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琳靚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精細化護理管理方案對血液內科感染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該院血液內科就診的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進行分組,其中5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血液內科常規護理管理方案,觀察組55例患者在血液內科常規護理方案的基礎上實施精細化護理管理,比較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結果 對照組患者感染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感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血液內科患者采用精細化護理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感染發生率,且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進而促進患者康復,可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精細化護理管理;感染發生率;血液內科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7(b)-0083-02
血液內科主要以治療造血系統疾病,其主要分為紅細胞疾病、白細胞疾病、凝血疾病以及淋巴瘤等。且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血液透析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中,但患者體內淋巴細胞以及粒細胞的損傷,其免疫功能紊亂,隨著患者透析次數的增加,周期性的反復輸血導致患者感染發生率也逐漸升高[1-3]。故如何有效減少血液內科患者感染發生率成為專科臨床醫務人員關注的問題之一,該次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該院血液內科就診的11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目的在于研究精細化護理管理方案對血液內科感染發生率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于該院血液內科就診的1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不低于18歲;②患者經診斷均為血液內科患者;③患者依從性高;④患者或患者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心、肝等系統器官損傷嚴重疾病;②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按照隨機數字法進行分組,其中5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血液內科常規護理管理方案,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齡為(55.54±5.29)歲;觀察組55例患者在血液內科常規護理方案的基礎上實施精細化護理管理,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齡為(55.47±5.32)歲;比較兩組患者平均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內容經該院倫理學會批準執行。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血液內科常規護理管理,其具體內容是配合醫務人員實施治療工作,對患者進行日常以及感染管理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精細化護理管理,精細化護理管理具體內容為:①科室內護理人員行為規范:院內管理人員以及護士長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工作監督,及時對護理人員平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規范行為進行糾正,以達到規范科室內護理人員的工作行為的目的。②建立感染相關護理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由該院院感科以及護理部管理人員共同制定防感染的各項制度,并加大監管力度,將護理工作孤帆落實到每個護理工作人員中,進而保障科室感人控制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③護理培訓:科室不定期舉辦院感知識講座,讓每個護理人員對該科室感染有一個全面的概念,進而提高該科室感染防范意識;由該科室護士長帶領基層護理人員參與學習,護士長做好帶領工作,將該科室感染控制觀念執行到每日的工作,并指導該科室一線護理人員將感染控制理念落實于日常工作中。④加強精細化護理管理:加強對護理人員精細化護理管理,提高各線護理人員預防感染的意識,并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有效預防,內容包括:每項護理操作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并定期對科室內消毒液以及無菌包進行有效檢查,對污染銳器進行規范處理。⑤細化工作流程:護士長對基層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流程進行細化,將衛生部文件中心、本院護理部的要求、質量標準等貫穿到護理人員日常工作中,管理流程要求護士長在管理過程中做到管理到位,業務流程要求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治療服務。⑥加強感染宣教:護士長加強對護理人員、患者的健康知識宣教,進而提升管理質量,從而保障護理人員以及患者的安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以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行正態性和方差齊性檢驗,用均±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的方式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
對照組患者感染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感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
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此類患者血液、淋巴以及骨髓異常且加上治療過程中放、化療以及免疫抑制劑的聯合作用,導致血液科患者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下降,進而部分血液內科患者會出現不同成程度的感染,進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4-5]。故護理人員在護理此類患者時應著重觀察臨床中潛在危險因素,對其進行提前評估以及預防,護士長通過采取對護理人員行為規范、指導護理人員建立預防感染知識體系以及衛生宣教等一系列措施對患者的感染發生情況進行改善。該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感染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感染發生率,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細化護理管理手段對科室內護理人員無菌操作以及其護理操作進行規范,并在此基礎上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進而達到降低血液內科患者感染發生率的目的。通過護理管理手段強化護理人員控制血液內科感染的意識,促進工作人員掌握以及遵循血液內科的相關規章制度,盡可能杜絕該院血液內科感染的發生。控制血液內科感染發生率與近年來全球提高患者醫療安全性以及零感染的醫療計劃是相對應的。綜上所述,血液內科患者是該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只要護理人員在配合醫生治療手段的同時做好基礎以及預見性護理,規范日常操作以及措施,對血液內科患者采用精細化護理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感染發生率,且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進而促進患者康復;可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馮春梅,江旭峰.普外科精細化護理管理對控制術后疼痛和感染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4):104-107.
[2]? Yanola J,Nachaiwieng W,Duangmano S,et al.Current prevalence of intestinal parasitic infec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hemat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status among Karen hill tribe children in Omkoi District, Chiang Mai Province, Thailand[J].Acta Tropica,2018,180(2):1-6.
[3]? Cesaro S,Tridello G,Castagnola E,et al.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roven and probabl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high-risk pediatric onco-hematological pati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17,99(3):240-248.
[4]? Marchesi F,Pimpinelli F,Ensoli F,et al.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y settings other than the allogeneic transplant[J].Hematological Oncology,2017,36(1):37-38.
[5]? 趙小明,賈艷雪,彭昳.精細化護理干預對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療后肛周感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8):62-64.