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衛琴
摘 要:微服務因方便、快捷、主動、精準、細致、及時等優點,深受用戶的喜愛,其理論研究和實踐已成為國內外圖書館界的一個熱點。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充分了解用戶的信息行為、信息需求和知識運用能力,并通過微服務平臺將精煉的微內容精確、快捷地推送給用戶,從而滿足用戶個性化的信息需求。
關鍵詞:大數據; 高校圖書館; 微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2.6?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163-002
大數據(BigData或MegaData)或稱巨型數據、海量數據、大資料,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大數據時代,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海量數據的增長,傳統環境下的圖書館大而全的“宏”服務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引入“微服務”的概念。微服務即微小服務、微型服務,是指內容和設備的微型化,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巨型的數據精簡化,并通過微型設備傳遞信息的過程。
一、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開展微服務的意義與特點
1.高校圖書館開展微服務的意義
(1)有利于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雜亂無章的大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將合適的資源推送給合適的用戶。高校圖書館服務內容從館藏服務模式轉向“互聯網+圖書館”服務模式,互聯網中免費的大數據也是圖書館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篩選、清理,整合,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給用戶,將網絡信息資源轉化成圖書館獨有的館藏資源,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
(2)有利于館員信息素養的提升。高校圖書館員為用戶提供各種資源,不斷拓寬圖書館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服務過程涉及多門學科和多種大數據技術,高校圖書館員在微服務的過程中,通過學習大數據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技術能力,圖書館員信息素養能力直接影響該校師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因此培養高素質信息化人才成為各大高校不斷奮斗的目標。
(3)有利于高校圖書館特色服務品牌的打造。大數據時代給高校圖書館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巨大挑戰,高校圖書館要求生存、謀發展,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尋求新時代圖書館服務模式,發展高校圖書館特色服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高校圖書館與其他圖書館相比,重點服務對象是全體高校教師和學生,高校圖書館融入教學、嵌入學科,通過不斷學習大數據技術為高校用戶提供個性化學科微服務,希望以優質、高效的服務獲得用戶的滿意和信賴,打造高校圖書館特色服務品牌。
(4)有利于高校圖書館社會地位的提升。大數據時代促使圖書館發生新一輪的變革,高校圖書館員基本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可塑性較強,圖書館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然而傳統高校圖書館員的服務水平不高,局限于圖書流通、普通參考咨詢等環節,導致圖書館人才大量流失,大數據時代給圖書館帶來一次新的機遇,圖書館應該好好抓住此次機會,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高學歷人才,積極開展圖書館微服務,豐富館員知識儲備,提升圖書館數據服務能力,從根本上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凸顯高校圖書館的價值。
2.高校圖書館開展微服務的特點
(1)個性化。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微服務中,運用數據存儲技術將用戶龐大的借閱信息和預約信息進行分析整合,當借閱圖書歸還時,圖書館一站式服務系統借助大數據技術鎖定下一位預約用戶,并匹配通訊錄,即時將用戶預約成功的信息推送到用戶手機中。高校圖書館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用戶的借閱行為進行研究,根據用戶的喜愛偏好推送相關書籍和信息。
(2)多元化。微服務多元化的特點體現在服務內容的多元化、數據類型的多元化和服務環境的多元化。
(3)碎片化。碎片化是指服務時間碎片化和服務內容碎片化,即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能夠實現在用戶空閑的碎片時間(如下課時間)推送符合用戶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求的短小精悍的信息。
