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圣娟
摘 要:運算能力是數學能力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借助分層式評價提升低年級學生的口算、心算、列豎式計算等運算能力,為學生打下堅實的運算基礎,成了教師必須研究的話題。
關鍵詞:啟迪性評價; 引導性評價; 鼓勵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048-001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告訴了我們評價的重要性。分層式評價以“關注學生差異,促進每一位學生運算能力發展”為核心理念,從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促進學生更好的學,促使他們在運算能力上獲得更大發展。
一、進行分層式評價的前提條件
首先,了解學生現狀,奠定分層式評價的基礎。通過對本校低年級學生的100道運算題的運算能力測評顯示:正確率為34%、錯5題以內的為21%、錯6-10題的為19%,錯10題以上為26%。調查得出的原因為: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不受學生重視、口算作用發生異化。
其次,設定分層目標,確定分層式評價的標準。按新數學課程標準所要達到的目標為參照,為學生制定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運算能力目標,讓分層式評價有明確的標準,讓評價變得有的放矢。
二、運用分層式評價提升低年級學生運算能力
那如何用分層式評價來提升低年級學生運算能力,我認為可從以下三點著手:
(一)給予優異學生,啟迪性評價,提升學生的運算解題能力
對于運算能力優異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能達到上面所說的“中層目標”,他們的終極目標是達成“發展目標”,鼓勵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解題思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首先,學會“橫向觀望”,用橫向評價啟發學生思考。通過“橫向觀望”,把同樣優秀的兩個或幾個學生進行觀察和比較,運用橫向評價來對同班同學、同年級同學進行比較。
其次,學會“一日三省”,用診斷評價啟發學生反思。“一日三省”顧名思義就是反復的思考自己做的事有沒有達到要求,放在這里就是讓學生學會思考自己的運算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是否達到發展目標,給學生一個沖向目標的動力。而診斷性評價就可以給學生這樣的動力。
診斷性評價就是教師要找出學生實際運算能力水平與發展目標之間的差距,并幫助學生分析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最主要就是直面差距,分析運算能力提升或下降的原因,并給予學生反饋,提出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和改進措施,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斷修正改進運算能力提升的方式和方法。
(二)給予穩定學生,引導性評價,提高學生的速算能力
運算能力穩定學生基本能完成“中層目標”,但是往往在運算能力上沒有更高追求,習慣“安逸”處之,不求突破自我現狀,因此,我運用評價提升他們速算能力的做法:
首先,給予“正強化”,用正面的力量去引導學生。穩定學生在學習上也很努力,但意志不那么頑強,往往不能長期堅持,需要外部的推力,要給他們一些正能量,也就是正強化,從而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自己運算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記得我們班上的小凡他平時口算練習中總是出錯,要么加法做成減法,要么減法做成加法,要么就是忘記進1或退1,但是每次訂正他都是馬上完成,不存在不會算的情況,而且速度也有點慢。針對他這種運算粗心、速度慢的情況,我在評價時,會給他介紹班級里其他同學的運算和速算的小妙招,并讓這些同學交流自己運算中感想和發現,用周圍學生的正面力量去感染他,讓他知道面對自己運算出錯的問題該如何面對和處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凡的速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學會“縱向觀望”,用比較的方法去評價學生。縱向觀望是觀察學生各個階段的運算水平和具體表現,可以針對學生做好階段性的運算能力成長評價冊,用縱向評價來評價穩定學生,也就是教師把學生現在的運算能力現狀和他們的過去進行比較,這種評價可以是和昨天比較,也可以是去年,甚至更久之前比較。這種評價給教師評價的底氣,給出的比較性評價也能更精確的分析出學生速算能力上的各個時間段、各個知識點上的缺失。
(三)給予薄弱學生,鼓勵性評價,提升學生的基礎口算能力
運算能力薄弱學生,往往在學習上比較被動,沒有長時間自主學習的意念,各方面的基礎相對而言都會比較薄弱,是我們在提升低年級學生運算能力中最頭痛的一關,他們往往最基礎的口算能力都很薄弱,計算方法掌握不扎實,錯誤率極高。
首先,運用“肢體感染”,用肢體的語言去評價學生。評價除了用語言來表達,也可以用肢體語言來呈現給學生。低年級的學生喜歡得到老師的肯定,有時候千篇一律的話語會“免疫”,說多了就引不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那就失去了評價來提升學生學的目的。因此,肢體語言有時候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平時學生完成“運算王”比拼或課堂答題時,當學生運算中反應迅速、正確率高時,我會向他豎起大拇指,并跟他說“真是個機靈的小家伙,不僅反應快,還都對了,真棒,我們大家都要向你學習了!”當學生因為運算時錯誤過多而氣餒時,我會拍拍他的肩膀,彎下腰輕輕地跟他說:“看來你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同學,只要你有目標,老師相信你下次肯定會有很大的超越。”
其次,學會“小題大做”,用欣賞的眼光去評價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面對一群低年級可愛的學生,他們更希望老師看到他們的優點、欣賞他們的優點,他們是非常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的。為了達到提高低年級薄弱學生的運算能力,我就開始了“小題大做”,不再糾結于他們運算水平是否達到目標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將對學生的評價延展到“小處”。根據他們一段時間運算能力是否有稍許提升、學習的熱情是否有所高漲、學習態度是否端正等等方面來評價他們,將他們小小的進步放大,讓他們也感受到被老師和同學肯定的喜悅,從而在大家欣賞的目光下,激發他們再次被肯定的渴望和提升運算能力的內需。
作為一個低年級的數學老師,我相信只要巧用分層式評價,一定能讓學生愛上數學,一定能用評價來提升低年級學生的運算能力。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D]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艷萍.課堂教學評價語言的類型及效用[J]新課程·綜合,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