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摘 要:科學思維的發展已經成為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焦點之一,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發展的途經有多種,而隨堂檢測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我們需要善用評測指導教師調整教學、有效梳理和鞏固概念、提高教育覆蓋面,從而讓隨堂評測成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隨堂評測; 科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6?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052-001
推動科學思維發展的教育策略多種多樣,本文試圖闡述一個事實:善用科學課的隨堂評測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關注科學思維發展,著眼學生終身學習
何謂科學思維?胡衛平和林崇德先生的解釋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自然界中事物(包括對象、過程、現象、事實等)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自然界中事物間的聯系和相互關系的間接的、概括的和能動的反映。有幾個關鍵詞會影響我們對科學思維的理解:1.“自然界中事物”: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并非都適合小學生的科學學習與認知,我們應將絕大部分精力集中于自然科學的學習。2.“本質屬性”:雖然小學生科學概念的學習需要考慮學習進階,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始終聚焦概念本質。3.“聯系”:概念的學習不應呈現出剝離狀態,將各概念建立起聯系更有利于思維的發展。
科學思維是科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小學階段學生科學思維水平表現為:能夠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做出假設;能基于證據進行分析推理形成結論;能夠用簡單的模型闡釋事物的結構和事物間的聯系等。掌握一定的科學思維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思維品質,是青少年在解決科學問題和學習科學知識過程中順利進行思維活動的必要條件,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持續影響。
二、重視科學隨堂測評,著眼科學思維發展
評測,按照邏輯順序應該稱之為“測評”,就是測量與評價,先測再評,評基于測。評測即基于測試對學生的學業狀況獲得具有一定說服力的數據事實,并依此對學生學業狀況做出判斷。本文重點關注的是科學隨堂評測,是一節科學課課堂教學任務即將結束時,通過測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判斷,其目的是測查學生學業達到了什么程度,判斷教與學的得失,評定并報告學生的當堂課學業成就。
合理運用隨堂評測,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
1.及時反映學習情況,指導教師調整教學
課前預設是教師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需要的是“跳一跳夠得著”的學習環境,難度過高或過低的教學活動都是學生不感興趣的,課堂教學若能針對學生的認識盲區或認知沖突點展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會顯得水到渠成、事半功倍。那么,如果才能抓住學生的認識盲區和認知沖突點呢?除了額外進行的專門前概念調查外,隨堂評測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在當堂課的隨堂評測中,會暴露出本節課的學習中還有哪些地方是學生比較薄弱的,是需要在下一節課的教學中給予提升與彌補的,針對暴露出的問題,教師對下一節課的教學進行合理的調整,該重申的要重申,該重做的要重做,該提升的可提升。并且由于科學老師多數情況下會同時教幾個平行班級,隨堂評測的結果顯示為教師的同一課時的其他班級教學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另外,在隨堂評測中也可以融入一定的下一節課的前概念調查。
2.有效梳理和鞏固,明晰概念與方法
小學科學教學不像語文數學科那樣有單元檢測和期終檢測,即便有期末考核,也是相對比較寬松的,所以有一部分學生因為缺少了約束,課堂教學所得并未得到合理梳理與鞏固。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我們通常圍繞一個科學概念展開學習,獲得結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大量的課堂生成,會有很多的認知迭代,在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的概念建構會是凌亂的,如果能夠有一個及時的梳理,效果會好很多。另一方面,科學學習的方法也提倡多樣化的,同一種方法可能在一段時間的科學學習中不會再次重復出現,即便對于探究,每節課的技能教學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最有效的鞏固手段就是及時復習。能有一個隨堂評測,對于學生的概念建構和技能培養都會起到不錯的效果。
3.覆蓋所有學生,推進公平教育
在科學課堂上,當老師一個問題提出后,我們無法確保所有的學生都開動了腦筋進行思考,坐等“快手”、“快嘴”來解決問題的人不在少數;而當一個問題在師生互動中得到了一個同學的完美解答,通常這個問題就算解決了;當有幾個“優等生”根據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時,探究就算是結束了。類似的情況不甚枚舉,學生或許是因為思想開小差,或許因為思維慢了些,或許根本就不會,而錯失思維發展的機會。國內大部分班級的學生數比較多,教師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難度極大,有時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教學策略“逼迫”每一個學生動腦思考,隨堂評測不失為方法之一。
三、如何評測
隨堂評測的時間較短,一般控制在3-5分鐘,包括以下幾種常見題型:選擇題、判斷題、案例分析、方案設計。
1.選擇、判斷
選擇和判斷是所有評測中采用最多的題型。具有使用靈活、方便快捷、重在理解、便于統計等優勢。不過有兩點需要提醒:(1)落腳點雖然也可以包括知識點的識記,但不要僅限于此,方法和技能的評測也可以通過選擇、判斷來實現。(2)題目盡量情境化。
2.案例分析
對于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究竟只是識記住了知識點,還是真正掌握了概念,其判斷標準就是運用的情況。在對科學素養的詮釋中就特別強調公民運用科學知識參與到社會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中。案例分析或許并非如判斷選擇一樣非此即彼,可能連標準答案都很難給出,它要求的是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知識來解釋或現實或虛構的問題,并在科學邏輯下自圓其說。
3.方案設計
對于科學探究的方案設計,不同年段的學生,也應接受不同要求的方案設計,其側重點及難度要與當堂課的教學相契合。例如在六年級“饅頭發霉了”一課教學時,課堂上重點抓住“濕度”的因素進行了探究實驗,在隨堂評測時,就讓學生以溫度為著眼點,進行探究實驗的設計,是對課堂教學的合理補充,也是學生探究方法的應用。
“溫度”也可能會影響饅頭的發霉速度,請設計一個可以證明實驗你的假設的實驗。
總之,隨堂評測是一種促進科學思維發展的有效方法,我們不應該回避,而是應該正確認識隨堂評測,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與核心素養的養成,精心設計,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