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整個高中文科學習體系當中,歷史占據著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歷史學科的知識點本身具有復雜性以及零碎性,對學生們在學習上有著一定的難度。同時,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僅僅注重對于書本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難以使學生們真正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也無法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探究和彌補傳統歷史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加深學生們對于知識點的了解程度,幫助他們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本文將基于本人教學經驗以及探索思考,對于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效率;課堂教學
何謂有效教學?在我看來,有效教學主要有著兩個含義:一方面是有效率,即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上合理提升課堂容量,將課堂45分鐘的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對知識點進行深入且合理的拓展;另一方面則是有效果,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們的歷史成績,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必然是學生們能夠從中真正受益的,這里不僅僅是指讓學生們理解我們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們自行對課堂問題進行思考,并在不斷的練習和講解當中培養學生們的做題方法以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不斷地嘗試和總結教學經驗,并將之反饋到我們的教學過程當中。
一、 注重時間線的梳理
如果說人物和事件是歷史中的一顆顆珍珠,那么時間就是將他們串聯成一條項鏈的絲線。在高中歷史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們對于歷史知識的混淆和困惑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對于時間與事件之間的關聯了解得不夠透徹。這一方面是由于現行的教科書采取的是對于歷史當中不同的部分進行了分模塊的教學,這使得一段時間的歷史被劃分成了政治、經濟、文化三個部分進行分別教學,這使得學生們難以從中把握不同領域間事件的聯系。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學生們自身在平時的復習過程當中將時間點和事件作為兩個相互隔離的知識點進行分開記憶。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注重幫助學生們進行時間線的梳理,并通過時間線的梳理將歷史知識點串聯起來。
例如,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單元的教學開始之際,我就通過幫助學生們按照時間順序,將先秦時期、秦朝一直到清朝的各種政治制度運用時間線法聯系在一起,在列出了這樣一個包含了各種歷史事件的時間表后,再對于古代中國的各個政治制度加以學習和討論,從而幫助學生們理解各項政治制度誕生以及運行的時間,并從中把握各種政治制度之間的聯系以及作用。時間線的梳理相較于直接對于課本內容最大的好處就在于能夠通過對于各種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加以區分,使學生們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所處的時代范圍,從而防止學生們在學習過程當中將不同時期然而名稱卻相似(這里我們似乎不得不提一提土地改革以及土地革命)的知識點相混淆。
二、 注重歷史教學當中的人文精神
關于歷史學科的研究對象,從表面上看,它是關于時間和事件的研究,然而若是追根溯源,歷史同其他的人文學科一樣,是一門研究人的學科,歷史由人所寫就,最終也需要由人來對其進行研究。因此,人文精神是我們在進行歷史教學以及學生們進行歷史學習的過程當中所必須具有的重要精神。任何歷史的研究都不應該脫離當時的人民群眾進行,我們教師在對于歷史書中的時間進行評析的過程當中,應當對他們對于整個人類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并在這種分析過程當中,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本史觀。同時,也為學生們在歷史學習的過程當中提供一個高的視角,跳脫出對于特定的民族以及階級的狹隘認知,從人類文明進化的角度對于問題進行分析。
打個比方,我在對于世界近代史進行介紹時告訴學生們:我們之所以說巴黎公社是一次社會主義的早期實踐,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將之歸結為一次革命乃至于一次暴動,就是因為巴黎公社在人類歷史上,無產階級的以此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嘗試,他為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論證。這種超階級的、泛人類的高度視角使我們能夠去全面地對于歷史事件進行評析,也能夠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當中,理解到歷史的意義不僅僅是對于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而言的,真正的歷史是全人類的,無論是夸大成就還是掩蓋丑惡,只要我們能夠堅持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角度對于歷史事件進行思考,就能夠還原最為真實的歷史意義。
三、 注重培養學生們的自主思考能力
歷史是一門需要學生們進行自主思考的學科,曾經的歷史考核僅僅是對于書本上的知識點進行硬性考察,然而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考核更注重通過給出特定時期的某一具體歷史事件并讓學生們對其進行分析,這種變化意味著,歷史學科對于學生們思維能力以及歷史評判能力的要求正在逐漸增強。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們對于歷史問題進行思考,同時,在我們教師對于歷史問題進行評析的時候,要盡量做到客觀公正以及全面,為學生們的歷史評析過程樹立一個良好的模板。例如,我個人在教學過程當中,對于學生們的歷史評析就給出了這樣的一個思維方向:首先看時代背景,再看社會階級,再看人物事跡,同時,在對于歷史事件的影響進行分析的時候,則是一寫本國,二寫世界,三寫長遠影響。通過幫助學生們理清分析歷史問題的思路,促進他們分析能力的提升。
四、 總結
高中歷史的有效教學可以是一個小話題——它僅僅包含了課堂教學這一個方面,但是它同時又是一個大學問,因為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若想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需要針對學生們當前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特征等多個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并適當對于課堂教學的節奏內容和深度進行調整。這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從教學過程當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不因循守舊,以創新的思維方式不斷促進我們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鐘濤.淺談高中歷史教學[J].神州印象,2018(4).
[2]周文玲.高中歷史教學與反思[J].南北橋,2017(24).
[3]徐艷.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的原則、要素及優化[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9(2).
[4]李秀彩.淺談如何開展有效的高中歷史教學[J].新課程(下),2019(3).
作者簡介:
郭升根,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區程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