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乾
【摘要】隨著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在小學階段教學中的不斷滲透,教師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性以及課堂的參與程度都具有了較高的關注程度。在新課改的理念中,確定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幫助者,因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以及互動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在英語的學習中更是如此。基于此本文結合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策略進行探討,旨在推動新課改理念在小學階段教學中應用的深化,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更為實際的意義。
【關鍵詞】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策略研究
引言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英語文化知識等,因此學生的學習具有的綜合性的特點,教師進行引導的難度較大。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必須具有良好的交流與溝通的聯系,使得教師的思維與學生的思維能夠適當的融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會在實踐中進行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英語學習中重要的實踐部分,值得教師進行重視。
一、課程引導階段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策略
在課程的引導階段,教師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需要聯系學生已有的認知,對于課程中的內容進行聯系性的講解,因此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需要重視目標的明確,避免由于講解內容過于寬泛而造成的課堂時間浪費。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新的知識學習通常抱有一種陌生感,這種陌生感使得學生在第一次接觸知識的過程中,思維的活躍性容易受到限制,面對于這樣的狀況,教師需要采取應用教學工具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手段,打破學生學習中存在的陌生感,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
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應用了微課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以及互動。為了使得學生迅速的融入到教學的內容中來,筆者將普遍受到小學生歡迎的卡通形象小豬佩奇作為課程的引導者,以佩奇的卡通形象對于課程的內容進行介紹,并且由佩奇進行問題的提出。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較快,因此卡通形象能夠迅速的吸引其注意力,在注意力能夠集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的介紹,學生的學習吸收效果呈現較佳。
在應用微課進行問題的提出之后,學生能夠在根據微課內容的引導進行思維的過程。然而,在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問題回答時,卻常常出現冷場的情況,為了鼓勵學生能夠積極的進行互動,教師需要采取兩種措施。其一,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給予學生以貼紙、印章、小紅花等榮譽獎勵,使得學生能夠突破自我的羞怯心理。其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是決定教師與學生交流程度的關鍵性因素,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需要較為長期的一個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方方面面的細節問題,進行重視。
二、課程學習階段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策略
1.構建輕松的課堂氛圍進行互動教學。在上文中,已經說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構成,需要經歷一個較為長期的階段,因此師生關系的發展,需要通過課堂教學的不斷建設來實現,在教學中輕松課堂氛圍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
(1)應用英語的游戲進行互動教學。英語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為小學英語的課堂帶來輕松的課堂氛圍。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可以應用不同的英語游戲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英語英語詞匯卡片引導學生進行英語的學習。在單詞卡片的初步應用中,教師要引導全體的學生共同的應用單詞卡片進行游戲,根據單詞卡片中的圖畫內容,要求全班的同學一起說出單詞并且進行拼寫。在后期的單詞考察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應用單詞卡片要求學生進行游戲。制作一一對應的單面英語單詞卡片,向學生進行展示,并且要求學生在限制的時間內,根據翻開卡片的內容完成的卡片的配對尋找。
(2)應用英文歌曲、童謠引導互動教學。在英語的學習中,英文歌曲以及英文童謠的插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藝術感受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英語的語音美以及語義的優美進行體驗。在筆者的教學中,應用了著名的英文歌曲over the rainbow以及電影《音樂之聲》的主題曲等,學生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由于在英文歌曲的學習中,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的溝通與交流,因此整個過程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彼此了解。筆者在進行了英文歌曲的教學之后,還列出了相應的歌單,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歌曲的學習。
小學階段的英文學習內容較為簡單,因此應用童謠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重要的互動教學手段之一。在學習童謠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對于英語的中的語音美具有更為強烈的感受,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的對于英語世界的文化有所了解。筆者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在引導了學生進行英語童謠的學習之后,要求學生自行查找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資料進行理解,并且在課堂中進行講述。教師對于學生的查詢內容進行再次的總結以及補充即可。
(3)應用英語繪本展開教學互動。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知識的缺乏以及認知能力的有限,對于許多抽象性的事物理解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在英語的學習中,包含著許多的西方文化、習俗的元素,學生的理解就更為困難。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應用這一部分的內容,與學生展開交流以及互動,得到的學生回應相對較少。繪本的形式具有具象化的特點,在學生的學習以及應用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幫助教師與學生就其中的抽象性問題達成共識。因此,應用英語繪本教學也是促進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互動的重要手段。
2.應用新型課堂模式的構建,促進師生互動。
(1)應用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的模式促進師生互動。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心理的成熟程度不足,因此通常在接受了新事物之后,都會產生旺盛的表達欲,教師需要應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應用小組交流合作學習模式進行表達以及交流。在這種狀況下,教師與學生能夠達到更為深層的交流。這是由于學生的交流內容在小組的內部已經經過的表達與探討,吸取的同學意見,經過了再度的自我整理,能夠呈現出更為清晰的表達意圖。在小組交流模式的應用中,教師需要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探討,總結小組內部的交流情況,在全班的范圍內進行交流與探討。
(2)應用學生授課的模式進行師生互動。在較為簡單的教學內容中,例如單詞教學階段,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作為課程的教授者進行教學,教師與學生進行身份的互換,在課堂中傾聽學生的講述,并就學生的講述內容進行問題以及意見的提出。這一過程能夠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關系的產生,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也能促使學生與教師進行換位思考,增強課堂的互動性。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并對學生進行宏觀指導,讓不同學生發揮他們各自的特長,有的同學發音能力比較強,讓他們負責發音教學,有的同學表達能力比較強,讓他們負責詞義教學,有的同學拼寫能力較強,讓他負責記憶教學,分工合作,促進學生的特長發揮,增強自信心。
三、結語
活動教學是一個比較好的教學模式,但是不應該僅僅理解為形式上的活動,或者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必須要抓住活動教學的實質,活動是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途徑,是借助活動來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選擇機會,從而使學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為自由,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在使用活動教學時要注重活動的創造性,避免過多使用一些常規活動,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課堂內容的特點,選擇或創設恰當的活動,促進雙方的交流與互動。
參考文獻:
[1]邰語桐.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研究[J].現代交際,2018 (01):67-69.
[2]肖展.基于課堂觀察的小學英語教學師生互動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