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寧波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攀枝花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發展中現存的機遇,對攀枝花地區農產品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簡要介紹。其實,重點探討攀枝花地區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模式,工作開展的主要方向,以及提升電子商務平臺中產品銷量的有效措施,可以作為攀枝花地區農產品銷售中的文獻參照。
關鍵詞:攀枝花;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
一、攀枝花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發展機遇
1. 城鎮化發展水平高
攀枝花地區所開展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首先,攀枝花地區具有較高的城鎮化發展水平,信息技術普及速度也十分快,電子商務開展離不開電子信息技術的支持。在高城鎮化普及的前提基礎上,攀枝花地區農產品由傳統銷售模臺轉為電子銷售模式,擁有極強的基礎環境條件機遇。攀枝花地區發展中注重城鎮化發展速度提升與特色農村經濟發展的形成,在高城鎮化發展水平的帶動下,農作物種植區域的農民,也能夠不斷轉變思想,適應城鎮化發展趨勢下的經濟發展特征。城鎮化發展還代表著各項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高城鎮化發展水平,促使攀枝花整個地區基礎服務設施十分完善,因此,可以滿足電子商務模式運營中的種種貨物配送需求。高城鎮化發展水平高的前提下,攀枝花地區全民經濟發展速度提升有很大幫助,在此前提特征基礎上,攀枝花地區開展各項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構建,也能夠擁有穩定的資金支持。
2.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攀枝花地區政府加大了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構建中的政策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模式形成,完全打破了傳統銷售理念中的種種禁錮,但實現電子商務模式,在農產品營銷區中的全面普及,還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與經濟支撐。顯然,攀枝花地區當前的政府扶持政策中已經能夠滿足這一要求。攀枝花地區政府針對不同區域農產品生產特征,構建起了電子商務模式運營的基本交流平臺,電子商務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技術人才來維持運營,攀枝花地區政府特設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班。針對有電子商務營銷意向的農民進行培訓,全面提升農產品種植者生產者的技術素質,為電子商務模式落實打下穩定基礎。
3. 農民思想轉變快
攀枝花地區農民思想轉變速度十分快,政府提出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后,大部分農民都率先加入到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的學習中。攀枝花地區農產品類型豐富,傳統銷售理念下農民只能依靠人力宣傳銷售,通過農產品營銷商對貨物進行采購后二次加工售賣,這樣農民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并不理想。在電子商務模式影響下,攀枝花地區農民能夠快速適應這種創新營銷模式,并在傳統銷售理念與電子商務模式中做出選擇。電子商務模式的應用與落實,并不影響傳統營銷模式進行,攀枝花地區農民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利用現有資源,加大電子商務模式宣傳范圍,從而獲得更理想的經濟收益。在經濟利益驅使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到電子營銷模式的學習中來,形成農民思想進步明顯的局面。農民思想轉變速度快,是電子商務模式在攀枝花地區農產品營銷中落實的重要基礎,只有農民思想真正轉變,并接受電子商務模式,各項技術推進計劃才能得以進行。
二、攀枝花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效益分析
1. 形成銷售規模銷量提升明顯
攀枝花地區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傳統銷售模式下,由于宣傳不理想,導致農產品滯銷。電子商務模式應用后,攀枝花地區形成了農產品的銷售規模,也吸引更多消費者前來購買選擇。攀枝花地區已經成為全國重要農產品輸出地,這樣的銷售前提模式下,自然帶動攀枝花地區經濟效益提升,形成銷售規模后,農產品在營銷環節中不再存在產品資源單一的情況,既使部分農村種植同一農產品,但也能夠通過形成區域性的銷售規模,吸引更多外來商家前來選擇。從而提升攀枝花地區農產品的整體銷售數量,銷量提升是一個不斷攀升的過程,電子商務模式具有極強的宣傳推廣作用,但同時也需要一定技術作為支持來進行操作。銷售規模形成后,農產品資源以及技術資源都得到豐富,接下來的銷量提升目標將能更快實現。
2. 產地直銷消費者信任程度高
攀枝花地區自身是農產品的種植地區,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模式,便等同于為消費者提供了產地直銷的平臺。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宣傳,還能夠向消費者展示農產品的種植,生長過程,更有利于消費者在產品購買中產生信任感,從而影響農產品銷量不斷提升。產地直銷在銷售環節中的信任感形成影響十分重要,中間商可能會對農產品原料做手腳,但場地直銷還原了真實的種植過程,消費者購買過程中更加放心。這也使得攀枝花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推進中,形成了更堅實穩定的核心競爭力,產地直銷在價格方面,也更符合消費者購買需求標準。但并不意味構建攀枝花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后,農產品商人利益被剝奪,農產品營銷商可以構建更大的營銷平臺,進行農產品的整合銷售,保持原有產地直銷特征基礎上,增大了農產品銷售中的產品類型范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應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消費者的信任感。不可否認在大眾觀念里,有一種觀念根深蒂固:網絡購物不確定因素太多,安全性、可靠性低。但實際上從某些層面上來說,網購由于引入了第三方支付平臺充當消費者和商戶間的溝通橋梁,在處理可能發生的糾紛時能更加客觀公正,避免了傳統線下購物時易出現的財貨兩空、無處申訴的情況。隨著第三方監管機構、支付平臺、互聯網技術等的不斷完善發展,加速了消費者與商戶之間相互信任的產銷體系的構建進程。
