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赟
【摘要】英語聽說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一直沒有被給予充分的重視,也是中職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本文從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要求入手,分析了中職學生聽說學習的現狀及其原因,并從實踐教學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方法途徑。
【關鍵詞】中職學生; 英語聽說; 提高途徑 ;語言輸入; 語言輸出;任務型教學
一、引言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成為具備一定專業知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并且使學生具有職業意識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為了順應這一新的形勢,中職學校文化基礎課的課改活動正如火如荼的開展,這對中職學校英語課程教學啟發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結合《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我們可以看到,中職學校英語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初步形成職業英語的應用能力。這是新時代對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中職學生普遍英語水平低下,尤其是聽說能力落后。為此,作為一名一線英語教師,研究學生的學習現狀,努力對癥找到解決的方法,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意愿,并且實實在在的通過教學實踐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這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二、中職學生英語聽說學習的現狀分析
生源差是中職學校教學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由于學生自身學業基礎差,且學習興趣低下,大部分中職學生的英語學業水平相當堪憂。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英語聽說學習現狀,筆者編制了“中職學生英語聽說學習現狀及意愿問卷”,內容涵蓋英語聽說學習的興趣、意愿、困難、學習渠道等方面。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多數中職學生在英語聽說學習方面處于一種被動且無助的狀態。在問卷調查過程中將調查對象分為三類,結果表明:成績優秀的學生對于英語聽說學習具有較強的意愿,他們愿意主動去創造多聽多說的機會,然而需要老師給予技巧的指點和素材的提供;成績中等的學生學習相對比較被動,比較多的練習場合也就是在課堂上,不太會主動去尋找課外的資源來提高自己的聽說能力,這部分學生需要老師更多的鼓勵、引導和支持。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對于英語學科學習尤其是聽說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是主動回避,這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在聽說方面確實存在較大的困難,需要老師幫助其進一步夯實語言基礎,提升自信心、激發興趣以及給予方法指導。
另一方面,中職學生英語學科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的低下,與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也有關系。具體表現為: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重閱讀語法及輸入,輕聽說和輸出。教學模式基本上是老師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唱“獨角戲”,學生在這種沉悶無趣的課堂氛圍中,談不上有效、高效學習,更不用說與老師熱烈互動、教學相長了。
三、中職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提高的途經
1.背誦式輸入打下基礎。基于克拉申的語言輸入理論,人類的語言能力例如口語表達能力,并不是通過老師的教授而獲得的,而是在接觸了大量的可理解的語料之后自然獲得的,語法也是通過同樣的途經習得的。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既在他們可理解掌握的范圍內又略高于現有水平的語言資料。
中職英語教學大綱中對學生的聽說方面的要求是了解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并就這兩個基本場景進行交際對話。因此情景對話是中職學生聽說的基本要求,也是英語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常見的聽力考試也都是基于一定場景的,考察的內容有:場合判斷、人物關系判斷、日常交際正確應答等。教師可以對教材中一些常用的場景及其高頻詞匯、句型進行總結歸納,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背誦以及活學活用,并且在日后的口語交際中靈活地運用所識記的語言表達。
2.海量有效的聽力,實現量變到質變。在第二語言的習得中,語言輸入扮演著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的輸入是輸出的前提和基礎,語言學習過程是輸入和輸出的雙向互動過程。因此,筆者認為,聽和說兩方面并不是獨立的,而是互為因果、互相補充。“聽”不僅能使學習者獲得所需的語言信息,并且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語言輸出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因此想要提高口語能力,聽力訓練先行。
聽力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和練習,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的聽力策略及技巧的助力。科學且有效的方法技巧,不僅能提高聽的準確率和效率,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信心和學習熱情。聽力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感知、解析、還是應用,都有可能會出現困難和失誤,因此必須在平時的聽力練習中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來克服這些困難和失誤。比如速度顯現信息法、重點針對記憶法、代碼速記法等。
3.設置項目和任務,在做中學。任務型教學法是當前比較受推崇的外語學習方式,它以任務為教學導向,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使學習者感知、識記并應用語言,通過參與、互動、交流及合作來達成任務目標,實現在做中學。教師可以根據課題和實際情況開展適合的活動,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自然而然的應用語言。例如,筆者曾利用中職英語教材第一冊第八單元Time to Celebrate這個主題,開展了節日海報的制作及講解活動,使學生圍繞中西方節日及習俗開展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去理解、應用語言,同時也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及其差異。在任務項目中,學生通過對話、討論、匯報、辯論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從而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J].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2009.
[2]潘亞玲.外語學習策略與方法[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Stephen D Kras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Parago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