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栓林 秦建增 杜世奇 趙曉蕊 張玉華 歐陽洪 胡艷玲
近年來由于人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我國發病率迅速上升,NAFLD是一種以肝實質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貯積為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1],并與肝纖維化、肝硬化及原發性肝癌等的發生密切相關。目前對NAFLD的治療尚缺乏有效藥物,本研究采用雙環醇聯合水飛薊賓膠囊治療NAFLD患者,與單用一種藥物治療進行對比,治療前后檢測肝功能、血脂情況,以評價聯合用藥的療效。
68例脂肪肝患者均為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診的門診病人,診斷標準參照2010年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排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全胃腸外營養、肝豆狀核變性等可導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68例脂肪肝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齡18~59歲,平均37.2歲;對照組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18~60歲,平均36.9歲。兩組間性別、年齡、肝功能、血脂、肝/脾CT比值及病情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治療組口服水飛薊賓膠囊(天津天士力醫藥公司)4 mg/次、雙環醇片(北京協和藥廠)50 mg/次,口服,均為3次/d;對照組口服水飛薊賓膠囊140 mg/次,3次/d。兩組患者均行飲食控制及適當運動等基礎治療,療程12周。
檢測所有患者治療前后AST、ALT、GGT、TG、TC水平及肝/脾CT比值。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事件,如惡心、心悸、頭暈、腹瀉、血壓升高等。
綜合療效判定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①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TC、TG下降率均超過20%,肝/脾CT比值>1。②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肝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復正常,TC、TG下降10%~19%,肝/脾CT 比值上升1個等級。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肝功能部分恢復,血脂無明顯改善,肝/脾CT比值無明顯變化。
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兩組血脂TG、TC含量均顯著下降(P<0.01),且治療組TG、TC下降較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患者肝/脾CT比值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bP<0.01
兩組血清ALT、AST、G-GT活性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1),且治療組ALT、AST下降較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ALT、AST及GGT水平變化情況(U/L,±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bP<0.01
治療后,兩組患者肝/脾CT比值均明顯上升(P<0.01),且治療組肝/脾CT比值上升較對照組明顯(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脾CT比值變化比較(±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bP<0.01
近年NAFLD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屬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一種病理和臨床類型。NASH發病機制還不太明確,包括脂肪代謝異常、活性氧簇的產生、肝臟脂質過氧化增加、星狀細胞激活和細胞因子異常生成等多種因素可能導致本病[4]。
雙環醇可通過清除自由基、保護肝細胞膜和線粒體,使肝細胞DNA免于損傷及減少細胞凋亡的發生,從而發揮保肝作用[5]。唐韜等[6]研究顯示,雙環醇可明顯改善繼發脂肪變出現的氧化應激,具有肝細胞損傷保護作用,從而抑制肝細胞繼發損傷,改善肝功能,調節血脂水平。
水飛薊賓是水飛薊素的主要成分,藥理作用較水飛薊素更強。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7],水飛薊賓具有強抗氧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增強線粒體內谷胱甘肽的活性,從而起到穩定肝細胞膜、保護肝細胞的作用。此外,水飛薊賓膠囊可顯著降低NAFLD患者伴隨的高血脂及異常的肝功能,主要與對抗肝星狀細胞(HSC)的激活,抑制HSC的活性有關。
本研究采用水飛薊賓膠囊及雙環醇片治療NAFLD患者12周,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血清ALT、AST、G-GT數值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脂TG、TC含量均顯著下降(P<0.01),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肝/脾CT比值均明顯上升,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未發生顯著不良反應。綜上,雙環醇聯合水飛薊賓治療NAFLD可明顯減輕癥狀、改善肝功能、降脂、改善肝/脾CT比值,聯合用藥優于單一用藥,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