(4)即時化。即時服務就是利用移動設備的定位服務幫助用戶注意此時此地的情況,分析用戶現有可能的需求,從而搜尋現有的資源,并及時推送給用戶,簡言之,就是在適合的時間適合的地點以合理的方式及時為用戶推送合適的內容。
(5)便捷化。提供便捷化服務的前提是實現高校圖書館24×7隨時隨地的一站式服務,宗旨是節省用戶的時間。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的形式在于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平臺,即用戶只需要在移動端登錄圖書館一站式服務軟件,即可享受“查、閱、咨、借、推”五位一體的便捷信息服務,節省用戶檢索時間。
二、國內高校圖書館微服務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大數據時代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的實踐現狀,并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我國高校圖書館微服務存在以下這些問題:
1.微內容匱乏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微服務內容單一,以館藏信息、到期提醒、講座信息、公告等為主,這些都屬于圖書館基礎業務服務,對高校圖書館用戶學術能力的提升并沒有特別大的幫助,而且大部分圖書館局限于本館現有的館藏資源服務,忽略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資源的挖掘。與國外高校圖書館相比,我們不僅存在信息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在學科指導的創新型微服務方面也顯得特別薄弱,基本照搬國外的微服務模式,缺乏個性化色彩。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開展了基于微課程的MOOC建設,相比國外微課程的應用,我國的微課程在應用策略、應用機制、內容質量上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2.微服務單一
大數據時代,微服務理念沖擊著傳統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需要高校圖書館進行一次大改革,而大部分高校圖書館沒有抓住大數據時代的新機遇,微服務理念仍停留于“圖書館有什么,用戶使用什么”的現狀,如許多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仍以發布通知、檢索、預約續借等為主要服務內容,微服務內容單一,不能對高校用戶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高校用戶主要目標是實現在學習科研上的提升,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提升學科化微服務的理念意識,將主要服務重心放在教學和科研輔助上,提供能夠減輕師生教學和科研壓力的專業性信息。
3.社交平臺利用不充分
通過前期調查我們發現,我國高校圖書在社交平臺中的粉絲數、關注度等相對較高,而圖書館基于社交平臺發布的微服務信息卻不多,并且微服務種類單一,缺乏特色化服務,說明我國高校圖書館對社交平臺利用不充分,對微服務的重視程度不夠,將大量的用戶信息閑置,阻礙了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我國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用戶信息資源,抓住大數據時代特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在社交平臺上推行圖書館微服務,調動高校用戶的學習積極性,共同構建具有特色化、多元化、智能化、主動化的新型圖書館。
4.微服務館員隊伍不健全
國內高校圖書館沒有設立專門的微服務隊伍,以至于微服務內容單一,缺乏特色的高校圖書館微服務,大部分國內高校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如同虛設,無法為高校用戶提供專業化的學科指導,而國外高校圖書館有一支強大的微服務隊伍支撐,在開展微服務的過程中,無論是服務內容,還是服務種類都要比我國豐富,充分體現了高校圖書館的價值,我國也應該緊追時代步伐,快速組建一支微服務團隊,為高校用戶提供更專業、更精準的信息,順應高校教學科研的發展要求。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的實現途徑
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的實現途徑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微內容的建設
微內容最先是Jakob Nielsen在《紐約時報》中提出的,他將微內容用來描述網站上所顯示的超短文本,比如頁頭與標題。微內容可以是用戶原創的內容,可以是用戶添加、修改的內容,可以是用戶行為產生的內容,可以是用戶在微博、博客、知乎等平臺中發布的帖子,可以是微信朋友圈、QQ空間發布的動態,可以是淘寶中的一條評價,可以是用戶修改的百度百科的詞條,可以是Bilibili視頻彈幕網站中的視頻彈幕,此外,用戶的轉發、贊、訪問記錄等等都屬于微內容。
以微信為代表,高校圖書館用戶普遍具有較高的學術修養,對文獻質量要求較高,微信普及的年代,他們對微信服務往往具有較快的上手速度和較強的使用能力,一個高校用戶往往會關注多個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的內容豐富多彩,數量眾多,形式多樣,如果對文章內容不加以修飾,作者精心編寫的文章往往無法被閱讀到,文章需要建立在微信人際關系網的基礎上才有機會被閱讀。此外,微信產生的微內容信息壽命短,發布之日三天內為閱讀高峰期,若不加以其他渠道宣傳、將繁復信息整理成高質量的文獻內容,該信息很容易被高校用戶忽視和遺忘。因此,延長微內容的使用壽命、增加微內容的推廣效應,是微內容建設研究的主要目的,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關鍵詞法、文章法和菜單法開展微內容的建設工作。
