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依婷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而生活材料又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只要稍加改進、創新,就可以為我們所用。將廢舊材料運用到戶外游戲活動中,發揮材料的多功能性,既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發展了幼兒的身體動作,還豐富了戶外活動的內容,加強戶外游戲的有效性。
關鍵詞:生活材料; 美術活動; 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1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071-001
傳統美術活動主要以不同的筆和不同的紙為主要材料,長期使用同種工具和材料,容易讓幼兒失去興趣。《指南》中提到“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
因此,將生活材料運用于美術活動中,不僅能讓幼兒主動參與,還能貫穿于游戲生活情境中,滿足幼兒成長過程中不斷求新和實現自我的心理需求,使他們的自信心和對藝術的理解力迅速提高。
一、挖掘生活化的美術表現材料,豐富幼兒創作表現的途徑
材料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們學習、創造的中介與橋梁,而運用特殊的材料會使幼兒產生更濃烈的創作興趣。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殼,蛋殼,樹葉,種子,石塊,稻草、布片,瓦片,報紙,廣告紙,絨線,廢舊物品,錫紙等等,我們也發現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們既熟悉又新奇,它們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喚起幼兒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欲望。
在幼兒園中我們開發了“美術工作室”,為幼兒美術活動提供游戲的空間。教師發動幼兒與家長一起來收集生活中各種常見物品,如盒子、酸奶瓶、螃蟹殼、紙杯、豆類、稻草、麥稈等物品,為美術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庫。在專用活動室時間里,引導幼兒與同伴自主選擇各種材料,進行各具特色的創意制作。如在各種各樣的瓶子上學蒙德里安的紅、藍、黃構圖;在科技節時,幼兒和家長利用各種各樣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親子制作“機器人”;利用錫紙制作舞動的小人;利用樹枝和扭扭棒可以制作樹枝小精靈;利用噴壺在桌面上噴灑出顏料,再用素描紙印在顏料上,紙上留下了顏料的痕跡,可以進行借形想象活動等等。
那么材料如何“巧”投放,讓美術活動變得“好玩”呢?
1.材料投放應具生活性
依據《指南》理念,美工活動的選擇應該以幼兒的生活和周圍環境為基礎,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探索學習,鼓勵他們感受發現和欣賞美的事物,并運用材料進行表現和創造。
2.材料投放應具豐富性
孩子們選擇了美工活動的主題“菊花”,跟隨孩子們的興趣,在美工活動中投放豐富多變的材料,可以讓幼兒的興趣得到持續的提升。如:紙杯剪菊花、玉米粒粘菊花、橡皮泥捏菊花、刮畫紙畫菊花、紙條拼菊花等多種材料,多種方式,供幼兒自主選擇,發展幼兒的各種能力。如:小米用超輕黏土捏制菊花,她將觀察到的菊花形態用橡皮泥的方式所表現出來。她知道有種菊花的花瓣是長長的,長得像豆苗一樣。在活動中孩子們能主動提出要做菊花,說明小米在進行游戲時還是有一定計劃,值得鼓勵。可以在美工區中投放一些用橡皮泥捏制的菊花作品,供幼兒欣賞和模仿。正如《指南》所說:提供豐富的材料,如圖書、照片、繪畫或音樂作品等,讓幼兒自主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
3.材料投放應具有層次性
《指南》指出:我們需要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選擇富有挑戰性的美工活動內容,引發幼兒的認知沖突,構建新的經驗,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是不同的,為使每位幼兒能在美工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教師應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這樣也便于更好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利用多種美術創作形式,挖掘幼兒的創作潛能
教師要為幼兒接觸生活中各種美好的事物與現象創造機會,尋找素材,豐富幼兒對美的認知和體驗,從而讓生活材料在幼兒美術活動中進行有效運用,大膽創作出新穎奇特的藝術作品,發展想象與創造。如孩子們選擇了美工活動的主題“菊花”,跟隨孩子們的興趣,在美工活動中投放豐富多變的材料,可以讓幼兒的興趣得到持續的提升。如:紙杯剪菊花、玉米粒粘菊花、橡皮泥捏菊花、刮畫紙畫菊花、紙條拼菊花等多種材料,多種方式,供幼兒自主選擇,發展幼兒的各種能力。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是通過與材料、環境的互動成長的。根據幼兒教育需要和發展需要,師生共同收集與之相關的自然、生活材料,創造性地進行改造與運用。如一個個輪胎進行創意繪畫,變成了小黃人、小熊等;一把把廢舊的小椅子可以畫上線描畫,變成了展示架;一片片樹葉涂上顏色,變成了秋天的色彩;很多的蔬菜還可以用來蔬菜印畫……幼兒感受到了自然材料、生活材料的無窮魅力,以及變廢為寶的驚奇,最重要的是逐漸練就一雙發現的眼睛,審美的眼睛。
生活不僅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歸屬。生活材料在美術活動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讓幼兒在自主玩的過程中玩出創意,讓幼兒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創造美的智慧,從而學會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