3. 減少中間商賺取差價提升農民收益
攀枝花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運營期間,可以減少中間商再中間所賺取的差價,從而有效幫助提升農民群體的整體收益。農民在種植農產品的同時,也能夠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對農產品進行宣傳,增大自身的銷售機遇,這樣便可以避免中間商在農產品收購中壟斷價格的問題。農民銷售農產品中收益不斷提升,這一點更符合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運營中的初衷,其中農產品銷售中的農民群體利益,還需要充分協調營銷模式,建立起農民的區域性聯系,實現農產品種植以及銷售中的共贏目標。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應用可以使消費者降低購買農產品的成本。消費者通過網絡直銷的電子商務模式,直接與生產者接觸,由于減少了第三方介入,農產品價格更為低廉,且電子商務能夠提供一個多方比價的平臺,消費者可以選擇接受任意一個滿意的價格。
三、攀枝花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構建策略
1. 構建各村信息共享體系
攀枝花地區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還需要加大各村之間信息共享體系的構建,形成各個村落之間的信息交換聯系,這樣才能夠幫助農民掌握最新的農產品種植情況。通過建立起各村之間的信息共享體系,可以在農產品種植中達成共識,避免由于信息閉塞而造成所種植的農產品過于雷同,最終影響到整體銷量。信息共享體系的構建,政府部門需要加大科技投入與資金支持,并在后期運營中持續維護,確保信息共享體系,在攀枝花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中切實有效。以免由于后續運營維護不及時而導致信息共享平臺癱瘓,各村之間的信息共享體系構建后,還需要加大農民群體的宣傳力度,使農民能夠切實了解到信息共享體系所帶來的優勢。各村落之間信息共享體系投入使用后,數據庫信息需要定期更新,確保信息的先進性與有效性,能夠在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運營中起到指導作用。
2. 加強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接
電子商務模式運營中還需要重點加強農民生產者與城市消費者之間的對接,城市消費者對于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并不了解,消費中出于安全考慮以及好奇心,都希望能夠與生產者加大溝通力度。攀枝花地區在建立農產品電子銷售平臺的基礎上,還應該構建出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交流對接平臺,幫助農產品生產者在產品運營中充分了解市場信息變化情況,根據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來選擇加工類型與種植類型。這樣可以有效提升農產品營銷過程中的經濟收益。同時也解決了,由于信息閉塞所導致的農產品滯銷問題,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接,也體現在產品直銷環節中,電子商務模式運營不限時間、地點與環境,可構建出有效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接模式。
3. 提升農產品安全性
農產品在電子商務平臺中銷售,要重點確保產品的安全性,電子商務平臺在預約實體店競爭中,產品自身安全問題成為最大隱患。攀枝花地區在農產品銷售推廣中想要突破現狀,便應該重點從電子商務模式運營中的農產品安全性提升層面展開工作。加大農產品銷售前的監管力度,發現農藥殘留超標以及產品自身質量不合格的情況,要及時處理,避免流入到電子商務銷售平臺中。應對這一問題,可以建立區域性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為方便檢測工作開展,可以以村為單位進行,將農產品安全檢測任務分配到各個村莊,以確保農產品安全性。監管效率可以提升還應該開展不定期的抽查,確保流入到消費者手中的農產品都是安全的。
充分了解攀枝花地區農作物生產者的營銷需求,以及農作物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充分做好兩者之間的協調作用,攀枝花地區所構建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廣應用。
四、結語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電子商務模式固有的缺陷——安全性。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程度會因電子商務的模式受到影響,尋找官方的合作成為當務之急。網站需積極尋求村委、鎮政府等官方組織的支持,建立農產品生產標準,引入第三方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其出具的檢測報告通過電商或政府網站進行公示,提升網站的知名度、信譽度。通過“草根”與“官方”的結合,可充分發揮電子商務模式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秦小迪,王睿韜,羅捷.鄉鎮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研究——以湖北省隨州市三里崗鎮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6(14).
[2]王凌.農產品電商的商業模式分析與研究——以秦東地區電商為例[J].南北橋,2017(22).
[3]于紅巖,尹明杰.“互聯網+”環境下電子商務模式運用研究——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農產品為例[J].電子商務,2016(04).
[4]王瑋.攀西特色優質農產品與地區經濟發展——以攀枝花熱帶水果為例[J].西部皮革,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