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姝 王曉慶 關振平

就業力指的是學習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所形成的獲得工作、保有工作和做好工作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力與教師自身的師德有很大聯系。社會企業會檢驗高職生的就業力,這也是高職院校教師的師德對社會各方面產生影響的重要表現,其中發揮影響作用的是教師的道德素質和精神面貌。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高職院校的學生要想順利就業,就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相應知識水平也必須要達標。這與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發展,專業技能高,綜合素質高。高職院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由內而外的,會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能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首先,高職院校的老師有良好師德能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得學生在思想上構筑一個較為成熟且完整的思想體系,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優良的人格品質。高職院校的教師有良好師德就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學生產生正面的影響。在人際交往、學習、生活等方面都能實現有利指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良好發展。經過長時間的思想政治指導,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創造良好條件,幫助學生養成平和的心態,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從側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如今,高職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價值觀,但是這些價值觀并不完全正確,學校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制定相應措施糾正學生的價值觀,但是在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不夠明顯。學生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時心態不夠平和,態度也不夠冷靜。除此之外,學生沒能正確認識到自己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學生在展開學習活動時,常常感到非常盲目,不能順利提升自我價值。高職院校要意識到這一問題,重視對學生就業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證畢業生擁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同時也具備強烈的團隊意識,形成嚴謹的做事態度。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具備優秀師德,在教學活動中,能逐漸增強學生的職業倫理道德,但是這種效應的發揮還不夠明顯。從當前的發展形式來看,職業倫理道德所占據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高職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倫理道德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甚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職業發展。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職業倫理道德才能提升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正是因為如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積極向學生傳授正確的職業倫理思想,保證教學內容能始終與社會的發展情況保持一致。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持續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從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來看,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可以說達到較好水平。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一直把社會的實際需求考慮在內。與企業簽訂定向培養合同是較為常用的手段。在此條件下,學校展開的教學活動就是嚴格按照企業的具體要求進行。在校期間,學生注意提高自身的實際動手能力,學習多種技能。除此之外學校還執行多證制畢業制度。在此條件下,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1]。高職專業畢業的學生是高度敬業的,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愿意前往生產一線參加工作。在崗位上用務實的心態工作,有更為準確的就業定位。與此同時也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高職畢業的學生受到自身人文素質的限制作用,就業之后后勁不足,較為缺乏創新意識,沒有均衡的意志品質,頭腦中缺乏新觀念和新思想意識。為了改善這一情況,要發揮師生之間的影響力,這種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更是漸進的,學生的心理狀況會受到教師心理狀況的直接影響。對于教師來說,正確的做法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培養。這種培養具備一種長期的推動性作用,很有可能影響學生一生。在學生參加工作之后,就能長期保持較高的職業理想追求。
師德所能發揮的作用會在兩方面有所體現,一是教師的自身調節,二是影響學生的自身調節。這兩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補充的關系也是相互影響的關系,除此之外,還能起到非常明顯的促進和激勵作用。對于教師來說,具備良好的師德就是在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時,要遵守道德規范,并保證對自己的事業始終保持忠心。教師在工作時要履行各個方面的崗位職責,作為一名學生也應該做到這一點。這二者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補充的關系。對于教師來說,職業特征要求其將潛在的道德屬性成功轉化為對學生的教育成果。豐富受教育者的就業本領,提高受教育者的成才幾率[2]。從教師層面展開分析,不難理解教師的道德也會受到這種效果的影響,這屬于一種反作用。當學生的就業素質有所提升,也就意味著學生所能獲得的成就也會明顯增加。這就意味著的道德的作用已經有了明顯的體現,對教師來說,就有了繼續這種師德影響行為的動力。事實上每一位學生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對一些家庭有過特殊變動或者自身人格存在缺陷的學生來說,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的真誠相待。教師用愛、用溫情才能暖化學生心里的堅冰。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如果能用愉快的心情接受教育,會更順利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
一個人的熱情會對周圍的人和事產生某種影響,這種影響很有可能是正面的感染,也有可能產生一種有力的激勵作用,除此之外還能對他人產生某種吸引力。教師擁有這種能力,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學生也會更愿意追隨。正是因為如此,熱情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特征之一。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也沒有什么特征會比熱情更重要了。作為一名高職教師,對教育事業應該有一種渴望的心情,也也應該具備高度的熱情。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感興趣,才會自愿聽從教師的講解和開導。與此同時學生才會把教師的鞭策當做是進步的力量,從而在學習上更加努力,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當然這也包括就業在內,一個人是否具有熱情,與其自身所形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很大聯系,這會在一個人的興趣和態度上有所表現。這與人對目標的感覺有很大聯系,從本質上進行分析,這主要取決于個體的內心活動,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要從自我服務、自我學習和自我管理入手。在此基礎上才能保證正確指導學生,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使得學生具備成長成才的動力。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份熱情,這要求教師自身具備百倍的熱情,另外教師要想給學生一份自信,教師本身就應該具備百倍的自信。
就高等職業院校如今的辦學情況來看,有著專業多但是就業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學生在半年之后,就業率會有所降低。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就業質量低,導致就業穩定性不理想。社會發展至今,要想一輩子堅守一個崗位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頻繁更換工作就是一個好現象。而且學生頻繁更換工作崗位也不利于學生發揮自身專業技能,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所能獲得的工作成果。不僅如此,畢業生頻繁更換工作崗位,也就意味著社會的經濟穩定性和企業的穩定性受到不利影響[3]。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外來文化的不斷涌入,學校已經不再是一方凈土,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其思想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和學生在日常工作和學習生活中都會受到形形色色的誘惑,長此以往,其價值觀、人生觀、師德師風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教師本身就是師德的化身,自身擁有良好師德才能對其門下學生產生正面的影響。教師本身應該具備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能,更應該具備高尚的師德作風,保證高職畢業生在參加工作時有堅定的信念,這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社會就業達到一種穩定狀態。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教師師德促進學生就業力提升有四方面體現:教師師德潤物無聲會影響學生一生;教師的自身調節能力會影響學生的調節能力;教師具備良好師德才能激勵學生的就業熱情;教師思想穩定影響學生就業意識,促進社會就業達到穩定狀態,有效增強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幫助學生良好應對工作時產生的心理壓力和現實壓力。
參考文獻
[1]朱國芳.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師德建設探析[J].才智,2019(14):126+128.
[2]祁金祥.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師德的實證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1):110-111+35.
[3]汪衛,徐寧寧.高職院校教師師德與學生就業力提升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1(10):79-80.
(作者單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