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動小學高年級學生航模項目活動的有序開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對航模的興趣,提高航模科技技能,引領學生個性化全面發展。
關鍵詞:航模;科學素養;航模技能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應該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宗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掌握基礎的科學知識,發展科學思維和語言能力,獲得科學探究的有關技能和方法,培養熱愛科學、善于思考、求真務實、互助合作、保護環境和呵護健康的生活態度。”
為了推動小學高年級學生航模項目活動的有序開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對航模的興趣,提高航模科技技能,引領學生個性化全面發展,特制訂“走進航模”系列活動方案與策略,從而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對航模項目的認識和理解。不斷通過對數學、科學、自然、美術、計算機等綜合課程的整合、特色課程的開發、航模社團活動的提升和優化,全方位地普及航模的相關知識,有效依托學校開展的科技系列活動,積極宣傳航模項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從而讓每一個學生有機會接觸航模、認識航模、了解航模、制作航模。
一、 航模項目活動方案的目標和意義
(一)
“小航模,大國防”,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未來科技人才。培養同學們敢于鉆研、不怕困難、勇于拼搏和團隊協作精神。
(二)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接觸航模,培養學生對學習航模技術及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
關注“專才”“偏才”“奇才”“怪才”學生的個性發展,及時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四)
掌握航模技術的初步知識與簡單結構,培養學生愛科學、愛航模、學知識、學技術的積極熱情。
二、 航模項目活動的具體步驟
(一)走進社區
利用大課間或班隊會時間進行廣泛宣傳動員,要求四、五、六年級的班主任積極配合,并利用班會課時間進行宣傳發動工作,初步篩選本班符合條件的學生。
(二) 傳單宣傳
在教學樓內外張貼宣傳單,在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進行宣傳,利用發放宣傳單等形式,營造一個濃厚的活動氛圍。
(三)籌建航模小組
由經驗豐富的科學老師組成航模科技輔導小組。輔導教師通過展板、張貼海報、紅領巾廣播站、發放宣傳單等進行宣傳,提出具體活動要求和條件。小組成員由四、五年級部分學生組成,優中選優,選拔或挑選符合航模條件的同學,成立紙飛機科技活動小組、水火箭科技活動小組和遙控紙飛機科技活動小組。
(四) 撰寫計劃
航模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商討確定活動的主題、內容、時間、地點。把重點放在航模的基本知識、基本流程、基本結構與組成、制作方法與技巧和試飛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等,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系統的詳細分析與研究,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五) 實施過程
每周五下午,按照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航模科技活動,負責老師詳細做好相關記錄及實驗報告。輔導內容具體安排如下:
1. 航模專題講座及觀看航模科教片
組織學生觀看科教片,聘請航模方面的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到市一中航模室參觀航模科技作品,提高自己的航模科學技能,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流程和制作方法。
2. 通過航模模型的制作和展示,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組裝能力、動手能力及其方法與技巧。
3. 科技實踐——航模測試
展示自己設計或制作的作品,并說明其制作或設計原理與方法。
(六) 活動要求
1.
航模小組成員全員參與,要讓每個學生充分在活動中得到接觸、鍛煉和提高。
2.
做到準備充分、責任明確、分工合理、發動有力,體現團隊協作的精神。
3.
分小組制作,幾個同學為一個小組,不指定負責人,讓學生自由分配,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發掘學生的領導潛質。
4.
限時制作比賽,在規定時間內按比賽要求完成。
5.
讓一些模型制作成績優秀或有經驗的同學,擔任學生的模型教練或者比賽裁判,主要是為了激發更多的學生積極進取,不斷進步。
6.
整個科技創新活動要有序地開展和進行,各項目的負責人要關注活動的全過程,確保活動參與人員的人身安全。
(七) 成果展示
通過學校少年宮活動室、航模活動室、網站、紅領巾廣播站、校報、展板等多種途徑展示航模優秀學生作品。
優秀航模作品評獎規則標準主要有三個方面:
1.
作品的科學性,指項目選題與成果的科學技術意義,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的合理和正確性,依據的科學理論的可靠性等。
2.
作品的實用性,指項目成果可預見的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研究項目的影響范圍、應用價值與推廣前景。
3.
作品的創新性,指項目內容在解決問題的方法、數據的分析和使用、設備或工具的設計或使用方面的改進和創新,研究工作從新的角度或者以新的方式方法回答或解決了一個科學技術課題。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學生通過參加航模科技活動不僅增長了航模科學知識,開闊了視野,還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參與到活動當中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體驗到航模科技活動的快樂,促進孩子、家庭和社會增強航模科技理念,使學生充分感悟科技的無窮魅力,在自主實踐活動中提升創新能力,在合作探究中體驗學習中的樂趣和收獲的快樂。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實驗(二)[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12).
[2]陳廣福.小學科學創新實驗六例[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1(3).
作者簡介:
陳明東,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