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盈
摘要:為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研究,積極探索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有效模式,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保障體系,突出指導的科學化;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支持體系,突出指導的專業化;大學生職業能力提升體系,突出指導的全程化,著力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直接關系著學生個人的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高質量就業,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高校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指導服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一、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保障體系,突出指導的科學化
(一)推進就業指導在工作中的普及
我們要在平日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中,將其與就業指導相結合,及時全面發布就業信息,開展求職技巧指導、就業政策及流程解讀等基本就業指導服務。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發展目標,澄清職業取向,能為畢業生提供個性化咨詢指導及優質的就業服務。
(二)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與改革
就業指導課程是學生獲得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很多高校已將就業指導課設定為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必修課程,而且在大部分高校都以不同形式開設,其中以理論、實踐、調研、活動等多種形式給予學生就業知識。尤其是近些年來,就業指導課程也得到了學校等多方面的支持,很多教師對于該課程也是不斷改革,例如改革考核方式、模塊化教學、體驗式教學等等,以學生喜歡且有益的方式不斷改革,在課程中能夠講授專業的生涯規劃理論及方法,并能根據同學們的專業背景給予職業前景分析,并在課程中通過測評讓學生了解自我的價值觀及職業價值觀,同時了解到求職的筆試及面試技巧等諸多內容,讓學生受益良多,所以在平日工作中對于高校要支持與引導就業指導課教師加大對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與改革,讓就業指導課成為學生得到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指導的有力保障。
(三)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投入力度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高校的重點工作,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用創新帶動創業,用創業帶動就業,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高校應該從各個方面投入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鼓勵學生參與創新,鼓勵學生大膽創業,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在各個年級普及創新創業教育系列講座,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鼓勵專業指導教師給予學生專業的指導。
(四)健全專業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
在我國,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的大部分是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學院輔導員老師,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和就業信息服務系統建立還未完善,所以我們應該組建專門的就業指導隊伍,定期邀請專業的就業指導老師給予學校的中心老師及輔導員老師進行專業的學習與培訓,并將所學知識傳授給學生,給學生提供最專業的就業指導服務。
二、構建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支持體系,突出指導的專業化
(一)普及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提升學生生涯認知
生涯規劃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活甚至整個人生,在整個過程中就要了解大學生生涯決策的類型。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輔導員要指導學生運用專業有效的“生涯平衡單”、“生涯決策的5W法”、“CASVE決策循環法”等做好生涯規劃。
(二)指導學生正確評估自我,提升學生自我認知
在生涯規劃中,給學生普及職業生涯相關理論及決策方法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自我探索,這里我們會在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網站開設職業規劃測評系統,把一些常用的價值觀、興趣性格、職業價值觀的測試系統開設于就業指導中心網站,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測評結果,了解自身實際情況,確定自我的職業發展方向,實現自我認知,引導學生制定職業生涯決策,有利于學生自身發展及自身規劃。其次,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會融入團體中,這時候就會在鍛煉自我能力的同時并獲得他人的評價,通過一些他人的評價也可以更加客觀的認識自我,通過鍛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基礎保障。
(三)引導學生進行規劃訓練,提升學生生涯管理
大學階段是學生進行規劃訓練的好時機,在就業指導課及平日的活動中,輔導員要有意識的引入這些規劃訓練,其內容可以包含自我認識、自我管理、探索職業、實踐能力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增強、綜合素質提升、就業能力提升等多種內容,這種內容可以讓學生受益頗多.同時注重創新活動形式,比如生涯游戲、小組互動等,通過小的案例提升學生的生涯管理能力。
(四)了解職場環境并進行職業測評,提升學生職業認知
在引導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所涉及專業領域的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法規及就業程序等,讓學生做到了解職業世界,幫助與教會學生學會就業信息收集與整理,關注自己喜歡的一些職業發展趨勢,同時讓學生會篩選就業信息。
(五)給予全面合理的就業指導,強化就業指導
在就業指導過程中,輔導員要幫助學生分析各項就業因素,定期給予就業政策的講解,同時,由于社會的快速變化,要引導學生及時轉變就業觀念,合理的確定求職目標,確定合理的就業期望值。在自我認知及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有意識的讓學生做好各種能力儲備,尤其對于面試的指導,必須提早準備與了解,了解常見的面試形式、并自我有意識的鍛煉提升自我的面試能力。
三、構建大學生職業能力提升體系,突出指導的全程化
(一)搭建社會實踐平臺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綜合素質提升的有力抓手,大學生在了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及方法后,就要更好的付諸于實踐,其中實踐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參觀實習、職業訪談、社會調研、公益活動、科技活動、創新創業大賽、專業競賽等,為學生搭建自我專業技能提升的平臺。例如職場咖啡屋這樣的小型沙龍活動,非常受到學生的歡迎,在沙龍中我們會邀請到一些企業新人講解自己的求職經歷及初入職場的心路歷程,還會請到一些專業資深的名企HR為大家講解職業生涯規劃及求職的技巧,請到本專業優秀教師及優秀畢業生講解專業領域的筆試面試技巧,這些活動讓學生們收獲指導而且對于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也能在現場得到解決并獲得一些合理性建議。
(二)共建實習訓練基地
校企合作,校企共建,這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訓實練的廣闊平臺,很多學生對于就業指導服務的需求是希望多走進企業實習,并且與企業中的職場新人溝通交流,學生在實習基地,既可以鍛煉專業能力又能夠提高通用能力。
(三)建立學生生涯檔案
基于每個學生的自身各異性及學生發展需求、規劃目標,輔導員老師要給予學生全程化、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從學生入學開始就要開展“一生一檔一策”體系構建,合理設置檔案內容,建立學生的生涯檔案,引導學生在建立大學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建立每學期每學年的目標計劃。通過生涯檔案的建立,能及時給予學生連續的指導,切實提升就業指導的實效性。
(四)推進系統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要尤其注重其全程性,系統性,有很多的就業指導只是集中在大四,生涯指導集中在新生入學教育,而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沒有植入任何的就業指導,致使就業指導工作不到位。在不同的年級,要給予不同的指導,大一要加大對學生的生涯認知教育與培訓,進行自我探索,大二要加強職業能力提升、心理素質提升等多方面的提升教育,大三要加強職業目標與決策教育,就業能力提升教育,大四要給予心理健康、筆試、面試技巧教育等。
(五)健全反饋監督機制
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常常會出現學生在做完規劃后由于較大課業壓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如果沒有健全的反饋監督機制,學生很難一步一步按照計劃有效實施。輔導員要抓住《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載體,利用課程中得到的反饋,以及班級中職業生涯規劃活動的相關反饋,給予學生共性與個性的指導,并及時將反饋監督與班級日常管理、班級活動有機結合,并通過談心談話面談、學生座談會、沙龍研討、新媒體溝通方式(微信、QQ)等多種溝通渠道給予學生后續的監督與指導,了解學生自我的困惑與困難,幫助學生完成自我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曉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研究,2014(02).
[2]周博.對高校精細化職業指導工作的思考[J].職業指導,2016(13).
[3]修洪波.基于需求層次理論的大學生就業導向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2).
[4]周航.論提升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與方法[J].教育研究,2016(02).
[5]李富臣,陳榮華.試論如何推動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J].高職教育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