA-β,較治療前有顯著升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2型糖尿病目前已經成為了臨床治療的一個難點問題,臨床不斷地探索其更好地血糖控制方法。在大量的臨床研究探索基礎上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初期,殘留的β細胞較多,因此,如果此時能夠及時對患者實施胰島素強化治療,對于保存患者的胰島功能,促進其在日后的治療中獲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4]。同時研究還指出,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還可以降低高糖毒性,改善β細胞功能,使其能夠得到一定的恢復,從而發揮較為持久而有效地血糖控制作用[5]。
從該次臨床研究觀察中可以看到,患者治療2周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得到了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后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指數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這一結果表明,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方案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顯著作用,且能夠改善其胰島素抵抗作用。同時,患者治療2周后,其空腹胰島素、餐后1 h胰島素和餐后2 h胰島素水平,均有顯著升高(P<0.05),且治療后患者的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指數較治療前有明顯升高(P<0.05)。這一結果表明,短期強化胰島素治療能夠有效保護患者的殘余胰島β細胞功能,并對其起到良好的改善修復作用,促使患者的胰島素水平和效應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趙雪蓮,郭文娟.門冬胰島素 30 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老年初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6, 28(12):18-20.
[2]? 戴筱君,高斯,施克新.地特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治療 2 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8(1):75-77.
[3]? 魯平,闞全娥,袁舉.地特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與中性精蛋白鋅胰島素聯合短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19(7):516.
[4]? 樊文萍,張茜,馬建平,等.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誘導初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良好控制的臨床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38-39.
[5]? 郭曉蕙,李啟富,石勇銓,等.比較地特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與中性精蛋白鋅胰島素聯合可溶性人胰島素對 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療效和安全性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1):37-41.
(收稿日期: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