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足球是一項小學生極為喜愛的球類運動。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足球教學現狀,并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兩點對策。
關鍵詞:小學足球;現狀;對策
足球可以說是人們最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足球這項運動的熱情慢慢地淡化了,在近幾年國家的大環境下,提起中國足球,人們滿是牢騷和怨恨,歸根究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國的足球停滯不前或者是倒退。本文就小學生進行足球教學的現狀進行探討分析,從最底層的足球教學訓練去看中國足球存在的問題。
一、 小學足球教學現狀分析
(一) 教師對于足球教學的意義認識不夠深刻
從傳統的小學生足球訓練發展現狀來看,教師對于足球教學的意義認識不夠深刻,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足球的教學和訓練還只是處于最簡單、最基本的技能訓練階段,沒有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進行足球訓練的重要性。活躍的課堂教學訓練氛圍是上好每一節課的必要保證,小學足球教學訓練的主要內容還是以教授基本技術為主,如基本的傳接球、運球等技術,而且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比較枯燥,無法帶動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中來,最終導致教學訓練的氛圍低下,教學訓練的效果不明顯,進一步影響學生對這項運動的興趣,逐漸的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愿意去學,阻礙了這項運動的發展。
(二) 教師與學生缺少溝通和交流
教師與學生缺少溝通和交流,使得學生認為足球的訓練只是機械式的學習過程,缺少對學生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作為教練員只有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學生的成長規律以及教學實際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才能使得學生真正地去喜歡這項運動,真正地為足球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 不受學校與家長的重視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足球教學和訓練無法引起學校和上級領導的重視。應試教育的主導地位,決定了學校在文化課上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足球教學和訓練。因此學生缺乏參與足球教學訓練的動力,不能正確對待足球教學訓練的重要地位。從家長的認識程度來看,明顯不足,在家長眼中,從事足球的學習會耽誤小學階段的學業。由于足球的運動強度較大,造成運動損傷的幾率較高,容易引起損傷,加之家長對足球運動的健身功能認識不足,對足球教學的支持程度微乎其微,無法起到推動教學訓練發展的動力作用。
(四) 缺乏專業教師,場地建設落后
足球場地,以及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影響足球教學訓練發展的重要因素,而資金是制約這些因素的首要條件。近年來,學生的數量逐年遞增,學生活動的場地逐漸減少,難以滿足足球教學的需要。有限的資金投入無法解決足球場地設施的不足,無法請來足夠專業的足球教師,制約了小學階段足球教學訓練的進一步發展。加大資金投入是促進足球教學訓練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 小學足球教學對策探究
(一) 創新訓練方式,激發學生鍛煉興趣
一板一眼的足球訓練方式大大挫傷了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在新時期,我們要創新訓練方式,以此激發學生訓練的熱情。
比如,筆者在課堂進行過頂球的訓練時,就融入了比賽制。比賽以小組為單位,實行淘汰制,賽程共分為兩輪。第一輪由小組的每一名成員上前進行過頂球的訓練,教師作為裁判,對于每組的每個成員踢出的過頂球進行公平公正的打分。一輪過后,根據分數,淘汰掉一半的小組。然后讓剩下的小組進行第二輪的比賽,最后根據分數進行排名。如此一來,為了給自己的小組爭光,為了不拖后腿。學生們在賽前的訓練過程中都十二分的用心,沒有絲毫的松懈。如此一來,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比賽制,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獲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可謂是事半功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足球訓練的方式。
(二) 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足球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下,足球教學不單單注重學生足球技能和身體素質的提高,也注重實現目標的過程與方法。就傳統的足球教學來說,教學方式單一,往往使學生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因而,筆者認為在足球教學中,要增加訓練的趣味性,真正實現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熱愛。游戲教學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絕佳手段。
比如,搶球游戲:由六個人為一組,其中一人站在由其他五個人圍成的圈中,五人之間進行自由的傳球,另一人拼搶。五人中傳球被攔截,一定時間內沒有將球傳出去、球傳得不好,導致五人中的某人無法接住,則由此人頂替圈中間的人,進行接下來的搶球。這一足球游戲,自由度很大,是對學生足球綜合能力的鍛煉,在游戲中,頭球、腳內側傳球、腳外側撥球、勾球等足球技巧都能夠得到運用,從而在游戲中進一步磨煉了這些足球技巧,使之能夠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這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磨煉了學生的足球技巧,可謂是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在校園足球的發展問題上我們遇到很多問題和挑戰,作為基層的教練員和學校領導應不斷努力探索,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地改善學校辦學的條件,為我國足球水平的提高和小學足球教學訓練理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瑜.小學體育足球訓練的問題與對策[J].祖國,2016(20).
[2]岳銳,劉霞.校園足球在深化學校體育改革中的作用研究[J].體育科技,2017(1).
作者簡介:
史芳順,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高作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