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畢業后將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工作,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留在大城市繼續打拼,完成自己的夢想,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在畢業后因為城市的競爭壓力過大而選擇返鄉自己創業。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的建設,國家領導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支持畢業大學生返鄉自主創業。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獲得了農村農民的大力支持,同時又能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是一個雙贏的戰略布局。返鄉創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大學生提供合適自己的領域的工作,實現自身的價值,同時還能改善農村缺乏人才的現狀。但是在戰略的發展過程中仍然會面臨許多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的戰略部署,旨在解決農村與城市的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為了加快農村經濟的建設,為農村引進新的現代化人才,國家投入了許多人力和物力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對于大學生而言,畢業后就要面臨著就業問題,但是如今的發展形式,就業壓力急劇增大,大城市的崗位不能滿足大學生的人數,所以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就業創業平臺,大學生能夠在農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業頭腦,從而最大程度上實現自我價值,同時又能夠為農村的建設引入新的思路,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就是一個雙贏的戰略,為農村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大學生也能夠增加自己的創業經驗,在以后自身的發展中提供足夠的思路[1]。
大學生缺乏創業經驗。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創業時一般缺乏創業的經驗,在大學期間,大學生所學的內容都是與專業知識有關的,很少的專業會給學生專門開一門課教學生創業技能,所以在學生畢業后,只有一腔熱血,認為創業能夠更快的取得成功,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創業,不知道如何邁出第一步。還有許多學生在創業時回到鄉村,心理卻極其不平衡,認為鄉村創業與自己的身份不符,沒有正確的認識鄉村創業,沒有擺正自己的心態,在這種心理因素的影響下,這些學生很容易就放棄自己的鄉村創業的路徑。還有一些學生,在大學時學習了一些創業的基本知識,但是這些學生大多數只是把知識裝進頭腦里,卻不懂得怎么在實踐中運用,不會理論聯系實際,導致學生在創業初期屢屢受挫,那些扛不住失敗的學生大多數就放棄了在鄉村創業的選擇。大學生在創業初期只憑借著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認清自己的能力,努力學習和實踐,才會取得成功。
農村的設施不完善。農村地處偏遠,一般設施條件不完善,比如說缺乏大型的工廠,水電、交通等都不完善,這就給大學生返鄉創業增添了許多阻礙。學生在創業初期得不到最新的消息,因而錯過了許多商機,另外,大型企業一般不愿意和鄉村創業的學生合作,這也為返鄉是學生創業的阻礙。還有一些鄉村的管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認為大學生創業會掙很多錢,會借各種理由對學生進行的額外收費。除此之外,農村的人們一般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大學生在為村民灌輸新的思想和觀念時,村民都會持反對的態度,在接受新的思想是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農村的基本設施不夠完善、人們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后,這成為大學生返鄉創業道路上的最大阻礙[2]。
國家的執行力度不夠強。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制度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的經濟,實現城鄉一體化,也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戰略布局,但是對于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問題,國家只是持鼓勵態度,并且只是出臺了一些意見,并沒有實施到位。許多鄉村的基礎設施條件嚴重缺乏,國家并沒有考慮到這些部分給學生創業帶來的困難。國家對于農村的土地管控也較為嚴格,要求每戶人家的用地有限制,土地讓出的價格又比較高,大學生創業時用地的成本就非常高,因為土地的面積有限,導致學生創業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許多問題。國家雖然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執行力度并不夠,許多大學生在農村辦事時的時間長,效率低,導致許多大學生的創業熱情日益減少,甚至以失敗告終。正是因為國家對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執行力度不夠強,導致無論是學生還是鄉村的各級領導都不太重視此事,這些條例只是寫在書面上,并未真正實行。
加強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大學生在學校時,各高校就應該加強學生的創業知識技能,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地毅力,在面對困難時也不氣餒、不服輸,同時,學校可以多舉辦一些關于創業的講座和培訓,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能夠結合具體實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家長在學生創業時應該給予鼓勵,并且多多支持學生的創業,在必要時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新的思路。大學還可舉辦一些競賽,使學生在比賽中體會到創業的樂趣。除此之外,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調整心態,分析自己的優勢與缺點,克服自己的問題。大學生應該積極對待就業問題,現在一部分大學生在學校中就保持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并沒有認真學習,也沒有刻苦鉆研的精神,所以學校應該在此方面嚴厲督促,避免學生產生惰性。在畢業后,學生應該放松心態,不要對就業產生畏懼心理,積極地投身到為國家奉獻的事業中去,可以在返鄉就業時為鄉村的建設提供新的思路和啟發[3]。
完善農村設施。政府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要予以大利的支持,要及時拓寬農村的就業渠道,大力投資。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資金,所以國家要適當地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確保學生在資金方面不至于過分缺乏,影響創業的開展。同時,政府應該在學生畢業之前就開始積極謀劃相關的政策,在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投入返鄉創業的工作中去,對于村民來說,政府應該調動村民的積極性,讓村民能夠配合大學生的創業工作,盡可能地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一條便利的途徑。國家可以在各地建立關于大學生創業就業的相關部門,在學生創業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解決。同時盡力完善農村的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為學生創業提供一條平坦的道路。政府也應該嚴厲打擊那些剝削大學生創業成果的地方官員,嚴查利用官權搜刮學生財產的行為,必要時應該將這條寫進刑法,以保證再無此現象出現。
政府加大執行力度。國家要出臺相應的政策,積極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逐步完善鄉村振興的戰略。對于大學生的返鄉創業舉動,不單純的只是予以鼓勵,要寫在相關的文件上。同時國家也要結合各地的特點,不只是照搬照抄文件中的內容,在分析考察了各地的實際情況后,予以不同的援助,使得大學生在創業時能夠盡量少面對一些問題與挑戰。對于大學生面臨的用地問題,國家應該及時的開墾新的土地,為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政府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創業的途徑,比如說結合當地的農業發展進行創業,同時還可以從村民的生活水平入手,大學生可以努力健全村民的醫療問題、教育問題和日常的生活問題。政府要積極調動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熱情,為學生的返鄉創業提供足夠的保障,適當地給予學生一定的權力,使學生能夠更有信心、更加熱情地投入返鄉創業就業的事業中[4]。
面對高校的擴招現狀,應屆大學生在畢業后面臨著非常大的就業壓力,國家領導人及時調整戰略布局,推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極大地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壓力。大學生返鄉創業不但能夠增加創業就業的機會,實現自我價值,而且還能夠為鄉村注入新的血液,加快鄉村的經濟發展。但是因為農村的設施不全、大學生的自身素質較低、國家的執行力度不夠大等原因,鄉村振興的戰略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為了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途徑實現自我價值,也為了鄉村能夠更好地發展,國家首先應該加強對于農村設施的建設,同時又要強化執行力度,為鄉村振興戰略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萌.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創業能力提升路徑及策略研究[J]. 鄉村科技, 2017(33):25-26.
[2]朱琪.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機會與實現路徑研究[J]. 鄉村科技, 2017(31):34-35.
[3]楊雄.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機會與實現路徑分析[J]. 時代經貿, 2018, No.434(09):8-9.
[4]趙雪, 李麗麗.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河北大學生返鄉創業促進措施研究[J]. 知識經濟, 2018, 484(24):16-17.
基金項目:課題來源:2018年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高校思政研究專項課題“精準扶貧背景下的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之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GS18015),主持人:韓立;2019年度吉林省青少年發展研究計劃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問題研究”之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9jqy-026),主持人:韓立。
(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