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清 張彩虹
摘 要: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處于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遵循好育人規律,把握有效的教育脈搏顯得至為關鍵。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真正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本文以新時代大學生思政工作改革的必要性為導向,進一步探討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思政工作;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文獻標識碼: ? ? A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6-161-001
一、改革的必要性
1.學校思政工作流于形式化,模式過于陳舊
黨中央指出:“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當前的學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化,模式過于陳舊,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弱。部分教育者德育思路比較陳舊,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教育方法缺乏現實性,教授知識脫離實踐。
2.學校思政工作缺乏實效性及針對性
在當今新舊體制過渡期,通過競爭中的利己主義,交易中的功利原則滲透到家庭和學校的現實,仍只是用正面的東西去影響學生,對于陰暗面諱莫如深,使學生一涉世便發現教育具有虛偽性,經不起社會的檢驗,導致思政工作實效性差。隨著社會民主政治的不斷改善,學生普遍崇尚自然、不加拘束的人際交往,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交友對象、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更能表現獨立性,獲得交往需要的滿足。另外,隨著社會的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方式的變化,學生都喜歡自由的不同層次的消費方式,不愿以如集體等正式組織作為活動交往的唯一形式,他們可以在自由、平等的自發群體中獲得各自的心理滿足,同時通過自發群體的組合可以確認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認同,強調了個人志趣,“輕思想,重人格”成了現今學生的一種標志。
3.學校思政工作單一化,使學生產生不信任感
知識脫離實踐,與學生之間缺少交流互動,社會信息頻繁,生活節奏快,反饋迅速,新的道德觀、倫理觀迅速影響著年輕一代,青年學生總是覺得老一輩人對自己的行為不理解,因而產生一種不信任感。
二、改革的方向
通過對相關文件的解讀,高校的德育教育目標很明確,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時代,學生能通過很多渠道接觸到的事物越來越多樣化、繁雜化,加上西方文化過度的侵入。在這種社會環境中,如果學生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后果將不堪設想。新一代的青年首先要在政治上過硬,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優秀的道德品質,才能擔負起重大責任。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
三、改革的措施
1.構建開放式思政工作體系
開放型教育,構建社區化思政工作體系。延伸思政工作網絡,讓社會各界參與思政工作。學院是思政工作的主體施行者,但社會、家庭對學生的教育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院在抓好自身德育網絡建設的同時,還必須聯絡社會、家庭的力量,找出學校與社會的聯系點,確立學院、社會聯系的實體,如志愿者服務、社團活動等活動,有效地推進德育工作社區化進程。擴大德育基地,讓校外實體滲透德育。德育基地是培養學生思想素質的理想場所,這些基地包括博物館、烈士陵園、革命遺址、部隊、校辦企業及農場、工廠等,它們為德育工作提供了具體可感的實物、實景和經驗體驗,是比較理想的育人環境,學院可采取組織學生調查、參觀、講座、報告、勞動鍛煉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這些基地開展活動,走出德育單靠灌輸的誤區,構建德育縱向銜接,學院、家庭、社會教育溝通,課堂教育、環境熏陶、社會實踐等新格局。
2.建立多元型思政工作模式
培養人才應注重入才素質的實效性,近幾年來,我院實行的護理班級制度、道德講堂,并組織編寫了《把握成長》《經典誦讀》等補充教材,使思政工作內容得到了進一步充實,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它從大的方面把握了思政工作方向,學院還從養成教育、個性特長教育和自我能力培養等方面下功夫,培養學生守紀律、懂禮貌、講衛生、愛集體、助人為樂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學有專長”的素質,增強學生在技能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達到自主、自力、自育,以迎接時代的挑戰。思政工作過程是在社會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響和教育的過程,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校要發揮其教育主導性,見縫插針,讓豐富多彩的政治、文體、娛樂等活動彌漫校園。對于教師來講,教書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相對學生而言,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是手段,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才是目的。
3.構筑立體型的思政工作教育
學校思政工作應由單一、靜態、平面教育變為多樣、動態、立體教育,要充分利用市場經濟強大的信息網,打通各條育人渠道,建立立體型思政工作網絡。一方面要著力創造課程化思政工作形式,增強思政工作學術性、實踐性、權威性,使思政工作真正成為學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另一方面要探索課堂德育滲透教學,研討德育的滲透方法,挖掘德育滲透的內容,使德育滲透成為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環。利用青馬工程、“業余黨校”、“業務團校”等載體,組織學生正規學習黨團知識、社會主義理論和“兩史一情”知識。此外,要活化思政工作主體,注重寓德育于教師的表率之中,要求教職工以良好的形象來影響學生,并要寓德育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之中,增強學生的使命感,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綜上所述,學校思政工作是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肩負著培養學生理想信念、社會公德與職業道德的重要任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思政教育改革已成為我們培養人才的戰略措施之一,而思政教育恰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院校必須要把思政擺在重要地位,為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