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扭轉一些物理教師片面認為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事倍功半”的教學模式,文章先從兩個方面闡述了探究式教學方法對促進學生理清物理規律和物理概念,正確對待物理學科的積極意義,然后從本著指導實際教學的角度出發,介紹了探究式教學開展之初的選題、進行之中的指導和結束之后的點評總結等三個環節中應注意的要點。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法;應用意義;開展
自探究式教學被大家所熟知以來,與探究式教學有關的教學研究、考試試題、教學反思等頻頻出現于各種期刊及物理試卷上。在這些教學反思中,有人認為探究式教學沒有必要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因為探究式教學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而且花費了較大的時間和精力后,卻沒有明顯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正所謂“事倍功半”。也有教師認為,對于初中物理來說,教材里面的很多內容都是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我們再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意義何在?針對這些質疑,我們有必要進行認真思考并梳理出思考的結果。
一、 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新課標指出通過物理學科的學習,學生應具備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如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專家認為,核心素養作為一種結果,是學生在與情境的持續互動中,不斷解決問題、創生意義的過程中形成的。顯然,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此過程中也不是被動學習的,因此,探究式教學與當前新課標的要求是比較契合的。回答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意義,筆者想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
一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有關的物理規律和物理概念。筆者在觀摩課中,發現不少教師都不重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論教學,而對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解題即知識的運用,卻十分看重,這種現象致使學生對物理規律和概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探究式教學則可以較好地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如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電阻”這一內容時,不少學生心中也許會充滿疑問:“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電阻?是因為導體對電流具有阻礙性嗎?”顯然并不是這樣的,而且不同材質的導體的顏色和形態也不一樣,我們為什么不進行研究呢?因此,我們在教學電阻時,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研究電阻的價值。針對于此,筆者首先設置了“鉛筆芯調光燈”實驗,在實驗時,教師故意遮住調光的部分,然后讓學生觀察和猜想燈泡的亮度為何會變化。我們不要小看學生猜想這一環節,正是猜想這一環節才能讓學生將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調用起來。通常情況下,學生通過分析能夠想到是電流的變化引起了燈泡亮度的變化,但電流為何會變化,學生要回答這個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然而這也正是學生努力探究的方向,即電路中的電流是如何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的。學生通過探究,不僅能夠理清電路中的有關規律和概念,還為后續研究歐姆定律奠定了基礎,從而有利于學生將前后知識融會貫通。
二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對待物理學科。筆者向周圍十幾位物理教師求證過,發現我們的學生在剛接觸物理時,興趣很大,但又發現他們越到后面興趣越低。筆者經過分析,認為是當前教師普遍采用的題海戰術使學生錯誤地認為物理學習就是刷題,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為學生機械學習物理埋下了隱患。要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筆者以為只有大力實施探究式教學,才能扭轉當前的局面。例如在上述引導學生學習“電阻”一節中,學生在探究中會這樣考慮:因為電路中的電流會受到某個因素的影響而變化,因此,我們要弄清楚是什么因素影響了電流的變化;電流是經過導體進行流通的,那么導體對電流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于是我們就可以稱這個影響因素為電阻;那么,電阻的大小又與什么有關呢?通過“筆芯調光”實驗可以發現,導體的長短會影響電阻的大小;那么,除了這個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電阻大小嗎?于是就可以通過改變變量進一步地探究。從這個探究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是自然展開的,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了生活經驗、物理知識和物理思想等,這些都較好地鍛煉了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后續的學習中正確對待物理學科。
二、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
(一) 教師要給學生設定一個合理的探究題目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給學生設定一個合理的探究題目。因為只有先給學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才能使探究式教學法的優勢得以發揮,并促使課堂探究呈現一定的連貫性,從而較好地促進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學的物理知識探究問題,構建新的物理知識體系。對于要探究的物理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一是設定的探究題目的難易程度要適合學生探究。如果設定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即使解決問題了,卻體驗不到成就感,這樣的探究效果會不理想;如果設定的問題較難,會給學生的探究帶來較大的阻礙,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難度以適中為宜。二是設定的探究題目應與課本較好地銜接在一起。筆者以為,我們讓學生探究物理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因此,我們只有將探究題目與教材知識有機地銜接,才能在激發學生探究物理奧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有效掌握物理知識。
(二) 教師要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給予適當幫助
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教師則起到輔導作用。因為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具備的知識儲備畢竟還是有限的,那么,在剛開始探究的時候,他們可能不知道怎么探究,不知道具體要做哪些事情,也有可能剛開始探究的時候知道該做什么,也明確探究的目的,但是進行到中間的時候,探究思路卻出現了較大的偏差,所以,我們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避免學生出現無意義探究。那么,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的探究呢?筆者認為,首先應指導學生如何探究,即先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再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要達成什么樣的結果。其次要指導學生如何思考,即這個探究的過程是學生探究,不是教師探究,要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如果教師一上來就告訴學生探究的具體步驟、思路,那么就失去了學生探究的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教師不是甩手掌柜,而是要在旁邊認真觀察學生的探究過程,學生一旦明顯跑偏思路,教師則可以給予一定的提示,從而把學生引到正確的探究方向。
(三) 教師要在學生探究結束后進行點評和總結
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探究式教學就是所有的任務由學生來完成,教師不能打擾學生的探究,只要提供探究所需的儀器就可以了。實際上,教師不僅要在學生探究時進行充分的引導,還要在學生探究結束時及時地進行點評和總結。那么,教師如何針對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進行點評、總結呢?首先,教師要結合自己的觀察,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良好行為進行表揚,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哪些操作是正確的,做得不好的學生應見賢思齊,而且表揚學生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以后更愿意探究。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探究的結果進行點評,凡是探究結果正確的學生,都應給予表揚,以給學生精神上的激勵。第三,教師要結合物理知識點對學生的探究思路和方法進行點評、總結,使學生掌握探究的方法,為下一次的探究奠定基礎,而結合物理知識點進行總結,則可以有利于學生重新構建物理知識體系,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內容。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它對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學習物理的起始階段,更需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引導教師、學生正確步入物理的殿堂。探究式教學法作為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著其獨特的優勢,我們教師應全面認識探究式教學法給物理教學帶來的實際意義,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運用策略,使自己的物理教學效果更上一個臺階,讓學生真正地喜歡物理、親近物理、理解物理、學會物理。
參考文獻:
[1]張正芳.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7):184.
[2]張松.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78-80.
[3]林波.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7(14):78.
作者簡介:
張利影,安徽省阜陽市,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程集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