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齡
當前,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推向縱深,為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和振興發展營造了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節點,越來越多不同專業背景的年輕干部從國企基層各行業、各系統充實到紀檢監察戰線。由于各種客觀原因,一些企業呈現出年輕紀檢干部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個別單位還出現剛入行就發生“燈下黑”的違紀違規行為。筆者認為:一方面,國有企業各級紀檢監察機構要切實把好入口關,以忠誠、干凈、擔當的標準選人,選忠誠、干凈、擔當的人;另一方面,年輕紀檢干部要加強自身建設,通過不斷的摔打磨煉,真正適應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崗位的需要,同時實現自身“烈火出真金”式的成長軌跡。
“缺”與“不缺”
當下的年輕紀檢干部往往不缺文憑學歷,但缺少人生閱歷,對《九型人格》《人性的弱點》能娓娓道來,卻不善于與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思想狀態的干部職工溝通交流;不缺干勁活力,但缺少韌勁定力,一旦遭受挫折、矛盾、委屈,就顯示出脆弱的承受力和抗壓力,沒有一以貫之和一往無前的氣魄;不缺思路想法,但缺少點子辦法,真正面對急難險重和突發問題,要么措施捉襟見肘,要么方案不接地氣;不缺個性情感,但缺少家國情懷,對新時代紀檢監察事業特殊的歷史使命和職工群眾對“正氣”“清風”的期盼并未深刻認識。而閱歷、定力、辦法、情懷,恰恰是成為一名優秀紀檢干部的重要因子。老紀檢干部在“傳幫帶”的過程中,不可能手把手教筆錄怎么做,也不可能一句一句教談話怎么說,而往往教的是方法,講的是思路,帶的是作風。年輕紀檢干部只有躬身學習,敏于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少走彎路,盡快進入角色。
律人者先律己
年輕紀檢干部在剛接觸紀檢監察工作的時候,常以為紀檢干部是“見官大三級”,是監督別人、檢查別人的,更有甚者拿違紀問題當交人情的“把柄”。其實,紀檢干部的一言一行,身邊的職工群眾都看在眼里。紀檢干部若是出了問題,不會比別人多一層護體,組織上不但不會因為誰是同行就網開一面或打折扣,反而會更加嚴格。所以,剛入行的紀檢干部,第一顆扣子就要扣好、扣正,要有“我個人并不強大,但決不能讓黨的紀律輸”“我可能會得罪一些人,但決不能得罪紀檢干部這個稱謂”的信念。
和風細雨VS暴風雨
紀檢監察工作經常會面對“千姿百態”的被調查對象,有人淡定坦然、積極配合,有人心懷僥幸、避實就虛,也有人怨氣重重、橫眉冷對,這些時刻考驗著年輕紀檢干部的智慧和勇氣。這個時候,特別需要把握好“硬度”和“溫度”的關系,如果不注意把握情緒,生怕鎮不住對方,以致囂張、傲慢,目空一切,動不動拍桌子、瞪眼睛,就很可能談不下去、查不下去、貽誤戰機,影響紀檢干部的形象。年輕干部斗志旺盛,急于突破建功本沒有錯,但是要昂揚,不能張揚。無論是對待領導干部還是對待基層的職工群眾,都要做到心平氣和、剛柔并濟、有理有據,以保證談話工作既有單刀直入的效率,又有迂回深入的策略??傊?,能憑借“和風細雨”達到振聾發聵的效果,才是高手。
平凡與精彩
國有企業各級紀檢監察機構都具有明顯的政治屬性,調查審查的目的不僅僅是懲治,還要立足教育挽救。既查清違紀違規事實,進行相應處置,又開展嚴肅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真正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對此,年輕紀檢干部要有及早和清醒的認識,不可單單追求以辦大案論英雄、以查實問題多論功績、以重處分顯能力,而應深刻領會“三個區分開來”、容錯糾錯機制的深刻內涵,逐步提升把握和運用“四種形態”的水平。要懂得懲戒不是最終目的,教育黨員干部知錯、認錯、悔錯、改錯,進而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繼續干事創業同樣重要。年輕紀檢干部切忌只顧著把當下的的紀檢監察崗位標記成“熱門”,看作是“政治中心”,當成是“跳板”,而只留下功利心,卻忘記了初心。需要年輕紀檢干部比其他同齡人多一份沉穩和內斂,更需要有新的思考和行動。要把每一場“送廉潔下基層”活動當成體察群眾、深入一線的自修課。把每一次合規監察項目當成是完善企業各項制度的思考題。把每一起案件調查都當成是檢驗智慧、勇氣和擔當的試煉場。平凡,但不能庸碌,年輕沒有什么開掛,只有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