2.微內容的個性化推送
高校圖書館需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意圖數據庫的分析,在正確的時間及時為讀者推送個性化的信息,高校圖書館用戶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學術研究方面,學術追求嚴謹、內涵,因此推送信息必須具有專業性、深入性和時效性的特征。
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開展信息推送:(1)頻道式:利用大數據分類技術對網頁內容進行分類設立頻道,用戶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頻道進行查看,如按專業分頻道、按文件格式分頻道,用戶可以進入自己喜歡的頻道。(2)通訊工具式:圖書館運用大數據機器學習法為用戶篩選滿足其信息需求的信息,然后通過群郵件、群短信、群微信、微博等方式推送給用戶,用戶可以選擇訂閱或拒絕。(3)APP式:通過開通移動圖書館APP提醒模式推送信息,同時可根據用戶點擊提醒的次數確定用戶偏好。(4)收藏夾式:根據用戶收藏夾內容,對信息資源進行主動性搜索匹配,將符合要求的信息通過網頁主動推送給用戶。
3.微互動空間的打造
微信支持信息、視頻、語音、文本等多種格式傳送,還支持多人同時聊天,更強調雙方的互動;微博的信息傳播以圖片和不超過140字的文字的方式發布,方便快捷。微博、微信具有傳播速度快、用戶量多、傳播即時性強、發布形式多樣等特性。選取微博、微信為微互動空間,對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幫助。高校圖書館微服務是傳統圖書館服務的延伸與升華,高校圖書館傳統信息服務追求大而全的“宏”服務,大數據時代用戶尋求更加簡潔和迅速的信息交流與傳播方式,高校圖書館要轉型開展微服務,在大數據的環境中篩選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微信息推送給用戶,圖書館可依托微信、微博、QQ等互聯網社交平臺開展微服務,順從微時代的發展規律,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用戶。
4.微課堂的開設
傳統的微課堂服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花費教師較多的時間。教師錄制課程視頻之前需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師資隊伍,確定微課程的課題內容,通過分工查找資料制作視頻,后期對視頻進行剪切組合,最終形成微課堂內容。大數據時代,教師將課程主題輸入微課堂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從海量的信息中將課程資料快速整合出來,教師稍加整理即可以直接使用,課程制作實現自動化,教師可以從課程的制作中節省大量時間用于開展個性化教學。高校教育以教師為主的課堂集中傳授知識的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主的個性化教育模式,微課堂的建設以自主學習為核心,信息資源的傳授過程緊緊圍繞學習者的個人需求。
5.微服務隊伍的建設
大數據時代,能夠提供高質量微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員應該是一群高水平、高素質、高能力的隊伍,要有專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抗壓能力。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來打造微服務館員隊伍。
首先,高校圖書館應該注重人才隊伍建設。高校圖書館可以引進本館沒有的專業人才,填補專業圖書館員隊伍空白。同時還應引進高水平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為大數據高校圖書館微服務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撐。其次,圖書館可以定期開展提升館員素質活動。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員既是知識服務提供者,也是數據工作者,這就需要圖書館員增強專業基礎和技能,學習大數據采集技術、挖掘技術和分析組織技術,為用戶提供優質信息服務。最后,高校圖書館按照綜合服務能力對圖書館員進行分級管理。一方面給館員帶來激勵效應,提升館員服務熱情;另一方面,有利于館員資源充分利用,根據服務能力開展相應的服務項目。
參考文獻:
[1]郭海明.微信息環境下的圖書館“微”服務模式探討[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4(6):67-70
[2]劉國敏.圖書館微博社區的用戶參與行為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4,34(1):57-61
[3]黃輝.探索智慧圖書館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微服務[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5(4)
[4]余光嵐,蔣凌云.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探索[J]大理學院學報,2015,14(9):78-81
[5]劉軍軍.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7,39(1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