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挖陶瓷文化,陶冶幼兒情操”,在“以瓷養德”的德育教育實踐中,游戲化的教育方式深受幼兒歡迎,通過游戲的形式帶領幼兒了解德化陶瓷歷史,了解基礎的陶瓷特色及工藝特點,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德化陶瓷的情感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本文將結合“瓷趣”和“游戲”兩大要素,探索陶瓷文化在幼兒德育教育中的應用。
關鍵詞:幼兒德育;陶瓷文化;游戲教學
“愛陶瓷、愛家鄉”,這是“以瓷養德”德育教育的核心主旨。以陶瓷文化陶冶幼兒情操,深挖陶瓷文化使之成為德育教育的有效資源,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機遇和挑戰。通過對德化陶瓷文化的梳理,結合幼兒教育的特殊性,我們確定了“陶瓷+游戲”這一實踐主線,通過陶瓷文化的發掘和應用,培養幼兒的工匠精神、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此促進幼兒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以陶瓷游戲培養幼兒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銳意進取、敬業專注的具體體現,在幼兒德育教育中,陶瓷文化與游戲相融合,形成了特殊的“陶瓷游戲”,陶瓷游戲承載著鮮明的工匠精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攻堅,是培養幼兒吃苦耐勞、專注踏實等優秀品質的重要基礎。在陶瓷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講解中,教師要避免空洞的理論灌輸,因為幼兒對抽象的理論講解缺乏理解能力,甚至會引起幼兒的反感,這就需要教師從游戲角度切入,為幼兒設計與陶瓷文化相關的游戲,以實現“以瓷養德”的德育目標。
例如在“小陶匠”這個陶瓷游戲中,教師會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專注”“精益”精神,這是構成工匠精神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提高幼兒專注力、深刻認識瓷都文化的切入點。在“小陶匠”游戲中,幼兒和教師一起稱量陶土,陶土的凈重量要精確到“克”,雖然幼兒對克這個概念并不完全了解,但是在教師精準的取土的操作中,幼兒也能嚴格按照磅秤顯示的重量增減陶土的量,直到和教師規定的克數一致。在制作陶泥的過程中,陶土和水的比例也要嚴格控制,同樣需要精確到“克”,或多或少都不行,這樣的操作有利于培養幼兒細心、精益求精、專注、一絲不茍的行為習慣,改變幼兒平時過于隨意化、盲目化的操作習慣。在陶瓷游戲中,幼兒能夠靜下心來參與到游戲中,嚴格要求自己,這一過程也是培養幼兒責任感和秩序規范的過程,是陶瓷文化和幼兒德育相互融合的落腳點。
二、以陶瓷游戲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的培養是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會合作才能幫助幼兒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幫助幼兒從認識“小我”過渡到認識“大我”中,意識到自己是團體中的一員,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從而培養幼兒的集體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陶瓷文化本身倡導“合作共進”,每一個工藝環節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協調配合才能獲得更可觀的藝術效果。通過陶瓷游戲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能夠實現“意趣融合”,促進幼兒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畫陶小當家”游戲中,教師可以將幼兒分為若干小組,通過繪畫、剪紙、衍紙等美工活動制作裝飾白瓷瓶,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小組討論確定在瓷瓶上畫什么圖案、具體怎樣去做。譬如畫“連年有余”瓷瓶的一組,五名幼兒分別負責調色、剪紙、繪畫、粘貼等,每人所負責的工作不同,但是最終目標一致,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會主動進行討論,確定每一個設計步驟如何落實,怎樣提高活動的銜接性,相互交換意見、取長補短。幼兒會掌握游戲步驟和規則,知道自己在哪個階段應該做什么,這一點對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以陶瓷游戲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陶瓷文化倡導創新求變,陶瓷藝術傳承古典精華的同時,更注重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從而使陶瓷藝術常變常新,始終充滿發展活力。孩子成長在濃厚的瓷都文化氛圍中,教師可以通過兒歌、故事來講述瓷都的歷史,了解關于中國陶瓷和德化陶瓷的趣聞軼事,在幼兒德育中,融合陶瓷文化就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讓幼兒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樂于創新,這樣才能突出以瓷養德的個性化教育特色。幼兒園要更多結合幼兒特點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以此提高以瓷養德的德育活力。
例如在“百變魔瓶”游戲中,教師可以用橡皮泥、彩砂等代替陶土陶泥,降低活動成本,讓幼兒用橡皮泥制作“瓷器”。孩子們用橡皮泥捏出花瓶、瓷盤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小朋友們,我們開動腦筋想一想,動手捏一捏,除了花瓶和瓷盤我們還能變出什么,我們比一比誰‘變的花樣最多。”在教師的鼓勵和啟發下,孩子們陸續作出瓷酒杯、筷子、勺子、各種雞、狗、兔、魚等小動物,可謂五花八門。這樣的活動充分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陶瓷游戲更富創新內涵。
四、 結語
以陶瓷文化為依托創新幼兒德育教育,有利于深度發掘地方德育資源,將陶瓷文化融合于幼兒德育教育中,以游戲的方式讓幼兒了解陶瓷的行業歷史、文化內涵、發展趨勢等,從而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陶瓷藝術的樸素情感,實現德育教育與陶瓷文化的深度融合,將“陶瓷德育”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陶冶幼兒情操,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書臣,楊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德育的契合點[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6).
[2]吳文雄.陶瓷文化內涵及傳承途徑探尋[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7(10).
[3]張俏梅.論景德鎮陶瓷民藝的文化意蘊與精神內涵[J].藝術百家,2016(S1).
作者簡介:
林麗蓉,二級教師,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金鎖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