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萍梅 盛滋科 謝青 錢珠萍
隨著近年來傳染病疫情流行疾病譜的改變,傳統傳染病日益減少,新發突發傳染病不斷出現,傳染病逐漸向感染性疾病擴展,每年都會有一些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出現甚至聚集暴發,感染性疾病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日益趨重。為進一步規范感染科臨床醫療質量管理和監測,評價上海市各級醫療機構的感染性疾病診治水平以及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上海市感染性疾病科臨床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對本市二級甲等及以上綜合性醫院感染病學科的設置及運行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報道如下。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以上海市二級甲等及以上綜合性醫院57家作為研究對象。使用問卷調查法,以國家感染性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發布的《感染(傳染)性疾病醫療質量控制基礎數據》為基礎,由上海市感染性疾病科臨床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專家組編制《上海市感染/傳染性疾病專業現狀及醫療基礎數據調查》問卷。內容包括:醫院總體數據,感染(傳染科)門急診設置,病房設置、人員配置及感染科實際運行情況。問卷于2017年9月通過郵件形式發放至各醫院醫務處,采集數據截取時間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由上海市感染性疾病科臨床醫療質量控制中心進行問卷回收及數據匯總統計。
二、統計學方法
數據使用Epidata 3.0雙遍錄入,整理完成后應用SPSS 19.0進行描述性統計學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7份,有效回收率100%。57家醫院包括三級綜合醫院27家,二級綜合醫院30家,感染科設置率100%。
一、感染科門急診設置情況
57家醫院均設置感染科門急診,設置率100%,實際開放情況詳見表1。
二、感染科病房設置及運行情況
57家醫院中共21家開設感染科病房,設置率36.84%。30家二級醫院中僅6家設置開放感染科病房,設置率為20%,總床位數328張;27家三級醫院中15家開設感染科病房,設置率55.56%,總床位數799張,詳見表2。
三、感染科人員配置情況27家三級綜合醫院中,感染科平均配置醫生10.13人,護士15.27人;30家二級綜合醫院中,感染科平均配置醫生6.15人,護士7.96人。在設有感染科病房的15家三級醫院中,按實際開放床位數計算,平均床醫比1∶0.27,床護比1∶0.40;6家二級醫院中平均床醫比1∶0.20,床護比1∶0.33。醫護人員的年齡、學歷及職稱結構見表3,表4。從表3和表4的結果可以看到,二級醫院的醫生系列人員配置和梯隊建設方面仍以>45歲、本科學歷和中級職稱為主的隊伍,這一現象在三級醫院中略有改善。

表1 感染科門急診開放情況

表2 感染科病房設置及運行情況

表3 感染科醫生的年齡、學歷及職稱結構

表4 感染科護士的年齡、學歷及職稱結構
國家原衛生部在“非典”后的2004年發文規定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必須建立感染性疾病科以應對各種新突發傳染病的流行和暴發。本次調查中所有二甲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均設置了感染科,各類專科門急診的實際開放率近九成。但感染科病房設置率僅36.84%,明顯低于北京市[1]和廣東省[2]的相關數據,甚為擔憂的是二級醫院感染科病房設置率僅為20%,即使三級綜合性醫院,病房設置率也只有55.56%,仍有一部分醫院僅開設了門急診而沒有感染科病房,感染性疾病防治的硬件設置的薄弱和不足,這對于城市傳染病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對和醫療安全保障帶來了困難,尤其是在作為國際大都市和亞洲金融中心的上海。在科室運行情況上,各醫院間感染科門急診量及年出院人次差異較大,一方面來源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診分布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客觀說明了各醫院間感染科專科發展的不均衡,具體映射到接診能力、治療水平、發展潛力以及綜合實力。
在醫護人員配置方面,就人員數量與開放床位比值而言基本合理,具體到人員結構,則存在整體年齡層偏高、高學歷和高職稱人才比例較低的問題。尤其以二級醫院更為突出,45歲以上醫生超過半數,護士達到1/3以上;醫生學歷以本科為主,高級職稱者不足30%;在護士隊伍中,仍以大專學歷和初級職稱者為主。感染科對優秀醫學人才吸引力不足,以及臨床醫護人員流失的問題不容回避,從經濟學角度,綜合性醫院感染科的生存和發展受到病源、病種和患者支付能力的限制,日常運行成本高而直接經濟效益相對低下,桎梏了感染科的人才培養與醫護隊伍的穩定和發展。
經典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在過去的30年間日漸式微,但在全球范圍內先后發現了40多種新發傳染病[3],傳染病仍是21世紀全球公共衛生主要問題。感染科作為綜合性醫院中篩查和防控傳染病的前沿,所承擔的職責已從單一的傳染病防治,逐步向復合型的感染性疾病管控轉化[4-5]。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室不同于傳染病專科醫院,在沒有重大疫情的情況下,以收治和會診感染性疾病患者為主,指導病原學診斷和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6]。本著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主旨,應進一步強化感染性疾病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的穩定和發展迫在眉睫,加大學科建設的經費投入、扶持和傾斜政策力度,嚴格規范各級醫療機構感染科門急診和病房的硬件設置[7],完善感染科專科醫務人員培訓考核體系建設以提高新形勢下感染科醫務人員的臨床診療能力,尤其應重視基層醫院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的應急處置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