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為了落實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六個核心素養,數學抽象位于六個核心素養之首,對數學學科的發展和在育人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數學抽象核心素養含義的探討,給出幾點培養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的建議。但教好數學抽象、學好數學抽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優化和上下探索。
關鍵詞:數學抽象;核心素養
一、 數學抽象的含義
數學抽象是數學的基本思想之一,是在事物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舍棄一切非數學屬性的思維過程。主要包括:從數量與數量關系、圖形與圖形關系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系,從事物的具體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結構,用數學語言予以表征。
高中階段的數學抽象就是要讓學生能在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命題、方法與體系,運用數學抽象的思維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把握事物的本質;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積累從具體到抽象的活動經驗,養成在工作和生活實踐中一般性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數學抽象的具體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獲得數學概念和法則,二是提出數學命題和模型,三是形成數學方法與思想,四是認識數學結構與體系。
二、 核心素養之數學抽象的培養
(一) 直觀感知,從具體到抽象——培養“數學抽象”素養的出發點
數學的定義、概念和公式等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是有一定現實基礎的。數學教材上陳述的概念、定義等的數學過程,是一種嚴密的學術形態,呈現出冰冷的美麗,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把數學生動活潑的表現出來。這就需要設立現實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火熱地思考,去體會數學知識的抽象過程。
例如:學習指數函數定義時,借助具體的實例設立兩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抽象出指數函數的定義。
問題1:若兔子種群每月成倍增長,由最初的一對兔子開始,x月后會有多少對兔子?(不考慮兔子的死亡)
教師分析:由1對兔子開始,那么一個月后1對兔子成倍增長為2對兔子,2=21;2個月后變為4對兔子,4=22;三個月后為8對兔子,8=23……
引出結論:那么依次類推x月后兔子的總數為y=2x?①
問題2:現在我們引進一種病毒,讓兔子種群(視為一個單位)若每天按50%的速度減少,問天數x和剩余量y的關系式。
教師分析:第一天總數1減少了50%還剩下0.5,第二天的剩余量等于第一天的剩余量0.5減去第二天的減少量0.5×0.5等于0.25,即第三天的剩余量等于第二天的剩余量0.25減去第二天的減少量0.25×0.5等于……
引出結論:依次類推x月后兔子剩余量為y=?②
設計意圖:從熟悉的情景出發,讓學生去體會指數函數來源于實際生活。借此設計兩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兩個函數的解析式,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指數函數的特征。并提問“①式和②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引發學生思考,順勢引導學生抽象出指數函數的概念。
(二) 設置適當的問題——培養“數學抽象”素養的立足點
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可以通過數學教學傳授,而數學素養只能在學生所經歷的數學活動中產生,并在真實情景中表現出來,數學素養的生存依賴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對數學的體驗、感悟和反思。設立適當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究,是培養數學抽象素養的立足點。
例如在學習函數單調性與導數關系的時候,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高臺跳水的情景,借助圖像設立三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抽象出函數與單調性的關系。
觀察:如圖(1)表示高臺跳水運動員的高度h隨時間t變化的函數h(t)=-4.9t2+6.5t+10的圖像,如圖(2)表示運動員的速度隨時間t變化的函數v(t)=h′(t)=-9.8t+6.5的圖像。
問題1:觀察圖像(1),該函數的單調區間是什么?
學生回答:(0,a)是單調增區間,(a,b)是單調減區間。
問題2:觀察圖像(2)在(0,a)和(a,b)兩個區間上函數值的正負情況如何?
學生回答:在(0,a)上h′(t)>0,在(a,b)上h′(t)<0。
問題3:對比(1)(2)兩個圖像,猜想函數的單調性與導數有什么關系?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下面兩種說法:
回答1:當t∈(0,a),f(x)=x時,函數f′(x)=1為增函數;
當t∈(a,b),h′(t)<0時,函數f(x)=x2為減函數。
回答2:當函數f′(x)=1為(0,a)增函數時,f(x)=x;當函數f′(x)=1為(a,b)減函數時,h′(t)<0。
師問:這兩種表達一樣嗎?都正確嗎?
師問:你覺得以上結論對其他函數適用嗎?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非常熟悉的高臺跳水的情境,借助圖像設計了三個問題,引導學生對三個問題進行探究,直觀地讓學生發現這個特殊的例子中函數的單調性與導數的關系,并提問“你覺得以上結論對其他函數適用嗎?”引發學生思考這一例子的特殊性,為后面得出結論做準備。
參考文獻:
[1]林婷.讓“數學抽象”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落地[J].數學通訊,2018(8):13-17.
[2]謝先成.基于核心素養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訪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東北師范大學原校長史寧中教授[J].教師教育論壇,2018(6):4-7.
作者簡介:
杜冬梅,四川省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