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 譚成才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定位為核心,不斷深化學生工作體系為工作抓手,教育引導學生更加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強化“四個意識”,努力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全員參加“學習筑夢”行動。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制定具體行動方案并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教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為副組長,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教務處處長、學工處處長、團委書記、思想政治教研部主任及各院黨總支書記為成員的“學習筑夢”行動領導小組,要求全體大學生開展學習筑夢行動。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全程參加“學習筑夢”行動。推進“學習筑夢”行動既要在思政課第一課堂打牢思想基礎,還要在社會實踐第二課堂培養擔當精神,又要在網絡思政第三課堂放飛青春夢想,做到三個課堂同時推進,實現全程育人。從指導思想、教育目標、課程建設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實現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全方位參加“學習筑夢”行動。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推進校院兩級聯動,實現全覆蓋、全方位育人。在校黨委的指導推動下,校團委負責籌辦“學習筑夢班”,開展相關工作,制定培訓計劃。各教學院結合學校“學習筑夢”行動方案要求,圍繞“學習課堂”、“學習園地”、“學習小組”建設,全部制定了“學習筑夢”行動落實方案,并由各院黨總支書記作為主體責任人推動“學習筑夢”各項工作開展。切實做好學生全覆蓋。
應用型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青年大學生思想實際,完善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的具體內容。
校級“學習筑夢班”。學習筑夢班堅持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從專題報告、社會實踐、志愿服務、交流研討、素質拓展五個模塊,選拔優秀學員,開展系列培養。組建以黨委副書記為組長,學生工作處處長、團委書記、思想政治教研部主任及教師、各院黨總支副書記在內的學習導師組。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系統培養,為每名學員配備大學生版“學習筑夢”教材,按照培訓計劃先后開展《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及指導理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立足新時代,把握主要矛盾,領會十九大精神》、《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與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專題報告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專題報告會、“樹立新時代文化自信”專題報告。
院級“學習課堂”。學校以教學院為單位打造“學習課堂”,各院“學習課堂”定期開展“十九大-不忘初心跟黨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學習交流會,開展“文化自信有底氣 中華文化創輝煌”宣講會,開展“制作紅色書簽,抒發愛國情懷”實踐活動。
班級“學習園地”。結合班團活動、專業學習,以多種形式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活動。利用“學習園地”開展以“學習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等為主題的學習活動,活動覆蓋所有“學習園地”,此外利用學習園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活動,組織觀看《筑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等。
寢室“學習小組”。打造以寢室為單位的“學習小組”,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等相關講話精神,組織各“學習小組”開展學習活動,并記錄“學習日記”。在小組間分享“學習心得”,鼓勵同學間的相互學習交流。
“學習筑夢”新媒體平臺。開通“學習筑夢行”微信公眾號,在官網開辟了“筑夢社區”專欄,學校微信公眾號全部加設了“學習筑夢”專欄,同時還開設了相關的微信群及QQ群,形成了學校“學習筑夢”網絡矩陣。學校利用新媒體平臺,注重原創推文,利用微言微語傳播新思想。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就要有意識加強培養政治意識高,專業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一方面加強專業社團建設,利用專業社團,組織第二課堂專業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參加專業學科競賽,學生參與其中潛移默化提升專業學習能力,有專業老師指導,開展活動,參加學科競賽就有保障。各專業社團共累計獲獎187項。另一方面,實施“一院一品”工程,各教學院重點打造具有專業底蘊的特色文化活動,提升專業素養,展示專業魅力。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與養成教育相結合。學校大力開展養成教育工程,學校在品德修養、性格氣質、學業素質方面設計了22個好習慣,供學生們選擇并自覺養成。學校將“學習筑夢”與養成教育相結合,就是要學生們養成良好修為,增強思維修養,通過舉辦系列活動促進學生行為養成。長期開展的“課前十分鐘”活動,引導學生提前進入課堂,利用課前的十分鐘時間,有計劃的組織學生演講,逐步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開展的“無手機課堂”活動,上課學生將手機存放到黑板側的手機袋中,提升學生聽課狀態。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將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就是要通過組織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學習教育活動,不斷濃厚筑夢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投資拍攝的三部校園電影《我的大學老師》、《青春火焰》、《逐夢青春》拍攝部分已完成,正在后期制作。三部劇集中描繪了大學的生活點滴及大學生為了理想拼搏奮斗、不忘師恩的故事,三部劇的拍攝多是在校內完成,這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文化生活,豐富了校園文化內涵。此外,還開展了“書香吉林,青春贊歌”2018校園朗讀大賽,“閱讀馬拉松”紅色經典閱讀活動,“厲害了,我的國”紅色觀影活動,舉辦“學習新思想,共筑中國夢”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開展“錦社年華,不忘初心,奮進新時代”校園狂歡季等。
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學習筑夢”行動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將“學習筑夢”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就是要引導學生廣泛開展學習參觀、志愿服務、幫貧濟困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親身體驗中受教育、長才干。學校陸續開展了“銘記英雄烈士,弘揚烈士精神”清明公祭活動,舉辦“不忘初心跟黨走、牢記使命勇擔當”實踐教育活動,在兒童公園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志愿服務活動,在吉大一院二部開展便民就醫志愿活動等,取得較好成效。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決定[DB/ OL].新華網,2017年11月02日.
[2]魏斌.學習十九大精神 筑夢新時代征程[J].領導科學論壇,2018(4).
[3]譚成才.電視綜藝節目對青少年思想價值引領作用芻議[J].當代電視,2017(9).
基金項目:
長春光華學院黨建與思政專項研究項目:“學習筑夢”行動長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ZD1901)成果。
吉林省教育廳2018年度思政專項課題:應用型高校養成教育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JKH20181382SZ)成果。
(作者單位:長春光華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